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化为导向的高职课堂教学建设思路与发展策略

2017-03-29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职业化院校教材

王 珞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财经学院,重庆401331)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更应该把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以及职业行为规范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让职业化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航标”。

1 课堂教学职业化的现实意义

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它包括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规范三个方面。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主要表现为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思维、职业兴趣、职业精神、职业个性等方面[1];职业技能是指劳动者的业务能力,主要表现在劳动者的智力技能和技术功能方面;职业行为规范是指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在职场中的外化形态,主要表现为职业行为是否标准化和规范化。职业化的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课堂教学职业化是把学生未来的职业场景移植到高职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提前体验今后的职业环境和职业岗位,使学生在校就能深刻感受到如何做一个“企业人”“职场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三年后毕业能顺利适应工作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2 面对职业化的高职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师队伍素质与职业化不匹配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主要来自校园招聘,与普通高校师资渠道没有多大区别,抑或虽有企业执业资格和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但后者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较低,这种师资结构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职业化的实施进程。

2.2 课堂教学模式与职业化不匹配

目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主,学生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学习欠缺。这种模式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没有突出“做中学、学中教”的培养意识,很难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也很难了解、掌握自己所学专业当下的职业要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可否认,当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有少部分老师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驱动法、案例教学等“工学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从严格意义上看,这种教学模式只不过是传统章节制的简单翻版,也就是把以前使用的第几章第几节换成项目几或任务几的形式,只是披了一个“马甲”而已,没有实质上的差异。

2.3 教材建设与职业化不匹配

按照职业化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教材必须体现职业特点,但是现实情况却令人堪忧:一方面,现有教材大都沿用本科、大专的学科制为主的教材,与培养以能力为主的“毕业就上岗、上岗就顶用”[2]的技能型人才还不相适应;另一方面,几乎没有行业、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参与教材编写,不能体现新技术和新形势的要求,引领和辐射能力不强。显然,传统教材过于偏重理论,轻视实践操作,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职业化的推进历程。

2.4 课堂教学场所与职业化环境不匹配

从表象上看,现在的课堂教学场所有了革命性的变革:教室有了多媒体,教师普遍用PPT展示来代替以前的粉笔板书;实训室有了计算机,教师通过操作电脑软件程序来代替以往的手工操作。但从本质上看,目前课堂教学场所还远远不能满足按照行业企业工作要求(工作室)来布局学习场景。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室里的课桌、板凳等基础设施固定较死,不能随意搬动,不利于教师项目化、头脑风暴的圆桌教学等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二是具备BYOD(学习者自带终端设备)、高速无线网络覆盖的智慧教室数量很少,这种状况将在很长时间影响着职业化教学的有效开展;三是教学场所教师团队合作教学事件几乎没有,普遍都是教师一个人单打独斗。比如,在职场上很多任务都是由团队共同完成,但项目化、任务驱动下的教师课堂教学主要还是教师一个人来对应几十乃至上百的学生,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很难保证不折不扣地按照职业化的要求去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

3 课堂教学职业化的基本思路

3.1 必须创新教师队伍的机制建设

从教师选拔、培养、考核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双师型、双教型”教师队伍,以适应课堂教学职业化的师资需求。

3.2 必须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并结合工作岗位的实际状况,以职场典型任务为中心,切实实施“产学教”结合、“做学教”结合,将学习情景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环境有机融合,以满足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职业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3.3 必须创新“三个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中心思想就是凸显“做中教、做中学”,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一体化、校园课堂与职业场所一体化、课堂教学与职场教学一体化,以创新课堂教学职业化的教学新模式。

3.4 必须创新“理论够用、侧重操作”的实用型教材建设

由前所述,现有多数教材突出的是系统性,偏重于知识的完整架构,缺少学生对职业行动过程的体验的内容。因此,实用型教材必须以“理论够用”为前提,同时要将基于典型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以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关规定编进教材中。这类教材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职场实践性的操作层面,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今后就业、创业与创新,以提升课堂教学职业化的教材开发水平。

4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职业化实施路径

4.1 调研先行,摸清就业单位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和管理者,尤其是没有企业实践经历的老师,一定要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或者平常教学时间以外的时间,深入企事业单位,充分了解高职学生就业去向、就业具体岗位的基本情况和职业要求,将调研的素材用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清楚今后就业创业的大致资格与条件。

4.2 校企联手,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按照“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相结合、校内学习与企业培养相结合、学生身份与员工角色相结合”的原则[2],企业留出相应的岗位数给教师和学生,让教师直接参与公司管理,学生参加工作实践。公司管理人员及技术员工直接参与高职院校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学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企业依据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轨迹和实际工作岗位需要,校企双方共同研究人才培养相关问题,比如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包含基础课、核心课、素质拓展课)、课程标准、授课方案、课程开发与教材选定、教学实施机制、教学效果考核办法、教学硬件条件建设等。当然,学校与企业本着“互惠互利”的双赢原则,既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又有明确的办学分工,高职院校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内容的实施和学生活动的深入开展;企业主要负责学生岗位技能操练,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共同育人的制度。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职业化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探索企业从职业教育的最大受益者转变为职业教育的最大推动者,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激发企业资源整合的潜力,以此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能力。

4.3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形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课堂教学职业化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打破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选拔、培养教师。一是直接录用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二是教师通过全职、兼职、临时到企业工作等多种方式深入企业,弥补现有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的不足;三是学校对企业专业人员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等教师素质培训,通过考试考查过关者可以聘为高职院校客座专家、教授。建立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员工之间的双向交流聘用机制,以保障校企共同育人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4.4 依据职场标准,完善教学环境设施建设

要实施“三个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要按照行业标准和主流企业标准来完善教学环境设施建设。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设施,采取边讲理论边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形式,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及时对接,以改变过去那种先将一门理论课讲完,然后在期末最后两周才来上实践课的格局;其次,组建由学校老师与企业人员共同合成的双导师型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为了充分发挥双导师制的优点,克服各自的不足,学校应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主要负责日常课堂教学实施以及学生课外活动,企业主要负责学生的实训环节、顶岗实习环节,并把存在的突出问题反馈给学校,以便于教师教育教学的改进。换言之,一方面企业负责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相关实践教学任务,学校配备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老师协助企业完成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础课、专业课、公共课等主要由学校教师负责,企业选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实现课堂教学职场化、职场教学课堂化。第三,基于典型的工作内容,师生必须按照职业化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在实习实践课期间,师生的着装、作息制度、业务考评等都要与酒店行业的规定相符合。

4.5 加大教材编写步伐,实现教材产业化

实现教材产业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挖掘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教材内容,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二是要梳理职场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并编入教材,让学生及早体验职场情景;三是组建以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能手为主体的教材编委,统筹编写实训、实验教材。

[1]薛玉香.高校课程设置进步的阶梯:职业化、市场化与科学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12-116.

[2]徐海峰.职业化、专业化、人的现代化:高职人才培养的三维质量标准[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44-48.

猜你喜欢

职业化院校教材
教材精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