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构成形式、句法功能和韵律特征探析鄂西利川方言重叠式词语

2017-03-29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利川单音节量词

李 林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从构成形式、句法功能和韵律特征探析鄂西利川方言重叠式词语

李 林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利川方言重叠式词语的构成形式多样,包括AA式和AABB式两种完全重叠式,AAB式、ABB式、ABA式、AABC式、ABBC式、ABAB式、ABAC式、ABCB式、ABCC式九种不完全重叠式。从句法功能角度看,重叠式名词可充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或定语;重叠的动词主要作句子的谓语;重叠式形容词可作状语、补语、定语、谓语中心语;重叠量词在句中常作状语、定语。重叠式词语音韵和谐、节奏明快、形象生动,在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它涉及到概念认知的反复,在相同认知域所表现的描述效果显得更加强烈。

利川方言;重叠式;构成形式;句法功能;韵律特征

语言学界与汉语重叠式相关问题的研究著作很多,关于重叠式的分类和界定存在着差异。赵元任先生将重叠表述为“重迭”,他认为重迭可看作是一种变化或语缀,重迭的形式有音节的和语素的模式以及声调和重音;从语法功能上分为名词和动作动词的重迭、生动重迭、拟声重迭三类[1]。朱德熙先生认为重叠是汉藏语中重要的构词和句法手段,将重叠方式分为五种:语素重叠和词的重叠、变形重叠和不变形重叠、约束性重叠和无约束性重叠、顺向重叠和逆向重叠、简单重叠和复杂重叠[2]。陈光磊认为,现代语素或词的重复叠合标志某种语法功能并说明一定的语法性质成为构形的重叠,汉语构形重叠的方式有词素重叠、全词重叠、嵌缀重叠三种[3]。重叠名词是表量多的复数、包括周遍的整体和小称,重叠形容词是某种程度的加强,重叠动词表动作的反复或持续或者实行某种动作呈现的状态。

利川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湖广片鄂中小片,因靠近重庆,受西南官话川黔片成渝小片的影响较大,故音系及句法结构独特[4]。鄂西利川方言中的重叠式词语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等,利川方言中的重叠词语包括AA式和AABB式两种完全重叠式,AAB式、ABB式、ABA式、AABC式、ABBC 式、ABAB 式、ABAC 式、ABCB 式、ABCC式九种不完全重叠式,其中ABAB式、ABAC式、ABCB式属于隔离重叠,即重叠成分间有其他语素。下面将从构成形式、句法功能及韵律特征等方面分析利川方言重叠式词语。

1 利川方言重叠式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构成形式

1.1 利川方言重叠式名词的重叠形式

汉语中名词的重叠现象很常见,例如“花花草草”“家家户户”“世世代代”“日日夜夜”等AABB式的名词较为典型,这种AABB式词语由名词性语素重叠构成,从语义上看具有泛指作用。利川方言中名词的重叠形式丰富多样,有单音节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重叠形式AA式;有单音节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与另一单音节名词组合的AAB式名词,或单音节名词、形容词重叠与单音节方位词组合的AAB式名词;单音节名词A与单音节名词重叠式BB组合、单音节形容词A与单音节名词或量词的重叠式BB组合为ABB格式的名词;由两个单音节名词重叠组合为AABB格式名词;由一个单音节名词重叠AA与一个双音节名词BC组合成AABC格式的名词;由一个双音节名词AB与一个单音节名词重叠式CC组合成为ABCC格式的名词;由数词和名词或名词与名词组合成的ABAC式名词。

1.1.1 AA式名词

单音名词重叠:

方位名词:边边、顶顶、颠颠、脚脚、背背、头头、角角、间间、底底、棱棱、尖尖、颈颈、口口、冒冒、坳坳、嘴嘴、座座

实物名词:把把、蒂蒂、粑粑、坝坝、板板、膀膀、瓣瓣、杯杯、饼饼、钵钵、叉叉、槽槽、根根、草草、车车、齿齿、坡坡、杵杵、锤锤、带带、档档、刀刀、杠杠、凳凳、店店、洞洞、缝缝、瓶瓶、坪坪、缸缸、格格、梗梗、坎坎、果果、沟沟、褂褂、管管、罐罐、棍棍、柜柜、鞋鞋、汉汉、巷巷、壕壕、灰灰

