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戏曲进校园 践行文化领域中国梦
——武汉市蔡甸区第六小学戏曲特色创建的实践探索

2017-03-29武汉市蔡甸区第六小学

成才 2017年8期
关键词:蔡甸区进校园武汉市

■ 武汉市蔡甸区第六小学 肖 英

推动戏曲进校园 践行文化领域中国梦
——武汉市蔡甸区第六小学戏曲特色创建的实践探索

■ 武汉市蔡甸区第六小学 肖 英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在文化领域践行中国梦,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武汉市小学音乐“戏曲进课堂”这项活动历经“京剧进校园”“京剧进课堂”“戏曲进校园”多种形式,经过多年来的大力推进,已成为武汉市小学音乐教研活动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目前,许多学校已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此项活动,并想方设法克服师资不足、专业教材缺乏等实际困难。可以说,戏曲进课堂在武汉市各中小学已经开始落地扎根了。

蔡甸区第六小学是武汉市小学音乐“戏曲进课堂”在蔡甸区的市级试点学校之一,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努力,学校已逐步走出摸索阶段,取得了特色创建的初步成效。

一、多层面协力推进,确立戏曲特色课程的创建项目

同行的扶持与帮助。作为2015年9月才成立的新学校,蔡甸六小提出了“润德、启智、健体、尚美”的核心办学理念,旨在让每个孩子能在六小校园里享受童年的快乐与天真。在成为武汉市委托管理首批项目学校后,学校和武汉名校东方红小学专家团队共同研究,开始着力构建“真情教育”这一办学特色。如何体现“真情教育”的办学特色呢?经研究,蔡甸六小尝试以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戏曲艺术为载体,弘扬传统文化,实施素质教育,挖掘真情教育的真谛。

地方剧团的激励与支持。说起戏曲课开设的由来,要追溯到2015年10月。当时,蔡甸区剧团来学校演出,孩子们对老艺术家们的热情完全超出了老师们的想象。“想学吗?”“想!”2016年5月,区关工委有个老少共演的任务,希望能在蔡甸六小找几个学生参演。没想到找去参演的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而且一番训练,力克群雄,在武汉市电视台直播比赛中拿下了含金量极高的金奖一枚!趁着孩子们高涨的热情,学校领导邀请蔡甸区京剧协会吴良涛会长:“到学校当个京剧老师吧,发挥一下余热,也传承一下国粹。”吴会长笑着说:“唱了一辈子的戏,没登过大讲台教一群娃娃们呢!”“您试试吧,六小做的是戏曲普及工作,努力播下戏曲文化的种子,开花结果的事不奢求!”自此,蔡甸六小便开始了戏曲进课堂的尝试。

国家的重视及推动。“戏曲进校园”是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具体体现,是一项旨在让全国大、中、小学的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戏曲不仅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亲身感受其无穷魅力,了解戏曲音乐和戏曲艺术的真谛,还能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伟大创造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因此,让戏曲艺术走进校园,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意义重大;对于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其艺术审美修养,激发其爱国情怀,意义非凡。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曾在2016年在汉召开的戏曲进校园经验交流会上强调,各地要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工作,推动戏曲进校园取得更大成效。

2017年,乘着全国重视“戏曲进校园”工作的春风,乘着武汉市戏曲进课堂的主动尝试,在认真调研和广泛听取地方剧团及家长、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蔡甸六小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学生个性特点,在各方的支持和推动下,确定了戏曲进课堂的特色创建项目,也开始了有模有样的特色创建活动。

二、多途径整合资源,构建戏曲特色课程的师资队伍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一句“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将“大师论”这一西方教育理论成功引入中国,也说明了师资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不进课堂的戏曲终将只是一场在校园的一次热闹表演,没有专业师资的戏曲课堂也终将如一阵热风吹过,了无痕迹。认识到这一点,蔡甸六小一开始便着力构建自己的戏曲师资队伍。

戏曲真正扎根校园,必须以专业师资力量来保障。为此,蔡甸六小花大力培养自己的教师:一是音乐教师“节节跟岗”,在吴会长执教期间,学校专职音乐教师一律进课堂观课研课,每月一次集体研讨,分享收获;二是安排音乐教师外出参加相关学习活动,努力做到多见多闻,拓宽眼界,增长见识;三是针对学校音乐教师个人兴趣及基础,有针对性地培养其戏曲专长。

