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教师
——促进园本教研有效开展的思考
2017-03-29武昌区教育局教工幼儿园李瑞锋
■ 武昌区教育局教工幼儿园 李瑞锋
如何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教师
——促进园本教研有效开展的思考
■ 武昌区教育局教工幼儿园 李瑞锋
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是“在本园中、基于本园、为了本园”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园本教研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一线教师的教研能力,即立足于幼儿园已有的资源进行教学研究,从而提升教育质量,推进幼儿园持续、稳定和科学的发展。由于园本教研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因此,要顺利开展园本教研工作,教师创造力的培养必不可少。那么,我们如何培养有创造力的教师,以进一步推进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呢?
一、转变观念——帮助教师强化本职工作的创造力培养意识
幼儿时期,个体的创造力已经开始萌芽。在幼儿自发的游戏和创作活动中,体现得非常普遍和明显。发展心理学已经较为清晰地揭示了幼儿心理、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初步勾勒了这些发展特点与个体创造力发展之间的关联,然而,教育传统及其影响下的教育实践并未与我们的认识同步。“人们往往以自己过往的教育经验来对当下的教育施加影响”,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习惯做法、思维惯性,都在有意无意中束缚、挫伤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2014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提出,创造力应成为教育的新核心。而根据创造力的相关研究,我们知道“创造潜能人人都有,但创造力的发展更是一种(教育)选择的结果”。幼儿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最初的学习,成长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个体创造力发展的最初阶段,成人(主要指家长和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可以说,幼儿在了解创造力的发生和影响机制的教师指导下,其创造力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所以,从挖掘幼儿创造力和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我们必须着力强化教师创造力培养的意识,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在教研工作方面的某些陈旧观念和习惯做法。比如,集体教育能够实现“整齐划一”的班级管理,对于教师而言,这种方式一定是压力最小的,但在教育现实中,我们必须考虑的视角是“对于孩子而言”。强迫每个幼儿睡午觉,导致老师、家长、孩子之间出现矛盾,真的是无法避免的吗?作为成年人,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或许也还记得,幼儿园时中午睡不着却无奈躺在床上的情景吧?作为一个在现实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这也是我们园本教研的研究内容。我们是否可以从孩子需求的个体差异切入,去探索出一种可行的变通方法,比如把不睡觉的孩子集中在一起,请老师给他们讲故事,或让他们自由游戏,以这种更加人性化的形式来让那些无法入睡的孩子度过这段难捱的时间呢?
在教育教学实践的第一线,遇到的具体问题可能千差万别,许多时候我们需要反思习以为常的做法是否真的那么理所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满足被教育者天然的差异化需求,才能真正有效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这本身就是创造性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的要求和体现。我们所默守的,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或是完全合理的,真正的判断标准不是习惯或者传统,而是看是否对被教育者的成长与发展有益。我们要逐步转变教师头脑中一些不适宜孩子成长的观念和态度,不断尝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来对其成长施加积极的影响。只要我们乐于转变态度,相信我们的教育教研行为就会随之发生可喜的转变。
二、树立信心——帮助教师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创造潜力
在教师本人所经历的教育中,固有的按部就班的思维方式使得“创造力”极易成为一个被忽略的能力。随着心理学、教育学、神经解剖学等学科研究的发展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人人都有创造力”已经成为许多学者的共识。学者们认为,创造力不是特别有天赋的人才具有的一种特殊能力,而是人人都有;创造力在个体身上的差别不是有或者无,而是创造潜力在其自身所涉及的领域中被开发程度的多与少的组合方式不同而已。
创造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可以通过环境的营造去激发。当人们具有同等的基本能力时,创造力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人的精神风貌,也即是说问题不在于你有或者没有创造力,而在于你是否选择释放你的创造力,就如创造力方面的资深学者罗伯特·斯腾伯格所说的“创造是种选择”。
帮助教师发现、挖掘自己的潜力,助其更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是帮助教师建立创造力自信的重要途径。比如,我们幼儿园中有一位新任教师,刚到幼儿园不久,虽然她不是学师范专业的,但我们却发现她讲故事的能力特别强,小朋友们都特别愿意听。在私下的沟通中,我们发现她的能力来自于家庭的熏陶。她的母亲是国家级主任播音员,从小就对她在朗读方面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训练,使得她比一般人更善于用语言塑造角色和营造想象的氛围。基于这样的个体优势,在进行园本教研交流活动时,我们就有意识地安排她做示范,以帮助更多老师提升朗读能力和讲故事的水平。