单音动词重叠:绷绷、擦擦、敞敞、撮撮、戳戳、铲铲、串串、耷耷、担担、提提、吊吊、钉钉、封封、盖盖、拱拱、钩钩、鼓鼓、刮刮、拐拐、滚滚、豁豁、齁齁、横横、架架、夹夹、叫叫、绞绞、纠纠、锯锯、锔锔、卷卷、刻刻、扣扣、捆捆、咪咪、泡泡

单音形容词重叠:扁扁、傻傻、糊糊、矮矮、拐拐、胖胖、偏偏、弯弯、空空

单音量词重叠:方方、对对、行行、盒盒、节节、颗颗、坨坨、圈圈、块块、丝丝、单单、壶壶、台台、条条、筒筒、团团、箱箱

1.1.2 AAB式名词

名词(AA)+名词(B):毛毛虫、板板鞋、板板车、衩衩裤、节节草、毛毛汗

动词(AA)+名词(B):叫叫草、搞搞神、敲敲糖、梭梭板、甩甩话、包包菜

形容词(AA)+名词(B):亮亮虫、悄悄话、扁扁树、尖尖脚、花花儿(詈骂语)

名词或形容词(AA)+方位词(B):顶顶上、边边上、底底脚、沟沟脚、头头上、门门口、尖尖上

单音节时间名词(A)+双音节时间名词(AB):晚晚上、早早上、晚晚息、早早晨

1.1.3 ABB式名词

名词(A)+名词(BB):树桩桩、树杆杆、树蔸蔸、树根根、树叶叶、花瓣瓣、菜叶叶、猪槽槽、左撇撇、手弯弯、脚弯弯、手颈颈、手板板、手背背、脚背背、脚底底

形容词(A)+名词(BB):红包包、光膀膀、干草草、肥片片(肥肉)、病壳壳

形容词(A)+量词(BB):矮个个、白坨坨、小颗颗、黑点点、病坨坨

名词(A)+方位词(BB):头顶顶、脚底底、鞋底底、手背背、树颠颠

1.1.4 AABB式名词

草草根根、桩桩顶顶、沟沟边边、旮旮角角、颠颠蔸蔸、边边角角、脚脚爪爪、汤汤水水、七七八八、千千万万、三三两两

1.1.5 AABC式名词

弯弯手杆、尖尖鼻子、扁扁瓶子、歪歪道理、弯弯道理、弯弯肠子

1.1.6 ABCC式名词

先人板板、脑壳顶顶、指拇颠颠、指拇尖尖、后脑啄啄、耳朵孔孔、鼻子孔孔、牙齿缝缝、手指缝缝、脚趾缝缝、屁股丫丫、屁股墩墩、手杆弯弯、指拇节节

1.1.7 ABAC式名词

四脚四手、双手双脚、单兵单将、手掌手背

1.2 利川方言重叠式动词的重叠形式

VV式词语在唐五代时期开始萌芽,宋代的佛教题材著作中出现很多用法、语义与现代汉语一致的语例,清初动词重叠形式基本完成向现代汉语表达方式的过渡。普通话中重叠式动词最常见的即“VV”、“V一V”等形式,而利川话却常用“V 了 V”、“V 一下”或“V 下”、“V 下下儿”等结构形式。利川方言中重叠式动词形式有:AAB式、ABB式、ABA 式、ABBC式、AABB式、ABAB式、ABAC式。

