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妈妈出去打工了
2017-03-29武汉市东西湖区三店学校
■ 武汉市东西湖区三店学校 杨 涵
老师,我妈妈出去打工了
■ 武汉市东西湖区三店学校 杨 涵
这个周末就是母亲节了,为了加强亲子教育,我把本周的美术教学内容设计为做立体贺卡。我打算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一个立体贺卡,让孩子们把贺卡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
教完了制作方法后,我告诉孩子们,除了用彩色卡纸来做贺卡以外,我们还可以用水粉纸等材料来制作,没有带卡纸的同学,可以用其他材料制作。
话音未落,小依(化名)急吼吼地冲上讲台,瞪着她的一双大眼睛看着我,跟我说:“老师,我的妈妈出去打工了!”
哦,妈妈不在家啊,那肯定是没有带材料啦。通常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跟我说妈妈不在家,那都是想说没有带美术材料,因为没有妈妈帮忙准备材料,所以没办法完成美术作业了。
所以我第一反应是直接回答她:“如果没有卡纸,你也可以使用其他的纸呀,老师刚才不是说过了嘛!”听了我这话,小依的眼睛瞪得更大了,她冲着我大声喊了起来:“我说!我妈妈出去打工了!!!”
班上的孩子都愣住了,他们停下手中的事情,静静地看着讲台上的我们。刚才还热闹温馨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这时,我才突然意识到,这个孩子和其他孩子情况不一样。她的意思是,妈妈不在家,制作了贺卡也不能送给妈妈。是我误会她了啊!我赶紧跟她说“奶奶也是母亲呀,奶奶是你爸爸的母亲呀,你可以替你爸爸,为奶奶制作一个母亲节贺卡吗?”她想了想,点点头,欢快地回到了座位。
小依是我们学校一年级的孩子,她胖乎乎的小身材,圆圆脸,娃娃头,总是穿着一件脏脏旧旧的粉色公主裙。我教了她快一年了,从来没见她笑过。一年级的教室在一楼,其他的孩子很少有上楼去玩耍的,一楼门口的大广场已经够他们嬉笑打闹了,而小依很少跟她的同班、同龄的孩子玩,她经常一个人跑到二三年级教室里晃,偶尔还会冲进老师办公室,一旦老师发现她,还没来得及问她有什么事情,她就飞也似得跑得不见踪影了。
她曾经让我非常头疼,在她的世界里,所有一切都必须围绕着她转,而且是理所当然。例如她想找同桌借用铅笔,她会非常有礼貌地对同桌说:“你可以把你的铅笔借我用一下吗?”。你以为她会等对方同意了才拿走铅笔吗?她问完了就立刻拿走,她的同桌常常被她弄得莫名其妙,摸不着头脑。她也会向老师提出要求,有时候当无理的要求被老师拒绝后,她会瞪着大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老师,直到老师答应她的要求,如果不答应,她就会再复述一遍,然后就盯着老师,这样的事情我经历过几次,每次都被这个7岁的小女孩盯得心里发憷。其他的孩子在校园里遇到老师都特别有礼貌,主动跟老师打招呼,不论是不是自己班的老师,都是这样,可是小依在校园里,谁都不理,看到老师,脑袋一扭,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有些老师私下里说,小依是不是有点问题啊,像是有人际交往困难呢。很多老师发现,小依连笑都不会,从来没在学校看到她笑过。
有一天我问她,“你们家是谁管你的学习呀?”她回答是奶奶,我有些诧异,便问她,那妈妈呢?她说妈妈出去打工赚钱了。我又接着问,那你爸爸呢?她脱口而出:“爸爸在家里玩手机呀!”我好像可以理解她的一切行为了。由于老人隔代抚养,过分溺爱,母亲不在身边,父亲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尽到对她的教育义务,让这个孩子的心智没有和她的年龄同步增长,她没有这个年龄段孩子该有的边界意识,她不知道物权概念,在她奶奶的溺爱下,她认为世界的中心是她自己。她拒绝与外部世界产生常规的联系,她不和其孩子一样和同伴、师长正常交往,看上去,她甚至有些冷漠,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像个孤独的“公主”。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大部分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或留守儿童,像小依这种情况不少,但却是我短短执教生涯里遇到的第一个留守儿童。她本处于最无忧无虑的年纪,却总表现得和同龄人不太一样,她那么冷漠,甚至连笑容都没有。所以我想试着去改变一下她,有天我就问她,你可不可以笑一笑,老师好想看到你的微笑啦!她扬起嘴角,微微一笑。我说:“你笑起来真好看,可以笑得更开心一点吗?”她一听我这话,笑得露出了一排洁白的牙齿。原来小依是会笑的啊!看到她一笑,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我摸摸她的头说:“你看,你笑起来可真漂亮,如果平时也能多笑笑,就更好了。你以后可以多笑笑吗?”她点点头,我接着说:“以后不管看到哪个老师,可以冲他们笑笑吗?老师们都特别喜欢看你笑。”她又点点头然后跑回去了。
后来,小依在学校里遇到老师,不再冷漠了,她会主动打招呼,问候老师好。还是带着微笑的问候呢!老师们看到小依会笑了,觉得好惊讶,原来孤独的小公主也是会笑的。
留守的小依,没有妈妈的陪伴,失去了很多需要父母言传身教才能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这些不是学校教育可以替代的,但是作为老师的我,还是想给她一些课堂教育之外的影响,让她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可以走得更加开心,可以不因为留守问题,“输”在起跑线上。
责任编辑 成 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