为了更好地落实戏曲课的教学,蔡甸六小实行了校长、分管干部、音乐教师团队及外聘专业教师的三级管理架构,形成了区级专项管理网络。分管学校戏曲工作的干部是区小学音乐学科带头人。外聘的老艺术家吴良涛老师,曾任蔡甸区楚剧团团长,现为蔡甸京剧票友协会会长。老艺术家将戏曲传承作为自己老有所为的兴趣爱好和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为了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戏曲进课堂活动,学校在教师考核项目中专门列入音乐教师跟岗学习的考核内容。其成绩不仅和评先评优挂钩,而且和教师当年的继教考核挂钩,教师参加活动的考勤、表现和贡献均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和其他学校不一样的是,蔡甸六小的第三级团队里还有美术、信息等学科的教师。借助学校新开设的创客课程,学校团队尝试将3D打印课程进行多学科的有机融合,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将戏曲课程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品牌课程。学校正在和中科大下属的一个信息科技公司沟通,考虑研发脸谱系列软件,让学生在信息课上设计个性化的人物脸谱,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自己的作品,然后在美术课堂将单色的脸谱加以涂色。这种京剧与科技及多学科的融合,让京剧在六小不仅听得见、学得会,还能看得见、摸得着。这个大胆的创意被中科大应用数学学院的杨周旺教授高度肯定。我们希望在区局领导的支持和六小团队的努力下,将创意变成现实。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戏曲特色课程的经费投入

作为目前经济发展偏薄弱的远城区学校,让有限的经费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是蔡甸教育人必须牢记的办学原则;办公经费应该在教育教学上得到最大份额的投入是学校管理团队的坚定共识。

戏曲特色课程要开设,配套的教材、服装等必不可少,校园的环境氛围也需要营造,这些都需要学校资金的投入。半年来,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达数万元,用于建设校园京剧走廊、购置专业戏服、定制戏曲旗帜,为社团师生定制个性戏曲文化衫,聘请专业人员到校上课,编印戏曲校本教材……这样的经费投入是学校单项活动中少有的,它显示了蔡甸六小对戏曲特色课程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保障了戏曲特色课程能够如期、顺利地开设。

四、多形式组织活动,促进戏曲特色课程的顺利实施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校规定,积极认真参加戏曲学习的表现将作为优秀学生评选、小干部竞聘等活动的加分项目。学校的戏曲生均选拔自对戏曲感兴趣的学生。学校将他们组合成社团,按照学校社团活动的安排开展有规律的活动。目前,戏曲社团的学生人数稳定在20~30人之间。为了让戏曲真正走进课堂,让学生学有所得,蔡甸六小组织开展了大量与戏曲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

看专业演出长见识。随着全社会对中国戏曲这一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近年来,许多专业戏曲展演开始走进校园。作为试点学校,蔡甸六小总是热情地接待这些演出团队,有序地组织全体学生认真观看,并且对校级文艺演出中采用戏曲形式表演的班级给予特别肯定与鼓励。

学京剧体操添趣味。2016年春晚,一套戏曲艺术广播操亮相央视,学校立刻将相关学习视频在学生中广泛传播,并作为亲子互动作业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收看和学习;同时,迅速组织学生领操员集中教授,在大课间内在全校齐学齐做,成为继广播体操、跑操、红扇舞之后的又一个校级课间集体运动项目。

听专家授课提师能。戏曲进课堂是普及戏曲常识、加速戏曲文化传播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学校聘请了区楚剧团的退休专家进校授课,目前在四年级试点,每班每周一节课。对于1300名学生而言,这样的普及面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校在由外输血的同时,积极地强化内部造血功能,要求全体音乐教师每次必须进课堂跟岗学习,以期有足够的师资在全校各年级开设专业的戏曲课。

融多科教学增兴趣。戏曲要在课堂上扎下根,不能仅仅停留在每周一次的专家课堂,还需要各学科的联动,合力推动戏曲进课堂的步伐。六小老师们按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本学科涉及到的戏曲元素,如语文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戏曲大师的人物传记、开展戏曲片段表演,美术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脸谱绘画比赛,信息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戏曲知识电子小报制作,德育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找戏曲中的孝顺典型、爱国英雄……每门学科的教师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为戏曲特色的创建开动脑筋,出谋划策。

借3D技术创新意。在3D打印社团中做好京剧文章是蔡甸六小创客的梦想,努力把这一大胆创意变成辉煌的现实,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在追求个性的时代,DIY一个真我版的戏曲人物并非痴人说梦,借用3D打印技术,大家都在为梦想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建展示平台振士气。社团让热爱戏曲的学生们拥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戏曲进课堂”活动开展以来,学生们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已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六小戏曲社团创编的戏曲节目《犟鬼》走出学校,在武汉市“小时候·我们都是戏剧大师”校园课本剧艺术节比赛中喜获“优秀剧目奖”。虽然不是最高的奖项,但还是极大地提振了大家的士气,也更加坚定了学校戏曲特色的创建决心。

戏曲进课堂,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为贯彻国家政策,为践行文化领域的中国梦,六小人表示,一定坚守初衷,努力前行!

责任编辑 廖 林

猜你喜欢

蔡甸区进校园武汉市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应用三螺旋理论进行蔡甸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蔡甸区沉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措施探讨
对蔡甸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全国文明村——武汉市蔡甸区星光村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