AAB式动词:哈哈笑、咚咚响、嘎嘎叫、咕咕叫、团团转

ABB式动词:溜边边、溜沟沟、拈坨坨(抓阄)、起吊吊、打漂漂、笑哈哈、看下下、走刚刚、打闪闪

ABA式动词:看了看、瞟了瞟、跳啊跳、躲啊躲

ABBC式动词:打下下儿、趴刚刚儿、等下下儿

AABB式动词:拉拉扯扯、跑跑跳跳、嬉嬉笑笑、伸伸夺夺、舞舞戳戳、指指戳戳、摸摸掐掐、挨挨擦擦、磕磕绊绊、扯扯绊绊、咳咳耸耸、掐掐捏捏、敲敲打打

ABAB式动词:喊倒喊倒,跑倒跑倒,傲起傲起、梗起梗起、光生光生、联络联络、凉快凉快、热和热和、清静清静、将就将就、打整打整、捡拾捡拾

ABAC式动词:歪来歪去,倒来倒去,说三说四、挨一挨二、一来一回、四棱四现

1.3 利川方言重叠式形容词的重叠形式

利川方言中的重叠式形容词主要有ABB式、AAB式、ABAB式、AABB式、ABAC式、ABCB式及ABCC式七种重叠形式。

1.3.1 ABB式形容词

ABB式形容词有:X巴巴;X梆梆;X叉叉;X扯扯;X痴痴;X拙拙;X浊浊;X矬矬;X粗粗;X杵杵;X滚滚;X糊糊;X生生;X扎扎;X麻麻;X甩甩;X焦焦;X耸耸;X兮兮;X乎乎;X仆仆;X革革;X沙沙;X荡荡;X纠纠;X晃晃;X垮垮;X亸亸;X翘翘;X悠悠;X刷刷;X漉漉;X戳戳;X捞捞;X鼓鼓;X翻翻等结构形式。

凶巴巴、紧梆梆、飞叉叉、肥滚滚、干焦焦、汗扎扎、冷飕飕、黑耸耸、黑墩墩、黑摸摸、苦麻麻、脆绷绷、憨痴痴、垮兮兮、活甩甩、火熛熛、棉扯扯、黄焦焦、黄爽爽、灰扑扑、浑浊浊、浑董董、苦茵茵、麻革革、麻沙沙、满荡荡、莽粗粗、霉冲冲、棉纠纠、明摆摆、齐杵杵、齐刷刷、懒亸亸、烂垮垮、冷湫湫、矮矬矬、矮笃笃、硬翘翘、硬肘肘、凉悠悠、绿霞霞、平展展、热漉漉、软塌塌、神戳戳、松捞捞、酸咀咀、细蒙蒙、悬吊吊、洋歪歪、胀鼓鼓、圆椭椭、白翻翻、直戆戆、嘴喳喳

1.3.2 AAB式形容词

麻麻黑、蒙蒙亮、麻麻亮、朦朦着(形容朦胧的入睡状态)、捞捞轻、捞捞松

1.3.3 AABB式形容词

第一种AABB式形容词可缩写为AB,这体现了词语的能产型。

脬脬鼓鼓、密密缩缩、歪歪扭扭、弯弯纠纠、悄悄密密、欢欢喜喜、浑浑浊浊、耙耙豁豁、热热和和、巴巴适适、肥肥实实、扎扎实实、清清爽爽、清清瘦瘦、光光生生、好好生生、乖乖生生、满满生生、快快当当、紧紧扎扎、闹闹热热、毛毛乎乎、平平顺顺、清清静静、笑笑和和、热热络络、斯斯文文、稀稀瓤瓤、匀匀净净、恍恍惚惚、惊惊乍乍

第二种AABB式形容词由名词性、动词性的语素分别重叠后组合而成。

单音节名词性语素重叠:坑坑包包、根根底底、筋筋网网、四四方方、缺缺丫丫

单音节动词性语素重叠:偏偏倒到、勾勾搭搭、弯弯拐拐、抠抠缩缩、耍耍搭搭、颠颠倒倒、吊吊甩甩、伸伸抖抖、伸伸展展

单音节名词性与动词性语素重叠:巾巾吊吊、巾巾甩甩

1.3.4 ABAB式形容词

慢怠慢怠、病殃病殃、毛乎毛乎、干扎干扎、干瘪干瘪、黑耸黑耸、冷飕冷飕、浑浊浑浊、灰扑灰扑、硬梆硬梆、苦茵苦茵、苦麻苦麻、麻乎麻乎、辣乎辣乎、麻革麻革、棉扯棉扯、懒扯懒扯、烂垮烂垮、屁热屁热、矮笃矮笃、偻垮偻垮、胖嘟胖嘟

