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周期女子竞技体操规则变化特征及各单项发展趋势研究
2017-03-29杜熙茹
谭 强,杜熙茹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竞技体操是中国奥运军团的优势项目,在北京及伦敦奥运会上我国体操队分别获得9金1银4铜和4金3银1铜的好成绩。然而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却出现了金牌为0的尴尬局面,仅获2枚铜牌。赛后,中国体操队主教练黄玉斌表示,在备战东京奥运会上的首要问题就是吃透赛事规则、迎合国际形势[1]。评分规则是竞技体操项目发展的导向,国际体操联合会(简称FIG)每4年都会对规则进行一次重大修改,2016年5月FIG颁布了2017-2020东京奥运周期女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本文通过对新规则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主要变化方向,并结合世锦赛的比赛情况,分析东京奥运周期女子竞技体操各单项的技术发展趋势,为我国女子体操队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东京奥运周期女子竞技体操规则变化特征与各单项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体操网、国际体操联合会官方网站的相关资料,在中国知网(CNKI)以“女子竞技体操”“体操规则”“技术发展趋势”为关键词检索硕博论文、期刊论文共100余篇,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百度搜索有关新规则的新闻并加以分析,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录像观察法 反复观看近2个奥运周期女子体操比赛的录像回放,并对每个项目前8名的成套动作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女子竞技体操各单项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研究。除此之外,观看全国体操锦标赛赛后采访,记录和整理国际级裁判刘朝辉对于新规则的解读。
1.2.3 专家访谈法 整理、归纳出国际级裁判周秋瑞、刘朝辉及叶振南领队对新规则的阐述,然后通过微信,就各单项的技术发展趋势于2017年9月向第45届体操世锦赛特邀解说嘉宾姚华进行了访谈,并获得了宝贵的意见;通过面谈,就今后女子体操训练和比赛的相关问题于2017年9月向广州体育学院徐中秋教授、赵媛媛副教授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京奥运周期女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变化特征
2.1.1 难度认定更加清晰、标准及科学 自北京奥运周期FIG对体操规则进行了重大修改,难度分即D分不再设上限后,难度成为了女子竞技体操发展的主流,而难度动作完成的角度、身体位置稍有偏差,就很有可能导致动作降组,动作连接的认定更是取决于运动员临场的发挥,因此D分的认定也成为体操比赛中最受争议的一项工作。新规则指出,为获取D分,所有动作都必须按照规则中的身体姿态描述进行完成,且在同一个成套中,相同的动作只能被承认一次[2];同一编号中的不同舞蹈动作只能被承认一次难度;以分腿或并腿形式完成的,向前或向后屈体回环动作将被认定为相同动作;动作连接部分,第1个动作结束和第2个动作起跳之间若存在明显的髋部和腿部的屈伸,将不被承认连接。可见新规则中动作技术和连接技术的要求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尤其是连接技术,引入“髋部屈伸”和“腿部屈伸”的概念,意味着只有当第1个动作结束时的动力成为第2个动作启动的动力,这个连接才能被承认,而不再是仅依靠连接速度来判定连接是否成立。同时新规则对于立转动作的认定要求进行了调整,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单腿立转类动作在直接连接时可认定为2个不同动作,且全部计入难度,例如:“顺时针的单腿立转720°接逆时针的单腿立转720°”,D+D的连接不仅能获得0.2的加分,同时可计入2个D组难度。
