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完整人格教育的理论溯源

2017-03-29

关键词:人格结构受教育者人格

吴 暇

(长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 130032)

高校大学生完整人格教育的理论溯源

吴 暇

(长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 130032)

素质教育改革是我们国家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重点及方向,而培养完整人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鉴于高校人格教育实施现状,结合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借鉴中西方完整人格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追溯高校实施完整人格教育的理论渊源,以期对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理论建构及我国“素质教育”改革有所裨益。

高校;完整人格;教育;理论

当前,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为了摒除“应试教育”的弊端和不良后果,进行教育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日本在近现代教育发展中遇到了同我国类似的情况,其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实施的教育被称为“考试地狱”。日本于1988年发布的教育白皮书《我国的文教政策——终生学习的新发展》中提到:“学历主义不仅助长了以学校为中心的思潮,而且还阻碍了终生不间断学习的终生学习社会的到来。”[1]面对种种问题,日本提出了“教育个性化”“人格完善”“人格形成”等教育改革口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人格教育的实施使教育改革卓有成效。为了使中国的完整人格教育取得相应效果,笔者认为有必要探寻和完善完整人格教育的理论基础,为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一、高校完整人格教育理论溯源的意义

(一)塑造完整人格的意义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分裂人格即指一个分裂的世界,一个各个部分、各个方面不能结合一致的世界。”[2]在个体之中,完整的人格凸显的是个人的幸福和美好;在群体之中,完整的人格凸显的是社会的进步和世界的完善。可见完整人格的形成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1.实施完整人格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从本质上讲,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全面和谐,即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主体来构建。要做到这“四个和谐”,需要主体具备完整的人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个人正确三观的建立及完整人格的形成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共同努力。在高等教育普及率很高的当代社会,高校正是进行完整人格教育的基础平台。高校将完整人格教育纳入其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不仅有利于解决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利于国民完整人格的形成,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实施完整人格教育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我国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一九〇〇年以来教育之进步》中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思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3]教育的本质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事业的核心是“育人”,而“育人”的基本目标就是塑造完整的人格,满足被教育者本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让受教育者拥有掌握幸福人生的智慧和资本。因此实施完整人格教育,使人与自己和谐及人与社会和谐,实现其自由全面发展,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3.完整人格教育是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

“知识是人生事业成功的基础,能力是人们由现实向理想飞跃的翅膀,人格则最终决定着人生的成败。”[4]首先,完整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及生存的重要前提。一个人格不完整的大学生,很难想象其会收获美好的爱情及幸福的婚姻,他/她可能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可能无法正常地参与工作与享受生活,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其次,具有完整的人格结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代社会,人们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社会及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想成为人生的赢家,需要具备完善知识结构和职场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面对竞争和压力时良好的心理素质、拼搏进取的精神、健康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因此,大学生需要具有完整的人格结构和较高的人格素养。

(二)理论溯源的意义

“仓廪实而知礼节”,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带来文化的大发展及教育的改革和进步。在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之路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缺失和人格不完善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教育者不断改革、开展和完善人格教育,而学者们努力从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角度建构人格教育的基础理论,包括人格教育的模式、方法、规律等。在呼吁素质教育而实施应试教育的当今中国,研究人格教育的理论建构基础,必将为高校人格教育的实施主体、实施客体、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策略提供理论指导,必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完整人格,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进而实现中国教育改革目标。

二、高校大学生完整人格教育的理论溯源

大学阶段不仅是一个人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正处在一种由迅速发展的不稳定性向相对稳定的状态过渡,大学生暴露的人格缺陷问题也日益凸显,很多引起社会热议的案件无不提醒着我们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及紧迫性,需要我们研究人格教育理论并着手实施人格教育。

(一)结合主体人类学“结构与选择”理论进行探索

主体人类学“结构与选择”理论是由陈秉公教授提出来的,他从具体的“完整人”视角出发,将人格定义为“人格是现实的完整的有特色的个人”[5],现实的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级结构八种力量”构成,“三级结构”分别指人格需要力、人格判断力、人格行为选择;“八种力量”指在“三级结构”之中包含的“八种人格力量”。其中,人格需要力包含三种人格力量,即生存需要力、归属需要力、价值需要力;人格判断力包含四种人格力量,即思想道德力、智慧力、意志力、反省力;人格行为选择包含一种人格力量,即人格行为选择力[6]。

一般而言,人格力量运行的机制是:人格主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由人格需要力发动,经人格判断力判断后,作出相应的人格行为选择[6]。正是因为人们的人格结构千差万别,加上外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影响,人们才会出现“程序性行为选择”的差别,才造就了不同层次的人格。

我们所追求的21世纪理想人格模式就是具体的“完整人”的理想人格模式,这种人格应具有协调性、进取性、创造性和超越性四个精神要素,可以进一步抽象为“真、善、勇、美”的人格特征,这是一种精神世界全面发展的完整人格,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理论突破传统道德人格的局限,结合西方心理学人格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学研究,独创性地从人类学角度构建人的完整人格,为当代中国人格教育提供了理想的人格模式。