大个大个、小坨小坨、长根长根、团颗团颗、大把大把、小包小包

1.3.5 ABAC式形容词

ABAC式形容词主要有 “X里X气、X头X脑、X眉X眼、X手X脚、X声X气”等形式。

慌里慌气、怪里怪气、宝里宝气、匪里匪气、傻里傻气、娇里娇气、霉里霉气、老里老气

笨头笨脑、呆头呆脑、肥头肥脑、憨头憨脑、瓜头瓜脑、怪头怪脑、昏头昏脑、犟头犟脑

花眉花眼、绿眉绿眼、愁眉愁眼、傻眉傻眼、张眉张眼、眨眉眨眼、怪眉怪眼、鬼眉鬼眼、假眉假眼、瓜眉瓜眼、鼓眉鼓眼、翻眉翻眼、笑眉笑眼

蹩手蹩脚、慌手慌脚、懒手懒脚、空手空脚、毛手毛脚、甩手甩脚、伸手伸脚

莽声莽气、怪声怪气、憋声憋气、奶声奶气、瓮声瓮气、哈声哈气、做声做气

1.3.6 ABCB式形容词

猴跳舞跳、老早八早、老远八远、偻起垮起、清醒白醒、人大心大、人大面大、上好八好、神戳鬼戳、天说地说、天远地远

1.3.7 ABCC式形容词

斯文逮逮、死木逮逮、蔫木逮逮、洋木歪歪、傻门矬矬

1.4 利川方言重叠式量词的重叠形式

汉语中的“片片、缕缕、阵阵、粒粒”等是重叠形式的量词,但在利川方言中多数重叠量词和名词重叠以及部分动词重叠一样,表重叠式的名词,没有实量语义的个体名量词重叠后表其修饰对象的周遍量或小称量,有实量语义的集合量词重叠后表空间量往大或小的维度变化,如“个”“张”“垛”“堆”等。利川方言中的重叠式量词形式有四种:AA式、ABA式、ABAB式和ABCB式。

AA式量词:个个、对对、堆堆、回回、顿顿

ABA式量词:个式个、行式行、颗把颗、张把张、间大间、车大车

ABAB式量词:一个一个、一碗一碗、一件一件、一包一包、一对一对

ABCB式量词:一个式个、一坨式坨、一块式块、一张式张、一条式条

2 利川方言重叠式词语的句法功能

2.1 名词的句法功能

利川方言重叠式名词的结构组织形式有AA式、AAB 式、ABB 式、AABB 式、AABC 式、ABCC式、ABAC式。AA式中包含单音名词重叠、单音动词重叠、单音形容词重叠、单音量词重叠,双音节组合为一个音步,这两个音节组成的实义两字组就是韵律词的标准形式;AAB式包括“名词A+名词 A+名词B”“形容词A+形容词 A+名词B”“名词/形容词重叠+方位词”等;ABB式包括“名词A+名词 B+名词 B”“形容词 A+名词 B+名词B”“形容词A+量词B+量词B”“名词A+方位词B+方位词B”;AABB式的结构为“名词A重叠+名词B重叠”;AABC式的结构为“形容词A重叠+双音节名词BC”;ABCC式的结构为 “双音节名词AB+单音节名词C重叠”;ABAC式的结构为“名词、数词或形容词A+名词B+名词、数词或形容词A+名词C”,名词A和名词B是整个词语的核心。AAB式、ABB式、AABB式、AABC式、ABCC式、ABAC 式都是偏正式重叠词,前面成分无论是单音节还是双音节词,都是修饰和限制后面的双音节或单音节词,后面的成分才是整个词的中心成分。

从句法功能角度看,AA式、AAB式、ABB式、AABB式、AABC式、ABCC式、ABAC式名词可充当句中主语和宾语,作为话语中的施为者或受动者,如 “瓶瓶滚到了路中间”“他踩了甲甲虫一脚”“一锅的汤汤水水都着他喝光了”,其中“瓶瓶”为施为者,“甲甲虫”和“汤汤水水”为受动者;这些重叠形式的名词可作定语,修饰限制后面的名词中心语,这种限制可能是强调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可能是区别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例如“那个钩钩的尖尖着我杵断了”中“尖尖”属于“钩钩”的一部分,“钩钩”作“尖尖”的修饰定语。

2.2 动词的句法功能

无论是AAB式还是ABB式、ABA式、ABBC式、AABB式、ABAB式、ABAC式,动词部分都是该词的核心,AAB式动词的核心是由动词充当的成分B,重叠形式AA表B所指代动作的形式或声音特征的反映;ABB式动词中A是核心成分,BB可修饰、限制动作A,也可阐释、说明动作A的情况或状态;ABA式动词的核心是重叠成分动词A,助词B只是表间隔;ABBC式动词由动作成分与表时间量的成分组合,其中表时间量的部分通常由“下下儿”或“刚刚儿”充当;ABAB式常见的结构为“V倒V倒”“V起V起”“一V一V”等;ABAC式动词为不完全重叠,重叠成分A可能是动词、量词或副词。