2.1.2 动作完成强调精准 新规则对于完成分即E分的评定,在里约奥运周期版规则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力求评分细致和规范化。对于空翻类动作的身体姿态,团身或屈体幅度不足,标准由原来的髋角>135°限定到髋角>90°(表1),使每一个动作的区分更加明显,避免出现模糊的技术动作。而动作之间的犹豫、偏离直线方向、精准不足都从部分动作变为所有动作,即要求运动员能够准确完成每一个动作。
表1 里约及东京奥运周期规则的失误类型扣分条文变化
新规则对各单项的完成扣分也进行了细化:跳马项目对于运动员的空中身体姿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团身或屈体姿态都要保持髋角<90°,并新增动力性的扣分条文。高低杠项目新增3个扣分点,对2杠之间的运用提出更高要求,不再允许简单的踩杠类动作,并严格要求倒立时的身体姿态,未保持身体直线姿态将给予0.1~0.3的完成扣分。平衡木项目逐步细化舞蹈动作的扣分,出现多余的手臂动作、踢腿或摆腿幅度不足的错误都将给予0.1的扣分。对上法动作进行强调,无难度的上法动作将扣除0.1分。自由操项目则注重运动员所表达的女性美,要求成套动作能够吸引观众,边角舞蹈的编排要求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并对技巧串的数量进行了明确的规范,成套超过一个多余的技巧串或成套直接以技巧串结束都会有相应的扣分(表2)。
可见,东京奥运周期FIG更加关注运动员完成动作的每一个细节,要求运动员能够清晰地交代每一个技术动作,从身体姿势的角度到身体的倒立位置,都有着明确的“数字化”规定,动作技术的娴熟与完成动作的精准才是女子体操应推崇的发展方向,也是区别于男子体操“高”“难”“繁”的本质特点。
2.1.3 成套动作编排条文变化特征
2.1.3.1 下法重要性相对削弱 下法特定编排要求的取消,成为了新规则中最引人关注的改动。自2006年起,FIG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对高低杠、平衡木和自由操设定了5条编排上的特定要求,共2.5分,每满足其中1条,可获得0.5分的加分,并已经沿用了3个奥运周期。东京奥运周期版规则取消了5条特定要求中的下法(结束串)要求,即不再要求运动员必须完成D组以上的下法,这一改变在编排上给运动员带来更多的选择,完成C组下法和完成D组下法之间的分差由原来的0.3缩小到0.1,运动员可根据自身特征和能力选择合适的下法动作。同时,因为下法是成套动作的最后一个动作,出于对运动员安全的考虑,在体能下降的情况下,降低下法动作的难度要求可以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2.1.3.2 连接形式延续多样化发展,鼓励舞蹈动作的加入 难度分不封顶后,FIG开始鼓励运动员使用高难动作的连接,在高低杠、平衡木和自由操3个项目中,使用2个及以上难度动作的直接或间接连接,可获得0.1~0.2的加分。新规则对于高低杠的连接规定没有过多变化,而对平衡木则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动力性连接由原来的鼓励变为唯一,取消了所有非动力性的技巧连接公式;长串连接的构成由原来单一的技巧连接变为技巧、舞蹈和混合连接,运动员拥有更多的编排元素和连接加分途径;混合连接则由D(技巧)+A(舞蹈)变成D+B(无动作类型限制)。自由操将成套动作必须包含前、后空翻的特定编排要求,改为同一个技巧中必须同时包含前、后空翻,这意味着成套动作中必须完成一串技巧连接,才能获得0.5分的编排加分;对混合连接也做出了部分调整,由原来的D(空翻)+A(舞蹈)变为D(空翻)+B(舞蹈)或E(空翻)+A(舞蹈)(表3)。由此可知,新规则在动作连接方面,鼓励舞蹈动作在连接串中的使用,新增多项混合连接,延续连接形式多样化的特征,并进一步丰富连接串的类型。
表2 东京奥运周期规则新增失误类型扣分条文
表3 里约及东京奥运周期规则“连接加分公式”对比
2.1.3.3 提升部分动作组别,更加注重成套观赏价值随着竞技体育与市场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FIG也意识到竞技体操的发展不仅要突出竞技性特征,更要不断增强项目的观赏性和经济价值,以迎合目前的国际形势。东京奥运周期规则对部分动作的难度价值进行了调整,对观赏性较强而使用率低的空翻动作进行了升值。例如:高低杠中的“直体叶戈尔”“李娅空翻”由原来的E组升为F组。因此,在满足各项基本要求的同时,如果能够加入一些绚丽的高难动作,让成套动作具有亮点,势必会受到裁判员的青睐。
