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优势互补”教研制度的实践与探索

2017-03-29武汉市直属机关永红幼儿园

成才 2017年10期
关键词:优势互补课题教研

■ 武汉市直属机关永红幼儿园 袁 璐

幼儿园“优势互补”教研制度的实践与探索

■ 武汉市直属机关永红幼儿园 袁 璐

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区人口激增,为此,有些幼儿园对自己的布局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特别是一些优质园。为了充分发挥优质园的办园优势,包括人才优势(含教师、家长、社区人才)、场地优势、设施优势及规模优势等,越来越多的优质园开办了分园,出现了一园多址的办园模式。在这种新型办园模式下,如何理顺“总园”与“分园”的集团化管理关系,做到既能平衡姊妹园的关系,又不失各园的个性特征,形成各园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教研机制,实现教育的最大合力,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为此,笔者提出了建立“优势互补”教研制度的想法,旨在结合各园的优势和特色引领教研活动的开展,走一园一品、内涵发展之路,力争使我园成为区域学前教育界的示范点,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优势互补”,顾名思义,就是在充分利用双方优势的前提下,进行有机整合,促使双方共同进步。幼儿园“优势互补”教研制度的提出,一方面是基于幼儿园一园多址的运行模式,它能充分运用各园自身的教学优势,开发适合各园特色和优势的核心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是基于各园所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教研现状,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园区合作教研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园区合作教研实践模式,促使园区合作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更加规范、合理和有效,最终实现园区教研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幼儿园“优势互补”教研制度的机制探索

1. 幼儿园“优势互补”教研的制度化

为了保证幼儿园“优势互补”教研模式的顺利运行,我园制定了《永红幼儿园“优势互补”教研制度》《永红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永红幼儿园教研组工作制度》和《永红幼儿园“优势互补”分享制度》,通过各种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实现了幼儿园“优势互补”教研的制度化。

首先,园长亲自抓教研工作,成立了以园长为牵头人的园本教研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将园区进行划分,各园区分管的保教园长具体负责教研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其次,我们把幼儿园“优势互补”教研模式作为提升幼儿园整体工作质量的重要一环,列入了幼儿园每周议事日程。每学期,我们都会定时召开园本教研研讨会,四所园区的保教园长、保教助理、教研员及年级组长通过交流沟通,梳理幼儿园需要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作为教研内容,并将教研内容与课题的研究相融合,及时解决教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了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2. 幼儿园“优势互补”教研制度建设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为了促进教研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我们将教研工作和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开展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过程中融合课题研究的内容,促进了课题研究内容的深化和成果的提升。我园申报立项的“十三五”课题《幼儿园艺术融合课程的研究》确立的四个子课题,就是结合四个园区的各自特色和优势设计申报的课题项目。课题结合四个园区的艺术特色及侧重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帮助幼儿将艺术教育中获得的经验延伸到其他领域的学习和其他形式的活动之中,让艺术滋养幼儿心灵,让融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们在艺术特色与课程的融合方面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各园发展的特色之路。

在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中探索融合课程,如艺术教育与健康领域活动的融合,艺术教育与科学领域活动的融合,艺术教育与语言领域活动的融合,艺术教育与社会领域活动的融合。

在大型活动中探索融合活动课程,如宝丰分园在开展幼儿画展、亲子运动会以及迎新汇演时,以视觉艺术(如绘画、素描)为重点,在服装、道具、场地布置等方面探索视觉艺术与其他领域活动融合的活动课程;雅园分园以造型艺术(如手工、折纸、泥塑等)为重点,在幼儿画展、节日环境创设、服装、道具制作等方面探索造型艺术与其他领域活动融合的活动课程;融侨分园以文学艺术(如诗歌、戏剧、童话剧、相声)为重点,在相关大型活动的节目中探索文学艺术与其他领域活动融合的活动课程;光谷分园以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为重点,在相关大型活动的节目中探索表演艺术与其他领域活动融合的活动课程。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探索艺术融合课程。一切教研和课题研究的成果归根结底都是要回归到指导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之中。为此,我们将四个园区的研究成果通过园区合作教研模式进行分享和交流,让各园能在其中根据自己的园所实际择其所需,运用到本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课程当中,全面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3. 幼儿园“优势互补”教研制度实施的规范化

为了让“优势互补”教研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我们着力在实施的规范化上下功夫。

首先,在计划的制定上,我们采取了“逆向性”原则,即:计划的制定由下而上,从基层中搜集、挖掘问题。学期初,由每个幼儿园的保教园长组织各园的保教助理、教研员及年级组教研组长广泛征求教师意见,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出学期教研计划。这种逆向性原则的实施,使得教研计划具有从群众中来、立足于实际、可操作性强等特点,通过让教师参与计划制定的全过程,达到了“人人支持教研、人人明确方向”的效果。

