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

2017-03-30牟淑杰

科技资讯 2016年31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牟淑杰

摘 要: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转变,其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培养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行业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我们的人才培养“适销对路”,本文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式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a)-0000-00

2015年,教育部鼓励全国600多所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转变,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本研究课题正是以工矿企业工作岗位为导向,以岗位核心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科学构建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划分教学内容,情景式课堂项目式教学,其目的就是要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精准定位岗位能力,最终实现我们的人才培养“适销对路”。

1 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

1.1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够从事工业企业自动化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维护的现场工程技术人才。

1.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通过实施学校规定的、学生自选的教育教学活动,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一定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具备现场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的技术、工程和职业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解决现场自动化工程问题能力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2 专业教学改革

2.1 改革目标

(1)通过剖析自动化控制类岗位群及岗位能力要求,凝练出了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2) 以自动化控制类企业工作岗位为导向,以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3)根据自动化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模块化划分教学内容,情景式课堂项目式教学;

(4)创新和完善学生能力及成绩考评体系。

2.2 课程体系构建

以自动化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项目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通过工矿企业实地调研→生产一线专家访谈→岗位工作任务剖析→崗位核心能力凝练→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模块化划分→情景式项目教学→评审反馈→学生能力及成绩考评体系完善等过程,开发以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以生产管理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3 教学模块化划分

本研究根据自动化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将本专业控制类主干课划分为6个能力模块,分别是:

(1)计算机控制系统模块,包括《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检测技术》等课程;

(2) 电气控制系统模块,包括《自动控制原理》、《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过程控制》等课程;

(3) 运动控制系统模块,包括《电机及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变频技术》等课程;

(4) 流程监控系统模块,包括《过程控制与智能仪表》、《现场总线技术》、《PLC软件及工业组态设计组态软件》等课程;

(5) 计算机技术应用系统模块,包括《C语言》、《Proteus仿真技术》、《Matlab与系统仿真》等课程;

(6) 创新及研究能力模块,包括《程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等课程。

2.4 项目式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的变革

传统课程的教学一般以课本为中心内容比较单一,一般为理论加实验验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法有机结合,项目课程则打破了这一传统模式,不再是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而是以项目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通过项目活动、工作任务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专业学习再也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张皮、互相割裂,理论知识不再是抽象空洞的东西,实践教学也不是单纯孤立的技能训练,而是将项目活动的工作过程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2)教学方式的变革

由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项目教学是以工作项目为框架,设计工作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主动去探索每个环节的任务要领。在每一项目教学中,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全程参与,使学生成为项目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师创设的条件下,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一项典型的工作任务,并在完成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咨询者。

(3)教学环境的变革

由过去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现在以情景为中心的教学。传统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开展,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听讲、讨论、阅读、背诵、理解、书面练习为主。传统教学将所有课程封闭在校园内,学生主要学习书本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运用的知识、技术、工艺、方法等相距甚远,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互脱离,教学整体效率低下,学生就业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而项目教学没有单纯意义上的理论课和实训课,学习的教室或实训中心是尽可能真实的工作环境或者仿真的工作环境。

(4)创新和完善学生能力及成绩考评体系

过去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会出现理论和实践操作个两极端,为此,我们将改变以前单一的考评模式,而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评价。如从理论设计、动手操作、工作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给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还增加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评价两种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多层次、多方面了解自己的工作效果和不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当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随时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对项目进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交流分析,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问题。在每个阶段项目任务完成后,应及时引导学生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再由教师检查评价,通过自我评价与小组成员评价相结合,通过阶段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估相结合,让学生在各个角度和各个层面上都有所收获。同时也让学生能力及成绩考评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3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者和执行者,他们既是老师又是师傅,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来加强教学师团队建设。一方面我们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高级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并指派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另一方面我们从企业聘请具有现场工作经验,能把握自动化行业发展的资深专家或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这样既有利于实习安排、管理、沟通和学生就业,又能使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更贴近企业实际,同时也能带动本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今后我们还将吸收和借鉴其他院校的办学经验,不断探索、实践、改进、创新和完善,努力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翟力欣.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4,(23),278-279.

[2] 高翔.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方式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5,(1),74-75.

[3] 庞文尧,王雪洁,李艳君.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62-64.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