APP下载

唱响“感”字四部曲,打造学生自己的课堂

2017-03-31周亚军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

周亚军

[摘要]课堂中要奏响“感”字主旋律,关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跟着“感觉”前行,获得新的认识。在学习探究路上,教师要关注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把促进儿童的感知当作重要的教学环节。要为智慧的生长而教,学的过程应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悟的过程,最终悟得真知,悟得能力,因此要让学生进入“感悟”之境。对于小学生,教师应该捕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儿童经验 儿童感知

贲友林曾说过这样的话:现在的教学,教师应该三思而后行。确定学生的发展目标,思考:学生走向哪里?研究学生的起点,思考:我的学生现在在哪里?设计学习过程时要思考:学生该怎样走向那里?正是在这三个问题的思考中,教师和学生贴得越来越近。从这个理念来看我们的课堂,呈现的教学设计已渐渐走向“为学生的设计”;教学过程越来越注重尊重学生的自然生长;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每一个教学手段的运用,每一个情境的创设都能从学生的现实出发,从已有经验出发。以生为本,就是讓他们发自内心唱响“感”字歌,让他们的主体地位更好地落实,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

一、关注学生已有经验。跟着“感觉”前行

数学课堂应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已有知识带着学生前行,让学生跟着他们自己的感觉前行,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它是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形成其他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感觉是一种直觉,很敏锐,很迅速,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引领下,迁移知识,类推知识,使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丰富、扩大,发生量或者质的变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如:《认识整万数》中的新的计数单位的认识。

1.出示计数器,复习引入。

(1)拨2,表示什么?(2个一)拨20,表示什么?(2个十)

(2)复习计数单位(百、千)

2.创造新的计数单位,并理解进率。

(1)认识一万。拨珠:一千、二千……九千表示9个一千,添一粒,10个一千就是多少?一万。

(2)继续拨,一万、二万……九万,表示什么?再添一颗,10个一万,怎么表示?孩子说:满十进一。对了10个一万就是十万。万之后的计数单位就是十万。

(3)十万与万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就是十万。)

(4)十万,二十万、三十万……九十万就是9个十万,再添一颗就是10个十万,怎么办?(满十进一)这里表示什么?(一百万)十万前面的计数单位就是百万。

(5)十万与百万有什么关系?(10个十万就是一百万)

(6)一百万、二百万、三百万……九百万,就是9个一百万,10个一百万就是多少?(一千万)

(7)从右往左把计数单位读一读。

在计数器的演示下,学生跟着自己的感觉行走,满十进一,10个十是百,10个百是千,这是个级,也是旧知,而万级只要加一个万字就行了。精彩的课堂,勃发的劲头,源于老师巧妙的构思,源于学生心中的那份感觉。

二、关注知识逻辑结构。踏上“感知”之路

现行教材,许多新知识的学习目标都定位于“感知”层面,翻阅《现代汉语词典》,感知就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特的,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将知识递送给他们,应该从儿童学习的心理规律等人手对数学进行重新理解和呈现,以适合他们的学习。学生头脑中的认知过程永远处于流变的状态。我们要关注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把促进儿童的感知当作重要的教学环节。

例如“认识垂直”的教学。一开始由直角引入,感知垂线。

1.利用三角板画直角。(画了三种不同的直角样式。)

2.复习角的名称。顶点和两条边。边是什么线?

3.想象把它们的边延长,会有什么变化?

生1:两条边变长,但角还是90度。

生2:从顶点开始延长,两条边就成直线了。成十字架了。生边说边比画。

师:老师操作,无限延长,观察现在与原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原来只有一个直角,现在出现4个直角。

4.师:原来两条射线组成一个直角,现在两条直线相交变成了4个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练习用数学术语完整表达:直线a和直线bE_相垂直,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直线b也是直线a的垂线。

5.认识垂足。交点就是垂足。

6.举例生活中的互相垂直的现象。

这一环节,从画直角引出射线,然后沿着相反方向分别延长变为直线,由一个角得到4个直角。这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学生很感兴趣,他们进一步感知到射线、直线的异同,又巧妙地从直线人手认识了垂直。从画直角出发,同时教师注意直角呈现时的几种变式,这样有意安排帮助学生克服了思维定式,准确感知理解了垂直,并为后面的画垂线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为智慧的生长而教,渐入“感悟”之境

感悟,是有所感触而领悟。教与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悟的过程,最终悟得真知,悟得能力。成尚荣先生曾指出:要为智慧的生长而教。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儿童知识化,而是让儿童智慧化。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基于儿童智慧自然生长状态下,竭力引领儿童在知识的契合处潜进去,触摸知识、过程,体验思维中的精神实体,更为清晰全面地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内涵和脉络趋向,启迪儿童的智慧。

如《9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学网一部分学生已经会了,因为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广泛。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该如何进行?我想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发现的舞台。如何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规律值得我们深思。

1.星星家族搬家了,一共有几个房间?贴出一长条(10个房间)

2.这个家族有几颗星(9),怎么看出來的?比10少多少?(列式:10-1=9)

3.又来了一家,现在有多少颗星星?(18)怎么看出来的?

生1:2个9,是18。学生2:比20少2

师:怎样列式?(20-2=18)

4.第三家来了,现在有多少星星?

生1:27。生2:3个9(三九二十七,已经用口诀了。)生3:比30少3

师:怎样列式?(30-3=27)

5.还有很多星星家族也来了。打开书,看着图填一填。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交流:随机贴出板书

4个9比(40)少(4)36 40-36=4

9个9比(90)少(9)81 90-9=81

老师挑一个7个9,比70少7,70-7,怎么想的?

6.发现了什么?(几个9比几十少几。)

7.读一读,学着以前编编9的乘法口诀。

“几个9就是比几十少几。”这个规律是比较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获得认识,需要我们老师智慧引领。如何记忆9的乘法口诀?学生们也发现了好方法。不过,对于“数字和是9”这一规律,学生很难领悟到。有没有突破之处?我想到了手指操。在手指操中你能发现数字和是9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一个手指藏掉了,就剩9个手指了。形象直观个个都有,而且就在自己眼前。

四、捕捉与生活的联系。品味“感受”之妙

感受是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数字是枯燥的,教师应该善于捕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数学教学要把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当作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认识整万数》一课,感受整万数的大小,不妨这样来设计:

(1)在生活中,你接触到了这么大的数吗?屏幕出示:二十万买的车。二十万有多少?(钞票的图一叠一万,20万多少呢?电脑显示)

(2)鸟巢二十万平方米。(有40个操场那么大,出现鸟巢的图片)

(3)天安门广场44万平方米。(2个鸟巢那么大。)

(4)长城670万米,每小时行4千米,要行多少小时?

通过观察、比较、计算、想象等一系列手段去感受整万数的大小,这样对整万数的认识就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具有科学性但是更具有趣味性,它的趣味就在孩子们的身边。只要我们去细心发掘,去梳理,生活是精彩的,数学同样也是精彩的,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更是一件很美妙的事。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真实与需要的对话, 激情与智慧的飞扬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