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在听障儿童融合教育中的主要任务和作用
2017-03-29赵惠
赵 惠
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在听障儿童融合教育中的主要任务和作用
赵 惠
近年来,残疾儿童的融合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融合教育中听力语言康复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听障儿童良好的听觉语言习惯和良好的性格,帮助其提前适应普通教育,增强其有效的沟通能力。针对融合初期听障儿童难以适应环境等问题,康复机构应在创造环境、宣传康复知识、心理咨询、跟踪服务等方面发挥独到作用。
康复机构;听障儿童;融合教育;任务和作用
国务院修订公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提出,要“积极推进融合教育”,进一步明确了残疾人教育的发展方向。融合教育是在多年实施的“随班就读”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新教育理念,它使残疾学生最大程度地融入普通教育,并提供最适合其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使不同学习风格、不同能力和背景的残疾儿童能够得到尽可能好的公共教育。其核心价值是强调对个体差异和尊严、对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尊重,是今后一个阶段发展残疾人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主要途径。吉林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从1990年开始筹办“聋健合一”教学班,2002年成立聋健合一幼儿园,2012年,在基层机构全面开展不同模式的融合教育。对此加以认真总结和反思,有助于推动融合教育深入发展。
一、康复机构在融合教育中的主要任务
在融合教育实践中,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康复机构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听障儿童即将进入融合阶段时,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培养良好的听觉和语言习惯
在听能方面,康复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良好的聆听意识,使其具备较好的听觉理解能力,能够与他人进行简单沟通和交流。因此,平时需要注重噪声环境下的听取训练,培养跨听能力,为进入幼儿园实现融合,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中获得良好听取能力作铺垫。
在语言方面,要能够借助语言环境等进行一般的日常交往,具有一定的语言对话交流能力。在康复机构或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家长可以利用客人来访、参加社会活动等多种方式为孩子创造语言练习的机会。
(二)培养良好的性格
良好性格品质的养成能够帮助听障儿童较好地适应普幼普小的教学活动,如能和同伴共同完成集体游戏的角色任务,能够独立完成搭积木等。性格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康复教师或者家长、亲属首先要为其做好榜样和示范,在康复机构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引导、培养孩子。
(三)提前适应普通教育
在融合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了解幼儿园、小学的生活是怎样的,对普幼普小有一个初步概念。因此,在入园融合前,家长可经常带孩子到幼儿园,熟悉其外部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如图片、视频网络等开展学习活动;多接触身边幼儿园的小朋友,为入园融合后同伴间的交往作准备。
(四)增强有效沟通能力
与幼儿园老师及同伴的有效沟通是听障儿童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因此要为他们作好铺路工作。尤其要让幼儿园老师了解听障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了解一般的康复知识,比如助听设备的重要性(它是孩子的小耳朵)、助听设备保护基本常识(头部不要撞击、不能乱摸乱拽、防潮防湿等)、孩子目前的基本情况(听觉、语言、性格等)及座位要求(靠近老师、远离噪音来源、避免靠近窗户和走廊的位置等)、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不用手势比划、用语言表达需求等)。
二、康复机构在融合教育中的作用
听障儿童通过融合教育,变得愿意主动交流了,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普遍得到提高,遇到困难能够想办法解决,想象力也更加丰富了。实施融合教育也改变了社会对听障儿童的认识,增强了普幼普小教师的信心。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融合初期听障儿童难以适应普幼普小教学模式和交往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融入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同时也使担任融合教育的学校和教师产生畏难情绪。面对这一问题,康复机构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发挥其在融合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要耐心等待孩子适应新环境。在融合初期及各个阶段,听觉环境、学习模式、作息时间等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这可能会带给听障儿童焦虑和不安。尤其在融合初期,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需要一段时间,会哭闹、不配合教师、不参与课堂活动、反应迟钝、不与同伴交往等。家长要多鼓励孩子,与融合班级的老师多沟通,尽可能多地介绍孩子的性格等特点,使主课教师根据孩子的特点循序诱导,帮助其建立信心。教师和家长除了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还要在实施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密切观察和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及心理变化,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和解决问题,达到融合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要让孩子逐步适应融合班级的声学环境。由于普幼的班级环境没有经过专门的降噪处理,会比较嘈杂,不利于听障儿童对声音的听取,尽管事先已与融合班级的老师沟通好,把听障儿童的座位安排在靠近老师、比较中间的位置,但老师往往不会总在一个位置不动,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或减少融合教学班级的本底噪声,康复老师与融合班级老师要对教室的环境做重新的布置,如更换绒质窗帘、装置天棚吸音板、墙壁布置软装饰等吸音降噪处理。
三要利用一切机会对普幼教师普及康复专业知识。在融合教学中,完全是以幼儿园的教师为主,她们虽有丰富的学前教育经验,但对听障儿童的教学特点及技能技巧却不甚了解。在教学前,参与融合的康复教师要严格按照日常的工作流程检查孩子的听辅设备,边检查边讲解这样做的目的。在教学中细微观察,认真记录,在课下交流中把孩子在课堂活动中没有理解的内容和原因与融合班级教师交换意见。
四要及时辅导,帮助孩子巩固融合教育成果。教学环境、教师语速、教学模式等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孩子课堂中对教师教授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吸收。教师要根据在课堂上对听障儿童的观察和记录,多与家长和融合班级教师交流,及时反馈孩子在课堂的反应情况以及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不仅使家长熟知并在家中帮助孩子复习巩固,也能使融合班级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在下一次的融合教学中做必要的强化和跟进。
五要帮助孩子扩充知识,有针对性地提升相关能力。在融合教育过程中,听障儿童可能会逐渐表现出某方面能力的严重欠缺,比如词汇量贫乏、语言及日常交流用语单一、同样的意思不会用丰富的语言表达等。针对这一情况,个训和集体教师可在教学中根据融合班级的主题教学内容帮助孩子积累词汇量,重点练习,举一反三,同时扩充知识面。通过每天坚持绘本阅读,多听儿歌,多看幼儿园教学视频,锻炼孩子与不同家庭成员打电话,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兴趣班与健听小朋友多交流等。
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健听孩子一样,听障儿童在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中可能会遇到与其他孩子同样的共性问题,比如学习吃力、成绩下降、厌学、变得不爱说话,除此之外,部分听障儿童容易产生多疑、烦躁等。教师除了在园中密切关注孩子的每一点变化外,还要多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如何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使听障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在萌芽期就解决掉,让他们始终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七要定期跟踪服务,加强线上线下交流。康复机构教师要与融合幼儿园的老师、听障儿童家长建立微信交流群。每次融合教学结束后,康复机构、幼儿园的教师与听障儿童家长各尽其责把孩子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孩子发生的变化及在家中的一些生活趣事和烦恼,在群里交流,进一步掌握听障儿童在融合教育中的每一点喜人的变化,对存在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积极主动寻找解决办法。
[1]崔方方.听障儿童融合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ISTIC,2015(2).
[2]刘刚.谈融合教育教学中伙伴与搭档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4).
[3]徐玉珍.走近澳大利亚的全纳教育——以维多利亚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3(4).
[4]殷佳维.殷佳维有关我国听障儿童融合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0).
[5]李之刚,王庆宝.反向融合:听障儿童与普通融合教育之路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16(10).
[6]季兰芬.学前听障儿童双模块融合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15(4).
[7]周兰芝.听觉障碍儿童心理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考试周刊,2015(44).
G76
A
1671-6531(2017)11-0026-03
赵惠/吉林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讲师(吉林长春130052)。
何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