(二)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进行探索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思想,我们所进行的完整人格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对人的本质的解读,为在大学生中开展完整人格教育奠定了理念基础。这一理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的发展的社会化。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马克思认为人是永远活动于现实的社会关系中,社会关系是人的生存状态。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关系的总和。”[7]即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我们研究大学生人格教育过程,应尊重人的基本属性,从历史的、现实的人出发,在现实的物质世界里关注现实的人的人格及价值,关注大学生真实的精神困惑和生存状态,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才,使高校完整人格教育能够落地生根,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二是人的发展的个性化。就个体而言,个人的发展强调的是符合个性特征的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协调发展,智力和体力充分发展,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完整人格教育过程中,在完整人格模式下,尊重后现代思潮的特点,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既具有完整人格又不失个性特征,既是“全面完整”的,又是“自由开放”的,积极地走在人生道路上。

我们每个人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8]我们在进行人格教育时既要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又要避免孤立的、片面的、排除外在的人格教育,应结合人格教育环境,在充分尊重人的自由的同时重视人际关系的培养和人际环境的营造。

(三)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进行探索

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人格的发展变化和活动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规律,其中“人格行为规律”和“发展性自我教育理论”对于我们研究完整人格教育有重要意义。

首先,所谓“人格行为规律”,就是依据人格动力结构原理,在已知环境刺激、人格结构和人格行为三项条件中满足任何两项时,可以分析和探求第三项[9]。也可以说,在外界环境影响下,人格结构内部就会产生各种动机。在动机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实施各种行为,这就是人格发展变化和运动的基本规律。当我们针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格教育时,可以依照人格行为规律进行“人格超前分析”“人格滞后分析”和“人格咨询分析”。人格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通过已经掌握的环境刺激和人格结构来预测人格的行为,这就是“人格超前分析”;也可以通过掌握环境刺激和人格行为这两端来推断人格结构、人格特质及其内部发生的变化,这就是“人格滞后分析”;教育者在掌握健康人格模式和咨询对象人格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判断咨询对象的人格结构,指出咨询者人格机构的优点和缺陷,提供改善个人结构的方法和方案,这就是“人格咨询分析”。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人格行为规律”和分析方法,教育者可以通过调节受教育者所处环境,改善受教育者人格结构,增强受教育者人格力量,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其次,以“发展性自我教育理论”为指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受教育者形成完整人格。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分成两类,一种是“约束性自我教育”,即把自我教育看成自我批评、自我贬损、自我反省的自我改造的过程;另一种是“发展性自我教育”,即重视主体精神,积极发展个人品质,追求理想人格的实现。这种“发展性自我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利于受教育者形成主动性、创造性的个性,并展开积极的人生。教育者在完整人格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受教育者“发展性的自我教育”,这种教育理念对我们研究大学生人格教育的规律、方法、路径、策略等都有指导意义。

(四)结合教育学理论进行探索

国内外学者对人格教育已有较多研究,笔者认为其中杜威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值得借鉴。在1938年出版的《经验与教育》一书中,他提出了完整人格教育思想。杜威强调“教育即生长、生活和经验的改造”及“各种事物联结在一起的系统、完整”的教育理念;只有建立各种事物联结在一起的世界,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10]。杜威先生尤其强调人格教育中的交互性及经验的连续性。

首先,杜威提出了经验的连续性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他认为经验是有连续性的,这种连续性有一种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的力量,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断行为未来的结果,预期事件发展的方向。教育者的责任就在于判明一种经验的走向,知道怎样利用现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从中吸取一切有助于形成有价值的经验的东西[10]。选取有利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让受教育者通过连续性的经验体验,获得有利于其完整人格形成的有价值的东西。

其次,他还提出了教育的交互性,也称为经验的交互作用,即任何经验都是客观条件和内在条件相互作用,即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2]。我们的经验经常和我们所处的环境相互碰撞,我们的思想经常和外界传递的新思想发生碰撞,从而使我们的思想得到改变和整合,新的经验得以产生。因此,我们在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创设预期的经验环境,如各种学习平台的搭建、各种形式的活动的参与、新闻舆论的传播、网络文化的营造,对学生的经验世界进行积极的碰撞,唤醒受教育者向上的本能,让受教育者感悟美好的高峰体验,使其人格逐步趋向完善。杜威的完整人格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无疑有着广泛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三、结语

人格教育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公民。探索完整人格教育的理论基础并基于丰富系统的完整人格教育理论开展高校人格教育,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解放,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改革,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

[1]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三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12.

[2] 黄雪利,冯青来.杜威的完整人格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湖南学院学报,2013(2):44-47.

[3] 高平叔.蔡儿培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412.

[4] 齐爱兰.大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人学学报:社科版,2000(4):82.

[5] 陈秉公.深化教育改革与当代理想人格模式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4(2):6-9.

[6] 陈秉公.主体人类学原理:“主体人类学”概念提出及知识体系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98.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73.

[9]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4.

[10] 吕达,刘立德,邹海燕.杜威教育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51.

Thesourceofcompletepersonalityeducationtocollegestudents

WU Xia

(SchoolofMarxim,Changchun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032,China)

The reform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focus and direction of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and cultivating complete personality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and goal of quality education.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mplementing the person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western complete personality education theory,the theory origin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lete person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traced in this article,so as to construc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education theory and help quality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college;complete personality;education;theory

10.3969/j.issn.1009-8976.2017.03.023

2017-05-17

2015年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高校大学生完整人格教育实验研究”(项目编号:JGJX2015B31) 2015年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完整人格’教育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GH150551)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009-8976(2017)03-0090-04

猜你喜欢

人格结构受教育者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
以精神分析批评方法解读施蛰存《将军底头》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