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材亲情类素材在写作中的运用

2017-03-30夏德盛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亲情作文教学

夏德盛

[摘 要]当前初中学生写作素材普遍贫乏,直接造成了作文选材范围狭窄,以至于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单薄,缺乏个性和新意。而在教学中,大多语文教师存在着一种重阅读轻写作的倾向,因为注重讲授文本而轻练笔,对于阅读课文分析得非常详尽,可是对于学生的写作,上课时有的干脆在黑板上出一个题目叫学生写去就完事了。其实,写作教学同样重要,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呢?笔者认为以教材为切入点,把“亲情”类素材借鉴运用到写作当中就是一个好办法。经过对教材的研究,可归纳为五大类型进行学习和运用,即:慈爱关怀类、和谐温馨类、矛盾冲突类、谆谆教诲类、回报亲恩类。以此指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既可学到文本的解读能力,又能学到作文的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亲情”类素材;作文教学

语文考试结束了,甲学生问乙学生:“你的作文写了什么内容呀?”乙说:“还不是写家里的事啰!容易写嘛!”乙接着说:“我也是写有关我妈妈的,可是!这个生病的事我已经写好几次了。”甲说:“反正写出来完成任务就完事儿,哪管写多少遍!”这两位学生的对话引起了我的反思。

学生喜欢写家庭的事是因为熟悉,好写,学生们平时接触最多的也就是自己的家人及亲戚了,家给十几岁的初中生的情感烙印是最深刻的。但我们也发现学生在写亲情类的作文时,所选的内容素材都很狭小,甚至可谓老套。诸如,写自己生病了,父母背去看病,细心照顾到病愈;要不就是写下雨了,千呼万等,父母送伞来,最后一起回家。可谓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平日课堂上,教师们常常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讲授文本阅读和其他课业练习上,对于作文教学不够用心。其实,写作教学同样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不妨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可拿教材来做“文章”,即以教材中的典型课文为范本进行写作上的指导。虽然日常上课过程中,我们也讲授文本在写作方面的知识,对课文的遣词造句、结构布局等写作特色也涉及到,但很少深入地研究教材中的素材,并指导学生把它运用到写作当中。

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亲情”类的题材占有一定的比例,内容丰富多彩,主要以体现家庭成员的亲情关系、亲人的形象为主题。涉及到的亲情关系中描写长辈与晚辈关系的为最多,且集中在亲子关系上,塑造最多的亲人形象是父亲和母亲,叙述视角多为儿女成人后对父母进行追忆,塑造的父母皆具有慈爱、用心良苦等良好品质。主要采用的体裁为散文和小说。这些亲情作品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类型:慈爱关怀类、和谐温馨类、矛盾冲突类、谆谆教诲类、回报亲恩类。教师不妨从这五个类型入手,教学生写作亲情题材作文时,如何去寻找素材,如何去写作。

一、长辈慈爱关怀类的素材

“慈爱关怀”类的文章在教材中算是精品了,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就是一篇绝好的典范,父亲买橘的身影,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历经生活奔波和年老体衰的父亲形象,感受到父亲身上朴实的爱。面对父亲的背影,儿子流下了眼泪,也令读者深受感动。还有如八年级上册胡适的《我的母亲》,文中写母亲为儿子舔眼翳病的情节,不也是父母舐犊情深的再现吗?

在每个学生的身边,亲人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也一定曾触动过他们的情思,也许是亲人的面庞、神情、目光,或是一句暖心的问候,所以可写的素材着实太多太多了,只要能去发现,去感受,去思考,流露自己的真情,是可写出好文章的。以此为鉴,可写的作文内容有,《妈妈的手》、《一件毛衣》、《村口的守望》、《一碗姜汤》等。因此,只要从身边的人事入手,就可以找到一些小而生动的写作题材,表现亲人的生活态度,表现他们的艰辛,以及对我们的爱。

