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运用

2017-03-29温志旺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策略

温志旺

摘 要: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当合理掌握合作小组运作策略、合作人际互动策略、教师指导参与策略、学生参与激活策略、合作效果评价策略五个方面,才能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策略

如果说,有效学习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那么,有效合作学习就是课堂教学的心脏。它的跳动,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精彩!笔者结合自己近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合作小组运作的基本策略。

[?] 一、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小组运作”策略

1. “合作小组运作”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为了取得最佳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班级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学生数以4-6人为宜。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应由能力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组成。为了使学生合作成功,还必须使学生在自己组内感到愉快。因此,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前,教师应该熟悉和掌握每个学生的能力、个性和人际关系,应主动要求每位学生表明愿意和哪些同学在一起学习。分组时,教师应尽可能给予照顾,使每个学生都有情投意合的好伙伴,达成小组内部的有效合作。

2. “合作小组运作”形式——形式多样,优化组合

有效合作学习合作小组建构应更显人性化,学生的座位一改以往的“秧田”式,为马鞍型、周边型、对称型、半圆型、梅花型等多样化形式。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能力、性格、思维等都不太了解,教师可随机进行分组,到了一定的阶段,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不同层次进行组合,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局面。目前,在语文、数学学科中,合作小组运作形式主要是异质分组,一方面便于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便于在新授课或讨论过程中有差异的学生互帮互助,更便于教师分层次教学和个别辅导。

3. “合作小组运作”模式——成员轮换,各司其职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教师确立了合作小组分工协作的运作模式:成员轮换,各司其职(简称“轮班制”)。即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设立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各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资料员负责搜集学习资料,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发言人负责代表小组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轮班制”运作要做好三点:第一,做好协调工作。“轮班制”不是按时间、按次数轮换,也不是凭教师的主观意愿轮换,而是根据组内成员的意愿以及小组整体情况在教师的协调和帮助下进行轮换。第二,体现学生意愿。在建组之初,各个职务的人选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申报、组内讨论协商后自主产生的,教师在这个时候不要发表意见,以免有违分组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最初目标。第三,做好合理调整。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防止“摆样子”“走过场”“机械化”的倾向,更不能“虎头蛇尾”。要抓住暴露出来的问题,深刻剖析,并适时地在民主集中的原则上利用“轮班制”对组内人员的职责进行调整,让活水流起来,让和谐、有序、高效贯穿合作小组之中,这样的调整和轮换顺理成章,学生心服口服,“轮班制”在这个时候也就无声无息地扎根了。

[?] 二、数学课堂教学“合作人际互动”策略

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是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师生平等,团结友爱,彼此尊重,能者为师应成为我们共同的愿望,并付诸行动,使小组成员感受到大家同在“一条船上,荣辱与共”,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共同协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尽其才,使师生之间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把“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的教风学风做到极致。

在“自主是前提,合作是手段,有效是目的”的合作意识下,通过实践研究总结的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合作学习“合作人际互动”策略是:情境激趣——任务驱动——合作共进——竞争激活——巩固合作。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在尝试和探索中激活思维、激发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 情境激趣。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先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一起来呈现问题,教师加以具体化、系统化,明确学习的目标。

2. 任务驱动。根据所呈现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明确合作学习职责,提出合作学习要求,通过“互相质疑,合作解疑”的形式,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如教学《让探究性学习走进数学课堂》(康维娜老师执教)在讲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情境是这样的:

师:如图,机械上一个圆盘碎后只剩下一块残片,现在要配制一个新的、与原来大小一致的圆盘,有没有办法配制呢?学生思考、酝酿、操作一会儿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生1:沿着残片的边缘(弧)画出圆盘的部分边缘线,然后小心转动残片,只要画出的边缘线与残片的边缘始终保持重合,就可画出与圆盘大小一样的圆,再按画出的圆的大小配置新的圆盘即可。师:这确实是一种可行的办法,有别的想法吗?生2:要配制一个新的圆盘,其实质就是要确定圆盘的大小,而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所以关键是根据已知的弧怎样确定圆的半径,不过目前还没有找到具体方法。师:是呀,已知圆的一段弧怎样确定这个圆的半径呢?看看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继续试试。

案例中创设的问题情景来源于生活,在平时,学生也許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主要是创设认知“冲突”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由于学生的认知层次不同,所以思考问题的视角也不一样,生1从事物操作层面思考,生2将实际问题引向数学思考,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导出问题的本质,提出了有价值的新问题,从而顺利地将教学程序向下一环节推进。这样设计情景,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空间,创造了提出问题的可能性,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

3. 合作共进。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各组派代表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向全班作交流,组间再相互质疑,使问题得到深化。教师要善于调控,注意引导,精要点拨,帮助学生克难攻坚。

4. 竞争激活。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或解决的方法,或学习效果可在组内交流,也可在组间展开竞赛、辩论,以增强合作学习意识,以激活合作学习情感,以巩固合作学习效果,以提升合作学习质量。