在重叠式动词中,若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一般不能用重叠形式;能够重叠使用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动作的时间、次数是动作施行者能够控制的,而表短时、少量的实际动作或动作时间、次数可以被控制不能用重叠式,只能用动量补语。重叠的动词常作句子的谓语,少数情况作主语或宾语。

2.3 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ABB式重叠形容词A是中心成分,BB作为重叠式修饰成分。利川方言中ABB式重叠形容词在句中常作状语和补语,有时作谓语,很少作定语。AAB格式重叠形容词中形容词B为中心成分,重叠的副词AA作为状语,前置修饰中心成分B,一起构成状中结构词语,AAB式形容词在句中常作谓语和补语。AABB式形容词是完全重叠式,无论是形容词性语素重叠还是名词性或动词性语素重叠,都增加了一种附加意义。ABAB式形容词包括 “双音节形容词AB+双音节形容词AB”和“单音节形容词A+单音节量词B+单音节形容词A+量词B”两种形式,在句中常作谓语和补语,也可作状语。

ABAC式形容词的核心成分为重叠部分X,无论X是形容词还是动词,在“X里X气、X头X脑、X眉X眼、X手X脚、X声X气”等形式中都被赋予了一种附加的意义,这种附加意义带有贬抑性。ABAC式形容词在句中常作谓语成分,有时也作状语。

利川方言中ABCB式形容词常见的有“老B八B”“A大C大”“A远C远”等形式,作为主干的重叠成分可由形容词或少数动词充当,其他成分都是修饰和限制重叠成分,这种间隔性的重叠使得整个词所表程度呈现梯度变化趋势。与其他重叠式形容词不同的是,ABCB式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很少作状语。ABCC式形容词的结构形式与ABB的结构形式有些类似,不同的是AB是双音节,而A是单音节。ABCC式形容词与ABCB式形容词的语法功能相似,在句中常作谓语,有时在其后跟上助词“的”单独使用,如“洋木歪歪的”,指某人做事不认真、不正经。

2.4 量词的句法功能

利川方言中AA式由单音节量词重叠,常修饰名词,有时单独使用;ABA式中常用表规格的“式”字和表数量少的“把”字及表事物所占面积或容积极大的“大”字组合为“量词+式+量词”“量词+把+量词”和“量词+大+量词”的结构;ABAB 式和ABCB式都是量词的重叠形式,“数词A+量词B+数词A+量词B”的形式在普通话中也很常见;ABCB式是量词的一种不完全重叠形式,在两个相同量词之间有一个表“样式、格式”等义的“式”字,数词多用“一”,ABCB式重叠式量词表对某事物施行某种动作时依次一个一个地进行。ABA式、ABAB式和ABCB式重叠量词在句中常作状语,修饰谓语成分,AA式量词常作定语,修饰名词性成分。利川方言ABCB式量词使用频率很高,主要在强调动作速度和顺序的语言环境中使用。

3 利川方言重叠式词语的韵律特征

重叠式词语常用来描写环境的状况,使环境所呈现的镜像显得合乎情理,衬托出话语表述的主题;用来描写人物或者事物时刻画生动、细致入微,抒发情感真挚动人,立场鲜明;重叠式词语使得文字内容节奏明快,传达出丰富的情愫。重叠式词语的语素的语音会在重叠后发生变化,如声调、韵母会变读,声母也会发声音变,这种变化使得重叠式词音韵显得更为和谐。

重叠形式中AA式与AABB式是完全重叠式,AAB 式、ABB 式、ABA 式、ABBC 式、ABAB式、ABAC式、ABCB式、ABCC式是不完全重叠式。无论A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AA形式重叠词无疑是标准的韵律词,因为一个音步的两个音节无论向左或向右都是词,韵律格式可以是[轻重]或[重轻];AABB形式重叠词是复合韵律词,其格式是在两个双音节标准韵律词重叠基础上构成,其韵律格式在重叠后变化为[重重轻轻][轻轻重重][中重轻轻]及[中轻轻重]四种。

