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台湾艺术教育发展新举措及其启示
2017-03-29王轶欧
王轶欧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不断扩大对外经贸和教育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快与世界接轨的步伐。在全球架构中,各国都争相吸引优秀人才,并积极招收外国学生。尤其大陆地区因近来经济发展迅速,早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加上学生对教育强烈需求,已成为邻近日本、韩国乃至于欧美主要国家积极争取的学生对象。内地学生来台就学,为两岸教育交流开启了新的里程碑式变革。特别是近年来台湾的艺术教育领域发展迅猛,不少优质政策和方法都很值得内地教育部门学习和借鉴。
1 台湾艺术教育发展新举措
台湾教育部门于2013年8月27日颁布了《美感教育中长程计划——第一期五年计划(2014年至2018年)》,全面推动培育学生美感基本知能与素养、建立美感教育推动的支持体系和强化职前与在职教师美感教育知能,教育部门在影响学校层面最广的措施上,鼓励各级学校大力发展艺术和美感教育。
1.1 大力推广宣传艺术和美感教育
近年来,台湾注重培养美感型和创新型人才,以有效提升生活品位和质量,增强整体文化竞争力[1]。艺术教育逐渐成为台湾一项不可或缺的核心教育工作。鼓励各级学校举办“美感教育”“艺术创造生活质量”名人系列讲座和“艺术教育贡献奖”评选活动,将其分为“终身成就”“绩优团体”“绩优学校”“教学杰出”及“活动奉献”五大类别奖项,以奖励长期推动艺术教育有贡献的个人和团体;宣导、建立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规划整合和收集艺术教育相关网站及数据资源;成立“大专青年偏乡艺术教育工作队”,由具有艺术专长的大专青年在寒暑假期间到偏乡 (含离岛)学校进行艺术教育驻点服务,使百名学童受益;推动各类艺文团体到中小学进行巡回展演,通过艺术进校园,增加学生参与艺文活动的机会;举办大型多元艺术教育活动,引入民间资源,丰富内涵式艺术教育的发展。
1.2 产官学共同合作推动艺术和美感教育
通过跨单位合作,与国立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故宫文化轻旅行”活动,在2016学年度以补助南部5个直辖市、县(市)为优先,全台湾共69所学校参访“故宫南院——日本美术之最”特展活动,共计约5800余名师生受惠;与经济部门联合推广“玩美风格DIY快乐寻宝趣”学生艺文展演活动,透过合作厂商,规划“玩美”风格主题,参访文化历史进程展、动手体验特色DIY实作教学课程等;与学学文化创意基金会共同启动“艺起来学学”计划,在北区、中区、南区、东区及宜兰、高雄举办教师增能“师资美感研习工作坊”,百名教师参与,并甄选出多名优秀色彩种子教师,以地方文化色彩为主题开展“小感动猴”彩绘创作活动,上万名学童创作完成彩绘作品;还与广达文教基金会共同举办“广达游艺奖”系列活动,提供偏乡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受益对象可普及到全台湾高级中等以下的学校师生。
1.3 积极创新多维度、新颖专业化课程
在台湾四个区域(北、中、南、东)分别设立美感教育大学基地学校,提出“2016年~2019年美感教育课程推广计划”,除遴选、培育种子学校及种子教师外,也借由一系列实验课程、培训工作坊、教育讲习、教学观摩、小区协作和美感志工培训等活动,建立台湾艺术核心规划实务工作小组,为艺术教育领域中的美感课程提供专业资源和资料辅佐;为增进教保服务人员对美感教育的了解,提升美感融入幼儿园生活和课程的能力,提出“幼儿园美感及艺术教育扎根计划”,举办多场成果分享会和美感特色园观摩工作坊,透过访视、工作坊及成果分享会等活动,齐力发展和推动台湾幼儿美感教育发展;提出《中等学校跨领域美感教育实验课程开发计划(2016年~2018年)》,开发以“艺术”为核心的跨领域美感课程,活化学科教学,深化学生体察美感与实践美感的生活能力。
1.4 推动教育人员参与艺术和美感知能研习
在“视觉形式美感教育实验计划”中,台湾四个区域(北、中、南、东)美感教育大学基地组织中学校长、主任、各学科领域教师参与美感研习;举办表演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研习工作坊和教学演示;利用寒暑假期间,安排教师参加传统表演艺术如戏曲表演、戏曲音乐、歌仔戏、杂耍等艺术课程和增能研习工作坊,鼓励台湾有志传统表演的艺术教师共同参与和协作;鼓励和扶持台湾中小学校营造和构建自然环境、本地文化、学校需求及整体视觉美感的校园,透过“境教”方式,涵养学生性情、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并提升对自我学习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举办“文艺创作奖”“学生音乐比赛”“师生乡土歌谣比赛”“学生创意偶戏比赛”“学生美术比赛”“学生图画书比赛”“学生舞蹈比赛”等七项师生艺术竞赛,每年都会吸引几十万人次参与,涉及范围广,影响力度大。
2 对内地艺术教育发展的启示
两岸教育交流系属当前国际及两岸整体教育交流政策的重要一环,两岸教育各有优长,其发展深受两岸政府态度与实质互动结果交杂影响。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强调:“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植根在两岸同胞内心深处,是两岸同胞的 ‘根’和‘魂’。两岸同胞是中华文化的传人。”[2]因此,学校间签署交流合作协议项目也随着政府开放政策的脚步大幅增多。
2.1 促进两岸教育互通互融