其次,将详细的实施计划和内容发放给教师,让教师提前做好思想及行动的准备,让教研活动主持人做好当次活动的备课,对活动的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活动过程的组织做好预估和预案。在教研过程中,由记录员详细记录活动的过程及参与者的发言,整理好后,每周四及时上传到“区学前教育网络”平台。这样,不仅可为以后的教研活动积累有价值的活动资料,也能使教师通过在区中心教研组涂老师等专家的引领和其他园所的交流分享活动中提升认识,促进自身教研水平的提升和专业化的发展。

二、幼儿园“优势互补”教研制度的模式探索

基于课题的研究任务,我们分园区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和教研活动。我们的学习内容充分满足教师教育教学需要,在幼儿园教研制度的保障下,我们的教研目标明确,教研方式灵活多样。

优势互补式教研的关键是互动和互补,通过各种互动互补活动的开展达成教研活动的目标。在各园的共同协作和共同努力下,我园优势互补的教研模式有效整合了各方优势,提高了园区之间合作学习和合作教研的效率,完成了课题研究的任务,达成了教研活动的目标要求,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有效的交流互动平台。

1. 课例旅游式合作教研

以课题为依托,每个园区的教研重点各不相同,但每次通过一课多研模式推敲出来的优质活动都会成为大家共同学习的范例。因此,在以课例为研讨主题的教研活动中,教师执教的优质活动都会以“课例旅行”的模式,轮流在每个园区进行展示。通过这些优质课的观摩、研讨和学习活动,不仅促进了青年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提升,也促进了各园区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2. 点子漂流式合作教研

在各园区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智慧的碰撞和交流总会有火花产生,有时可能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研讨主题,有时会是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好方法,有时还会是大家都需要的资源信息……在每次教研活动中出现的闪光点,都会在我们的QQ群、微信群和网络平台上进行分享,使其成为我园独具特色的“金点子”互动分享平台。通过“金点子”平台的辐射,大家共享经验,共获成长。

3. 分享式合作教研

分享式合作研究是在分享各园区教师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各园区教师之间开展研究活动,达到互相促进、相互提高的教研方式。这种教研方式强调个体经验的分享,首先在各园区开展交流活动之前,要求教师进行个人学习和独立思考,比如对研讨活动中的某一项教育任务或教育策略率先进行尝试体验,在丰富了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再参与各园区的交流探讨;其次,在各园区的合作学习中,鼓励大家先充分阐述自己的原有经验,然后以这些经验为依托相互质疑,批判反思,找出蕴含其中的理念和观点。

4. 骨干引领式合作教研

我园有市、区学科带头人,有优秀青年教师,也有机关幼儿园名师等骨干教师。通过开展园区合作教研模式,我们组织了骨干教师的教研观摩和交流活动,让年轻教师通过骨干的引领获得成长。如:在舞蹈活动中,我园何婷老师作为机关幼儿园唯一的一位一线名师,经常组织我园艺术教研组的教师在四个园区开展各年龄段幼儿的舞蹈教研活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观摩,在推介好的教研活动的同时,将好的教研经验辐射到四个园区。何老师以各园区的迎新、毕业汇演等大型活动中的舞蹈节目为依托,组织教师开展点评活动,让教师们清清楚楚地知道,这些舞蹈节目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才能既适合孩子开展活动,又有利于教师进行指导。通过骨干教师引领式的教研活动,各园教师的教学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自“优势互补”教研制度建立以来,我们的收获颇多,也切实感受到它为我园教研工作所带来的可喜变化。在合作互动中,我们的教研内容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极具操作性,而且在幼儿园营造了尊重和支持的学习氛围;教研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更灵活、自主,促进了教师的相互交流和提高。我们收集整理了各园区优质教学活动资源及大型活动碟片,申报了省级“十三五”课题《幼儿园艺术融合课程的研究》,促进了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在这种自下而上的教研、互动式教研、参与式教研、实践式教研的氛围中,“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优势互补”教研制度的主旋律。

教育研究是无止境的。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幼儿园“优势互补”教研制度建设,将草根式的幼儿园教研活动引向深入。

责任编辑 廖 林

猜你喜欢

优势互补课题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大学课堂对慕课的利用:关于SPOC的探讨
网络互动课堂与传统课堂优势互补策略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体育报道的制胜之道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