ABB或AAB重叠形式词语属于超音步韵律词,重音在单音节A或B上,[重轻]和[轻重]的韵律格式与[1+2]和[2+1]的构建框架相符;与三音节ABB或AAB重叠形式的韵律结构相似的四音节重叠形式有AABC式、ABBC式、ABCC式三种,重音分别在双音节AA、BB和单音节A上,韵律格式分别为[重重中轻][轻重重中]及[重轻中中]三种。三音节ABA式和四音节ABAB、ABAC、ABCB形式的韵律结构相似,但不完全相同。ABA式重叠词有[重轻重]和[重中重]两种韵律格式;ABAB式重叠词的韵律格式为[重轻重轻]和[重中重轻];ABAC式重叠词的韵律格式为[中重中中]和[轻中轻重];ABCB式重叠词的韵律格式为[重中重轻]和[中重重中]两种,这种隔离重叠式通过间隔性停顿在表述时的声音动态产生延续的节奏感,同时在感知作用下获得对事或物延续、反复、连接性量变、性质、属性或状态的形象认识。

4 余论

谈及重叠式词语首先思考的是它类属于构词法还是造词法,或属于构形法;叠音词和重叠式词的区分在语言学界也逐渐被重视起来。现代汉语复合词的语义构词法包括并立式和主从式两种类型,并立式包括同义、类义、反义、互补四类,主从式包括以表名物义词素为主词根、以表动作义词素为主词根及以表性质义词素为主词根三类。现代汉语造词法根据词的生成特点分为单音词造词法和复合词造词法两类,单音节造词法又称义变造词或引申造词,复合词造词法包括音义变造词和意合造词[5]。构形法指词在语法上产生形态变化的法则,即词的形态变化法。重叠式中重叠成分都具有实在意义,可单独成词,从重叠式词语重叠的结构特点上看,它是构形法的一种形式,重叠后构成的新的语法形式是原词的变式,内部结构不够紧密,可拆分开表达某种相同或相关的意义。

叠音词是由两个以上相同的不单独表义或无实在意义的音节重叠合成的复音单纯词,重叠式词语是由两个以上的有实在意义的语素重叠组合而成;重叠构成的叠音词不会产生附加意义,重叠式词语会产生附加意义;叠音词的语义结构固定,不能由拆分开的单个音节推导出整个叠音词的意义,而重叠式词语语义结构不固定,可由重叠前的语素关联整个词的相同或相关的意义。如“毛毛躁躁”“慢悠慢悠”是重叠式词语却不是叠音词。

利川方言的重叠形式副词存在的数量不多,如“慢慢”“足足”“最最”等,在这里不过多说明。利川方言中拟声词有AA式、AABB式和ABAB式三种形式,是对一种或多种声音的模拟,拟声词将音质、顺序和节奏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这种声音呈现反复、延续或错杂混淆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形式的拟声词并不是重叠式,而是合成复音词。AA:轰轰、咚咚、咵咵、嘎嘎、咯咯、咕咕;AABB:噼噼啪啪、咚咚测测、叽叽呱呱、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叽叽咕咕、哼哼哈哈、咯咯咵咵、咳咳吭吭;ABAB:咕噜咕噜、轰隆轰隆、啼咵啼咵。AA、AABB、ABAB三种形式重叠拟声词在言语交际中常用作独立语,有时被用作状语,修饰句中发出声音的某种动作。AA、AABB和ABAB格式拟声词除了描绘事实存在的声音之外,还映射出说话人主观性的情感倾向和态度,或悲或欢,或喜爱或讨厌。

重叠形式涉及到概念认知的反复,在相同认知域所表现的描述效果显得更加强烈。重叠形式词语无论是在普通话还是汉语方言中都有重要的言语交际作用,这种形式的词语具有丰富的能产性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中使用的频率高、范围广。在形式变化多样的地方语言中重叠形式词语形象生动地表现地方特征的风土人情,反映了浓厚的地域文化,多种多样的重叠变化形式体现了语言的形成以及不断变化发展的轨迹。

[1]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05-112.

[2]朱德熙.语法分析讲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55-59.

[3]陈光磊.汉语构词法[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43.

[4]李林.鄂西利川方言表可能性的“得”字结构疑问小句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7(2):59-63.

[5]李仕春.汉语构词法和造词法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1:226-227.

责任编辑 闫桂萍

H174

A

1674-5787(2017)04-0102-06

10.13887/j.cnki.jccee.2017(4).26

2017-05-27

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中国语言文字游戏研究”(项目编号:SKPG2012)的研究成果之一。

李林(1989—),男,湖北利川人,云南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语用以及少数民族语言。

猜你喜欢

利川单音节量词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量词大集合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旅游观光铁路助力利川旅游发展
量词歌
利川市草场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不让路上有空跑的车
让新《食品安全法》惠及利川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