二、家庭和谐温馨类的素材

前文提到“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成长的庇护所。确实,“和谐温馨”类的素材更触动人心啊!教材中也有这样的课文,如七年级上册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可算是精品中的精品了,无怪乎央视新闻介绍语文教材时也提到这篇课文。一家人散步,多么熟悉的画面,又是多么温馨的场景,儿子的一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童真尽显,令人回味。“我”与妻子分别背上了母亲和儿子,这是一家子多么和谐的温情啊!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可指导学生多朗读,体会语句的平实和真情。并学习如何从平实的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素材。我们可以想想,在平时与父母相处时,有哪些平凡却充满温情的画面,学习做个有心人,发现生活的美,把点点滴滴的平常事写出来。如此,可以写的作文有:话题作文如“幸福”、“温暖”等;命题作文如《想起了温暖的家》、《家的味道》等等。从与家人吃团圆饭、唱歌娱乐、读书看报、体育运动等生活小事入手,抒写其中的温情。

三、家庭矛盾冲突类的素材

教材中“矛盾冲突”类的素材也让大家印象深刻。主要是七年级上册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和鲁迅的《风筝》两文,写的就是家庭中的矛盾,前文是讲长辈与晚辈的思想冲突,后文写的是兄弟同辈之间的冲突。两篇文章都写得很精彩,特别是《羚羊木雕》,故事如同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人们对个人的价值观、亲情观都有一定的反思:当我们的意见与父母的意见发生分歧时,该怎么办?有没有更合理的解决办法。《风筝》体现的就是兄弟如手足,姐妹如裙带,怎能让人割舍而斤斤计较呢?这类事情在我们的身边也不少的呀!

每个学生家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不妨让学生把它们记录下来,然后试着反思,感悟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体谅。以此类作品为鉴,可写的作文类型有:《那一次,我真的错了》、《我想对您说》、《风波》等。

四、长辈谆谆教诲类的素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牙牙学语,到孩提,再到青春少年,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教养,谆谆教诲可谓是父母的良苦用心啊!而“谆谆教诲”类(教育后代类)的作文素材在教材中也有很大的分量。七年級上册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就是善于鼓励孩子的典型。面对处于险境中的孩子,为人父母的恨不得马上把孩子从山上抱下来,而这位父亲是一次又一次的鼓励,让孩子的信心从小的成就中也一点一点地树立起来,最终战胜困难,也战胜了自己。还有七年级上册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和八年级下册胡适的《我的母亲》都展示了传统的“棍棒出孝子”的教育方式,即他们的教育方法以严格为主,但也不是时下争议的暴力教育。前文中的“赖床逃学被责罚”事件和后文中的“说轻薄的话被罚”情节,无不表现父母们对孩子的严格有加和循循善诱,而责罚之后的关爱有加,又体现了他们的慈爱一面。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更是举不胜举,学生更容易找到类似的事情了。以此类为鉴,可写的作文类型有,《听一听老爸言》、《 改变了我》、《父亲的八项规定》、《妈妈的三大纪律》等。

五、回报亲恩类的素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知恩图报是人们身上孝心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回报亲恩类的素材在教材中也有不少,突出的课文是七年级上册的《短文两篇》中的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还有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这些内容均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借鉴作用。只不过前两文是诗歌,学生当然不易写了,但也可借此类文章的借物抒情的方式,即通过各种生活中的事、物、景、境等,叙写对亲人的情怀与回报。以此可以用在如《雨中的思念》、《母亲的背篓》、《父亲的咳嗽声》等文题当中,相信一定能让学生沉浸其中,如同回到亲人身边,感受他们给予的关爱一样。

当然,这五个方面还没有完全涵盖教材中所有“亲情”类的课文,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只有深入地挖掘,才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更广阔的素材天地。

[ 参 考 文 献 ]

[1]王娜.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情感教育[J].学苑教育,2014(7).

[2]叶明洪,浅谈中学语文读写教学[J].贵州教育,2010(7).

[3]郝冬.读写结合,彰显语文课堂勃勃生机[J].中学教学参考,2014(5).

猜你喜欢

亲情作文教学
亲情的滋味
亲情祖孙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至爱亲情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