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预习作业设计演绎有效课堂

2017-03-30李伟令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备课预习有效课堂

李伟令

[摘 要]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作用是很大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一环。教师在平常的备课中往往能够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但往往忽略了备学生的课前预习。只有正确对待预习作业,让预习发挥应有的效能,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效果,才能真正发挥预习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备课;预习;作业设计;有效课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我们在平时的备课中往往做到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但忽略了备学生的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认真预习的学生往往能发现问题,大胆提问,积极发言,让预习发挥积极作用。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好预习作业,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在自学过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确立预习目标,激发兴趣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探究对象是人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它从学生的需要与体验出发,为他们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人文素养。

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大概意思,然后从整体上去解读、领悟。通读全文就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如对《南北关系和发展主题》一课的预习,既要了解历史事件(当今发展问题的现状),又要理清南北关系和发展主题的框架,然后提炼出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个观点,最终形成整体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预习质量。

其次,通过预习,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历史与社会课中往往要解决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如《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一课,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解决的是基础题即发展问题是什么,进而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发展问题。这样能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课效果。

二、预习要面向全体,分层要求

历史与社会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学生预习能力的不同直接影响预习的效果。教师备课时要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学习能力强的“尖子生”要完成基础题和提升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困生”可少做一些提升题。但在课堂上要合作完成提升题,由“尖子生”带领“学困生”学习探究,使“学困生”能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

比如《南北關系与发展主题》一课的预习作业可以这样设计:

基础题1.1 课外查阅资料,列举当今世界的发展现状。

提升题1.2 为什么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主题?

基础题2 发展问题的突出表现是什么?为什么称南北问题?

基础题3.1 造成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升题3.2 造成发展问题的其他原因还有哪些?并说出理由。

基础题4.1 发展中国家应当怎样解决发展问题?

提升题4.2 发达国家应当怎样解决发展问题?

基础题要求人人做,提升题则由小组合作,请一人发言,发言的代表要轮流当,以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三、明确预习要求,检查到位

具体的、详细的、深入的预习作业怎样才能落到实处,关键是教师要检查到位。一是教师上课前要检查学生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方式有多种,教师可以抽查,学生可以互查或者小组长检查。用这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去检查,让学生在预习中找到成就感,找到自信,学会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教师在课堂中检测预习效果。课堂教学中检测更有实际意义。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看学生回答得是否流畅,这样也能看出学生预习效果。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点评:对预习做得好的学生要表扬,希望其再接再厉;对预习做得不好的学生进行教育,鼓励其做得更好。教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后就可以进行有重点的教学。比如从《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一课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情况看,学生的基础题落实得不错,在课文中画出来了,但提升题回答的错误率较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组织学生探讨提升题。这样使我们的课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积累,自学能力得以提升。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令人终身受用无穷。教师在备课中增加预习作业设计这一环节,并在课前有效地引导,课堂中坚持不懈地督促,时间一长,学生良好预习习惯就能逐渐养成,其自学能力也随之提高,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得以提升。

猜你喜欢

备课预习有效课堂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