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实施路径研究
2017-03-29张小敏
张小敏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830000)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隐性课程,使用隐蔽的方法,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方式,相对而言是更具有理性化和人性化的一种教育方式。本文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入手,探讨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法及实施路径。
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1.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1]。关于隐性教育的概念,由于研究者研究的视角不同而缺乏统一的定义,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李阳在《浅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中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建筑成就,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等,把思想政治贯穿其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徐国飞在《试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中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觉运用潜性课程理论,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方式”。我们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教育方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智、情、意等,并将这些潜移默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环境中,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具体行为。
1.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很难独自支撑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逐渐被运用到教育活动中,其产生的作用与实效性以及教育方法正在不断地被广大师生认可。它克服了一些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利用自身的一些特点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使其实效性不断增强。其特点包括四个方面。
教育途径的广泛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它弥补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间、覆盖面、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与约束,使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呈现多样化,涉及到了学校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样也包括大学生所参加的形式各样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从多种角度体现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育人”的功能。正是由于这种教育载体的多样化,才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打破了原有的束缚,把思想政治教育搬到了课堂外,搬到了社会和家庭当中,使其教育途径十分广泛[2]。
教育方式的间接性。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直接通过课堂、讲座的形式获取知识,它不属于自上而下的灌输,也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教学,它所传递出来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是通过其他非课堂的形式来实现的,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管理、社会文化影响、人格影响等。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很大。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再将渗透于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转化为行为规范,并指导自身的行为。
教育内容的渗透性。渗透性就是内容的融合性,是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渗透性就是教育者利用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进行有目的的教育,渗透性必须以环境为依托,没有环境,渗透性这一特征便不复存在[3]。在高校中,渗透性教育采用间接式的方法,将教学内容一点一滴地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并寓于文化活动、实践活动、教学管理与专业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受到感染,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
教育目的和内容的隐蔽性。这是隐性教育资源的最本质的特征。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把教学内容、途径、对象、方法等暴露在外,采用的方式是正面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将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隐藏在物质环境、活动的开展和文化的营造当中,虽然说它具有隐蔽性,并不代表它难以让人发觉,受教育者能通过多种渠道去感受到它的存在,否则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无法实现其育人的功能。
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和选择性的不断增强,其价值观念也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当前,一些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还未充分得到发展,部分高校中的一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还未被充分开发以及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去,部分高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显性教育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这使得部分高校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还处于一种“粗放型”的状态,存在忽视隐性教育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
2.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基本方针和工作原则。然而,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推进,隐性思想政治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及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自身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并对此进行自我判断,自我认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对大学生情操的陶冶,真正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对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 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法
3.1 环境熏陶教育方法
环境熏陶教育法是指让受教育者在环境中受到的感染、教育和启蒙、启示,是外在条件无意施加给人的影响,是一种潜意默化的方法,能给人以很大的影响,是人们无意识的、自悟、自省、自进的体验方法。一定的物质因素和人文因素构成了校园环境,使其富有感染力和真实性,校园物质环境中的自然情趣具有育化心灵的作用,自然情趣的移情作用有时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感染效果。校园中的基础设施、建筑、树木、花卉、标语、活动场所、雕塑景观等,它们都是具有人性化的存在,构成了学校的物质文化形态,所蕴含的“精”“气”“神”,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通过这种创设的自然环境,可以增强大学生凝聚力、陶冶大学生情操,起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熏陶效果。
3.2 实践体验教育方法
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感同身受的真实体验,还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体验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行为体验,是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一种补充,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它能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巩固学校的教育内容,如社会调查活动、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环境保护活动、感恩活动、考察实践、专业实习、参观等活动,都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操的陶冶和思想的升华,可以从无形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身体力行的“体验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3 榜样示范教育方法
榜样示范是教育者以自身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以及卓越成绩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典范。事实上,榜样就是无声的语言,往往这种语言要比有声的语言更有力量和感染力。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教师一直是学生的引导者,是活的教科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并且受益终生的。古人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在要求教师要做学生的楷模。人的模仿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目前高校大学生已经到了比较稳重和成熟的阶段,其模仿能力越来越强,有了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作为榜样,他们会更容易领会和理解,并以此为准则,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4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
4.1 促进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熏陶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是由人创造的,同样,环境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影响着人。校园环境是一个文化传递的场所,其道德渗透功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新的高度。
高校校园建筑的设计和布局需要尽可能地表现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追求。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图书馆、宿舍楼、教学楼、标牌、标语建设,它们所反映出来的物质文化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表达出来的审美思想、政治意义与道德感情等都在无形中对学生们起着鼓舞和鞭策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校园植树美化活动,使大学生在校园中受到自然移情效果的影响,从而涵养自身性情。
4.2 整合和利用校内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高校的公共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社团、广播、图书馆、电脑室、自习室等信息传播环境,还有心理咨询室、校医院等后勤保障环境,这些教育资源需要经常进行更新和整合,并且还要加强校园内的硬件设施的管理和检测,对于陈旧的设施应当及时更换,使其充分发挥出高校教育资源的价值。
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其成长离不开校园更离不开社会[4]。这要求教育者不仅要着重于校内隐性教育资源的利用,更要积极加强校外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校外的大学生实践活动,如爱心捐赠、植树活动、社会图书捐赠、社会志愿者、“三下乡”“扶贫支教”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意识、爱国意识,同时还会使学生受到社会环境中积极因素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4.3 积极推进网络载体融入隐性教育过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求真务实、锐意创新。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已经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具有平等性、及时性、迅捷性等特征,但同时一些不良信息也会浸染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者应当抓紧机会加快网络平台的建设,对大学生运用网络进行正确引导。一方面,建设校园主题网站。教育者应当成立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并对网站进行开发、设计、维护,使网站呈现出特色。内容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思想。娱乐上:开设网上图书馆、电子图书、红色电影等以此来加强网站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实现师生共建。网站刚开始成立之初,可以向广大师生征求意见,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网站形式的设计、内容的更新等,这不仅可以使网站更加完善和科学,也会让大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和领悟。
4.4 促进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有机融合
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一味地对大学生进行灌输也是不可取的[5]。正确认识和把握显隐辩证关系,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顺利开展的前提。基于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方面,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两种不同的形式,两者互为补充又相互促进。显性教育中包含着隐性教育的内容,隐性教育又强化着显性教育所传递的内容,这两种思想政治教育各有千秋,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相互支持、相互融合,才能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首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可以促进显性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教育者在给学生传授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适当注意语气语调、合适的衣着搭配以及举止行为,言传身教,可发挥示范作用;其次,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大学生的专业课程中去。施教者在教育过程中,要以知识为载体,结合学校的教育内容,将理想信念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适当地引入专业课中,让受教育者在接受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同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在校园文化中进行教育渗透。校园文化是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塑造的校园氛围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当积极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中体现出思想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中塑造正确的观念和思想。
[1]张晓莉.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刘欣欣,李晓光.社会过程研究方法视域下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7):27-31.
[3]朱玉超.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及其实施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34-35.
[4]康健.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实施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8):26-28.
[5]刘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