5. 巩固合作。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持续保持热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要根据实际需要变化形式和优化组合。在组内、组间广泛展开讨论、交流,使人人都能展示新观点、新思维、新方法。

在落实“合作人际互动”策略时,学生做到三个“学会”: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解决冲突。争论的情境和气氛应是合作性的,而不是竞争性的,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充分听取每个人的意见,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达成教学目标。

[?] 三、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指导参与”策略

课堂教学有效合作学习要准确地给教师角色定位,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为“指导—参与”的关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从而最终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锁定为“指导—参与”的关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参与者。这就决定了学生在活动中主体参与的地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学会成长,是学生在学习中快捷高效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例如教学等腰三角形一节,教学开始时先让学生动手裁一个三角形,实物操作找出判定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激疑求思,让学生设想添加什么条件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学生分组讨论大胆尝试,设计出了六种方案:①两边相等;②两角相等;③角平分线和高线重合;④角平分线和中线重合;⑤中线和高线重合;⑥两边上的高相等。通过进一步交流研讨,学生还找出了证明自己设想的不同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整个过程中,学生们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克服了以往学生只求“师”不求“思”,当忠实“听众”的不良习惯,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解决问题,“相互交换意见的过程往往与结果同样重要”。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尝试新知,做到: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包办代替,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尝试成功的欢乐,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1. 要当好管理者、促进者。教师再不是维持纪律、施加压力的监工,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投入“独立思考→相互探讨→交流看法→达成目标”这一渐进、相互关联的合作过程。通过精心组织,和谐、有序推进合作学习,师生、生生合作探讨,交流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在一种平等和谐的状态下,让理解、体验、感情得到升华。

2. 要当好咨询者、引导者。有效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温情、教师的宽容,师生之间心意的相通,情感上的默契,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引领者,更是学生的贴心朋友、知心伙伴;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想,做到点拨深化,起到引导的作用。努力引导学生,做到:一是指导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二是指导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三是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个性;四是指导学生学会交往和生活。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学会分享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真正做到学有所成。

3. 要当好参与者、合作者。在有效合作学习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应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平台,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与其他同学或者老师争辩,鼓舞学生的积极参与,鼓舞学生的大胆发言,鼓舞学生的勇敢争辩,让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才华、释放热情、大胆创造的舞台。这样,学生放松了心态,达到“忘我”的境界,利于超常发挥。有效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避免传统教学中,教师“导”不明、“演”不精、“讲”不完的不良现象。让教师与学生同伴而行,让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

[?] 四、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激活”策略

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我们体会到,学生如果一直处于一种心理不安全的状态之下,他们的个性就会在揣摩中逐渐消磨,思维就会在谨慎中逐渐僵化,灵性就会在拘束中逐渐消失,整个课堂将是一潭死水。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参与热情,是有效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的有效策略有:

1. 用情境化的问题去吸引学生参与

学习离不开具体的情境,情境的创设要与具体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一张图片、一个场景、一个故事、一个童话、一次竞赛等,在适当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就会兴趣盎然,充满乐趣,促进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合作学习就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课堂教学的有序高效就有了保障,整个课堂活动的推进将水到渠成。

2. 用生活化的情境去驱动学生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把生活中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来,与学科中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探讨和解决,打通课堂与学生现实生活的通道,学生才会在更为宽广、更为真实的层面上去感悟知识的真正价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才会油然而生、随之而来。

3. 用挑战性的思维去激励学生参与

争强好胜是很多学生共同的特点,数学中的一些发散性问題具有挑战性,往往很对他们的胃口。对课本知识有目的的适当拓展、对测试题的适当引申、对关联知识的合理网络,往往能引发学生表现出异常激奋的探究状态,并为之付出努力,一旦取得成功,他们将体会到无比的开心和自豪,并不断激励自己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4. 用情感化的人格来感化学生参与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更是一种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互动。教师用热情、真诚、宽容、睿智、幽默去感化学生,能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优化师生情感关系,提高合作学习效率。教师不仅仅是课堂学习活动的调控者,同时也是整个课堂情感氛围的调控者,不仅仅只关注知识的进程,而更多的是应关注学生的感悟感受。师生情感交融,心灵对话,在他们的表情上、眼神中、内心里洋溢着幸福,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合作学习充满快乐,并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情绪之中,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 五、数学课堂教学“合作效果评价”策略

数学学科教学评价更需要抓好三个结合。一是把评价过程跟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把教学评价过程与学生学习常规重建结合起来;三是把评价改革探索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起来。学生学习中的强大动力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自于教师对他的肯定与鼓励,来自于科学合理的评价。课堂上,学生情绪的调动,学生情感的升华,课堂氛围的营造,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用好了“多元评价”这根指挥棒。将“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新原则,并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衡量尺度,在此原则之下,力求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这样有利于学生走出恶性竞争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我们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每次合作学习结束,分别由本人、小组长、教师填写评价表。这种评价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既要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又要成员之间的合作情况,充分体现了合作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一种多途径、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交流过程,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符合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原则。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