2010年台湾教育部门修订颁布了 “陆生三法”(即《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及《专科学校法》),这是大陆地区学生来台就读专科以上学校的官方法律法规,极力推动了两岸教育的蓬勃发展,增进了双方了解互信和良性沟通。自2011年至2016年累计约9 327名内地学生正式来台修读学位,让内地学生深深感受和认识台湾地区的文化教育和风土人情。为提升两岸学生的实质交流,营造两岸学子互相砥砺、良性竞争的学习环境,台湾教育部门协调内政部还修订了《大陆地区人民进入台湾地区许可办法》,未来将鼓励更多优秀的内地学生来台研修。
2.2 时势改制彰显艺术特色
内地教育体制改革既有成功的推进,也不乏无疾而终的尝试;既有对市场机制的热切追求,也有加强政府职责的艰苦努力。教育体制适时改革,不仅要有价值追求,还要更多地关注实现价值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条件。当前,为营造艺术学校更加自主的办学环境,强化学校管理职能,凸出艺术学校专业化办学能力,内地教育部门需要改革和修订艺术类相关的教育教学制度和规范,保障以学生教学质量为本,并扩大艺术类招生,特别是大力提倡艺术教育教学成果创新,鼓励各级学校依其优势及专业特色发展,积极推动艺术院校评估方面改革,出台有针对性的发展提案和管理方案,合理配备和使用教学和实践资源,真正使各级艺术学校都能发挥出自身的专业特点。
2.3 强化产学研合一扩大影响力
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产学研合一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这从根本上为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提供了思路。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内地教育部门鼓励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到教学、实践及技术应用等实务研究领域中,极力促进学校多元化发展,同时可借鉴台湾高校的“大学校院创新创业扎根计划”,让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文化在校园中扎根,鼓励学校链接地方产业资源,并支持发展衍生型校企,创新大学经营管理模式,提升校园创新创业能量和风气。
2.4 构建国际化竞争力育才模式
国际化人才不仅要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国际化水准的能力,还要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为了使其具有更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抗多元文化的冲击能力等,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当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不同地区学校间的合作与互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不同文化领域中去探究和交流。教育资源朝向共聘师资、共同开课、组成联盟方向,并建立长期稳固的国际合作关系。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开设全新艺术专业课程,将艺术与人文课程整合,一方面借鉴了美国DBAE思想的学科整合思想进行美术、音乐、表演的学科统整;另一方面采取了科际整合的方法,形成了“主题式”的跨学科课程[3]。在学科知识的统整方面,不同形式的艺术具有其特定的知识体系与表征形式,因而艺术的统整教学基础建立在个别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之上。
2.5 努力发挥高能师资团队作用
台湾教育部门多次调整教师教育政策,以适应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为应对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又制定出台许多针对性极强的策略和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些都促使内地教育部门去积极参考和效仿[4],内地师资培育的宗旨是要以注重学生学习为中心,加强尊重多元差异、拥有社会关怀和拓宽国际视野的教育指导理念。教育部门要持续推动“卓越师资培育奖学金”及“公派留学”等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艺术类专业人才加入教育发展行列中,建立各层级艺术教育人才库、教学支助体系和艺术家支助学校教育机制,结合社会教育资源,扩大艺术教师进修渠道。规定艺术教师学年进修时数和制定奖励艺术教师进修办法,整合教师在职进修资源,以适应教师进修的需求,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培养艺术教师专业知能,树立和宣传教学标杆楷模。大量编著和出版艺术教育职场需求的相关资料,逐年扩充中等以下学校的艺术教学师资,修订艺术教育师资专业职证审核、发放和管理办法,严格开展考查和聘任工作,全面推动精进师资素质团队的建设。
[1]王轶欧.台湾艺术教育发展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133-135.
[2]李小荣.构筑两岸文教交流的桥头堡[J].中国高等教育,2017(9):42-44.
[3]杨铭.台湾现行艺术教育基础课程理论研究[J].美育学刊,2017(3):114-120.
[4]刘敏.我国台湾地区教师教育政策演变及发展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2):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