同样的,我们幼儿园有两位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她们相比较一般的教师在研究方面具有更多的经验和体会,其中一位还曾在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时开发出了优秀的示范课程,而且教学效果良好。基于这样的个人经历,我们就请她们将其个人的研究经验与收获分享给大家,以启发更多的老师做好自己所参与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立足于园本教师资源,利用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与特长,让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相互促进,有效提升了园本教研的效果,也卓有成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创造力的培养。
三、专家引领——帮助教师有效提升个体的创造能力
幼儿园的孩子基本都处于3到6岁的年龄阶段,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孩子充满活力、充满好奇,正处于积极探索周围世界形成自我认知的过程之中;另一方面幼儿园的每个孩子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同样的问题发生在不同孩子身上,是无法用同一种方式来处理的。因此,教师每天的工作都充满了挑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因材施教,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尽可能圆满地解决孩子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然而,由于现在幼儿园平均每个班的班级规模大多不少于30人,使得老师们往往总是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缺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提升或静下心来观察思考,而这些学习和思考恰恰是个体创造力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要出色完成自身工作,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他们急需有经验的专家加以指导和引领,在缓解其紧张的精神压力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找到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方式与方法。
三年前,我们在幼儿园组织过一次《家庭教育中的困难与障碍》的调研,并同时开展了一个家庭自愿报名的专家一对一咨询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除了自愿报名的家长外,也有多位教师主动推荐了日常集体教学中存在困难的幼儿家长前来咨询;同时,在专家驻园研究的过程中,也有多位教师经常主动带着个人生活中的子女教育问题与专家交流探讨;也有保教干事直接向专家提出,希望能够完整地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以获得相关的学习研究经验。这种调研和咨询活动对家长和教师的帮助非常大。这次调研中,有位教师主动约来的家长是个全园有名的“问题男孩”的父亲。在与专家交流之后的当晚,这位父亲按照专家的建议改变了对待孩子的态度,直接的效果就是孩子第二天在园时的表现令大家刮目相看,他竟然主动改善了自己以往的不良行为!这一可喜的转变让主班老师非常惊讶和欣喜的同时,也触动了她的自我反省和反思行为,刺激她产生了要主动参与专家后续驻园研究的想法。由此可见,通过创造性的实践研究和专家指导,帮助教师解决现实工作中的疑难杂症,是有效调动教师教研主动性、创造性的可行路径。
上述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在解决现实问题存在困难时,需要更为专业的指导来帮助其发展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园本教研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教师,让全园教师人人都能投身于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实践,这样我们幼儿园的发展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这种目标的达成,需要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教师个人,因势利导,搭建合适的平台,帮助每位教师实现个人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
通过持续三年的努力,我们探索了多种专家介入园本教研的形式,如集体教研指导、单独咨询、个案跟踪指导等。我们在多样化的尝试中发现,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受其传播特点的影响,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集体教研指导因其单向性的信息传播特点,优点在于能快速、高效宣传、推广、普及先进教育理念,但不足是缺乏针对性,在教师的日常行为中难以落实。单独的咨询则可以深入地了解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然后针对性地给出相对具体的建议,这样“有的放矢”更利于帮助教师提升能力。而专家持续的个案跟踪,则可以帮助教师在与专家近距离的接触和沟通中,深入观察学习,逐步了解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原理、方式和方法。
基于上述认识,在后续推进园本教研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与专家之间的稳定合作,联合开展教研活动;进一步挖掘在园教师的个人特长与优势,努力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优势特长的结合;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其人生价值的实现欲望,在努力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个人不断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不断提升幼儿园的整体实力。
责任编辑 廖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