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知识的运用
2017-03-29林小红
林小红
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知识的运用
林小红
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学将乡土地知识理应用到日常授课中,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本文对乡土地理知识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实施乡土地理教学的主要特征及知识运用的策略给出了指导与建议。
初中教学;乡土地理知识;运用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的日常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打造出所在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生学习载体的课程,将乡土地理的学习作为综合性学习的依托。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将学生作为授课的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原则,要求相关的地理课程一定要贴合其现实生活,强调他们要在现实生活中对地理知识有所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初中地理日常授课中已经逐步将乡土地理纳入其中,并给予充分的重视。目前,如何将乡土地理知识融合到日常地理授课中,是初中地理教师乃至全体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将乡土地理知识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授课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时间比较短、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地理相关的现象与知识全球性、知识的全面性以及抽象性构成了一定的矛盾。乡土地理是所在区域地理最为核心的内容,是我国规范地理课程相关知识点的一种扩展,承载着重要的实践性任务[1]。现将其融入到地理的日常授课中,能有效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因此,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是地理教学实施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必然要求
初中地理课程涉及的知识比较多,内容比较复杂,在日常授课中,将乡土地理知识融入其中,能够帮助学生对家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2]他们通过对家乡各项资料的考察,可以将有关地理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整理清晰,对相关的地理知识也会有更深的体会。教师要指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提升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有益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家乡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应用乡土地理知识,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帮助其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对抽象知识进行讲解时,可将其转化为具体并且直观存在的事物,让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更加透彻,清楚将地理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激发他们对生活进行观察的热情,引导学生对家乡的发展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家乡改进落后的局面,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分力量。
二、实施乡土地理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教学内容的地域性
乡土地理的授课内容通常都是选择与学生所在区域有关联的知识,但是不同的区域会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各有各的地理特色[3]。这就导致了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明显不同,每个版本都能体现家乡的特色,使不同地域的学生关注的侧重点不同。
(二)教学形式的互动性
将乡土地理融入地理授课,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四周真实的生活环境进行细致分析,对文化知识的内容进行探究,有利于他们更加富有热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应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与当地生活的居民进行交流与沟通。
三、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知识的策略
(一)与乡土地理知识有机结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着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4]。如《河流与湖泊》的学习中,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知道并区分我国主要的内、外流河以及主要的淡水湖与咸水湖及其分布;了解南、北方河流不同的水文特征;了解河流与湖泊的主要功能。在授课中可对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我们的家乡有哪几条河流?你最喜欢哪条?经常去哪条河流附近玩耍?学生把自己家乡的几条河流名称说出来后,教师继续提问,这些河流从哪来的又到哪里去?对周围的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师要联系当地的情况,指导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河流的功能。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有众多的地区和河流,黑龙江、辽河、黄河、海河、淮河、长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等,他们对流经区域的发展起到怎样的功能作用。从自己身边真实的生活开始,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其知识理解程度的提升。
(二)应用乡土地理知识,实施道德素质教育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会感觉所学的内容与真实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对其缺少学习热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改变授课形式以及手段,将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进行融合,使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地理条件有所了解。[5]例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及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教师可提问学生各自家乡的四季变化是怎样的,是否四季分明?如果在北方,那么学生会回答四季非常分明,教师再提问家乡会种植一些什么农作物。学生会将自己家乡农作物逐一列举出来,之后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为我国粮食的主产区,蘑菇、果蔬、大豆、玉米、人参等是东北的特色。五彩棉花、优质水稻的种植等,农业的发展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学生会结合家乡发展的特征进行认真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三)借助乡土地理课程,开发学生的综合思维
地理教学不能完全在教室中进行,要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开展生活环境观察活动、资源考察活动、城市或乡村规划发展活动,以及社会调查等具体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例如,沈阳的地铁已经开通六年,并且还在继续建设当中,可以组织学生对具体的线路情况和正在建设地铁的线路情况进行调研,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引导他们对交通与出行、与居住、与城市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等进行思考,有助于学生逐渐形成对地理环境进行思考的习惯。
将乡土地理应用于日常的授课中,学生会感觉到书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对知识掌握得会更加牢固。同时,引领学生走进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有所用的目的。
[1]向国友.探究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2]汪进平.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6(8).
[3]宋月枝.浅论乡土地理知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池州师专学报,1997(3).
[4]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5]赵银军,熊丹,罗应刚.乡土地理知识如何融入地理教学中[J].大众科技,2014(7).
G633.55
A
1671-6531(2017)11-0077-02
林小红/莆田中山中学高级教师(福建莆田351100)。
苏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