2.1.4 调整D分区间,使得比赛更加公平合理 自北京奥运周期开始,女子体操4个项目出现了D分不均衡的现象,北京奥运会上高低杠最高难度达7.8分,而跳马最高难度仅6.5分,差距达1.3分。跳马项目尤尔琴科900°(6.5分)和尤尔琴科720°(5.8分)2个动作,技术上相差半周,而难度上相差0.7分,因此连续2个奥运周期,跳马项目成为了女团和个人全能比赛的拉分项目。在里约奥运周期,规则将尤尔琴科900°以及程菲跳2个动作的难度分从6.5降到了6.3和6.4,使得各动作之间的D分差距相对合理。而新规则在高低杠、平衡木、自由操3项中减少了0.5的特定要求加分,并对跳马项目所有动作的D分下调了0.3~0.5分,使得各单项之间D分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保证了女子体操4个项目得分相对均衡,使得比赛更趋公平、合理。
2.2 各单项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2.2.1 高低杠 高低杠是由双杠所演变而来的一个女子体操独有的项目,在伦敦奥运周期之前,高低杠一度以高杠技术动作为主,而低杠的使用率极低。在2010年鹿特丹世锦赛中,俄罗斯运动员将shapo技术很好地应用到高低杠项目中,“shapo接帕克”“shapo转体180°”等动作的普及,大大增加了低杠的使用率,也一度引领着高低杠“上下翻飞”的时代。经过2个奥运周期,2017年开始,俄罗斯、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运动员又将高低杠带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即在shapo空翻前或后加入飞行动作,以形成同杠飞行与换杠飞行的长串连接。世锦赛中,俄罗斯选手埃雷米娜将G组蹬杠直体特卡切夫和D组的帕克空翻做成直接连接,并在后面接上E组的正掏shapo转体180°,伊利安科娃更是将腾身分腿特卡切夫、帕克空翻、蹬杠shapo、腾身回环180°、叶佐娃6个动作做成一串连接,难度为E+D+D+C+D,这样独特的编排,不仅难度价值高、观赏性强,而且成套动作精简流畅,扣分点少。
2.2.2 平衡木 随着FIG对混合连接的鼓励,里约周期较为流行的“挺身前空翻接劈叉跳”的连接,原来可以获得0.1加分,而在新周期中,若在此连接串后面再接一个简单的B组动作,就可以加到0.2分,若是连接一个D组动作,可以加到0.3分,可见获取混合连接加分的难度降低了。混合连接在获取更高连接加分的同时,还可以满足跳步串的特定编排要求,这样“一举两得”的编排思路将成为新周期平衡木项目的发展方向。技巧连接中,具有回弹效果的动力性连接成为技巧连接的唯一出路,“前手翻接团身前空翻”“小翻接后团360°”“挺身侧空翻接拉拉提”将成为潮流连接,而下法动作将朝着更有发展前途的B+F/B+G的连接串发展。
2.2.3 自由操 近年来女子自由体操的技巧动作呈“男子化”发展动态,I组的后直2周720°,H组的后团2周720°、后直2周360°等高难动作在女子体操中发展迅速,被更多的女运动员所采用,由单个高难度技巧动作构成的自由操成套成为里约奥运周期的主流。而FIG为了鼓励技巧动作的全面发展、避免形成千篇一律的编排,在新规则中规定同一技巧串中必须同时包含向前和向后的空翻,这就迫使运动员不得不在编排中选用技巧串连接。而为展现个人能力、紧随世界潮流,运动员们必须努力提升艺术表现力,才有机会在自由操比赛中获得高分。除此之外,同时包含H组高难技巧、D组高难舞蹈及转体连接串的自由操成套将成为东京奥运周期的发展方向。
2.3 我国女子体操队在东京奥运周期的训练策略
2.3.1 利用传统优势,开发“高效”连接 继续发挥我国运动员所擅长的动作,并开发新的技术动作,形成具有中国运动员特色的连接串。高低杠项目中我国运动员对E组单臂转体类动作的掌握比较成熟,并能形成连续转体。2017年世锦赛中,我国选手范忆琳凭借2串超长连接卫冕了高低杠的冠军,虽在D分上仍有优势,但成套动作中缺乏大空翻连接,编排已落后于俄罗斯。新周期,我国必须重新训练出“正掏特卡”“李娅空翻”“商春松腾跃”等已有的空翻技术,并与“凌洁转体”“林莉转体”“范忆琳下”及各类shapo空翻形成连接,在保证D分优势的基础上,编排出既具有中国运动员特色又符合国际潮流的高低杠成套。在平衡木项目中,应更多的运用我们所擅长的“交换腿接环跳”“劈叉接环跳”“胯跳接环”等高组别跳步动作与技巧动作去构成长串混合连接,以获取更高的连接加分,提升成套难度价值;并继续加强“毽子接后直1080°”下法的练习,除了要保证该转体的度数,同时也要加强落地的稳定性。
2.3.2 巧妙选用动作类型,缩小弱项差距 里约奥运周期,我国体操女队运用蹦床进行辅助训练后,在单周转体类动作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后直1080°接回笼”(E+A)的连接串也成为我国女队的标配动作,甚至还有运动员能够完成“后直1260°接前屈”(F+A)的动作,难度价值高达0.8分,但复合轴空翻的使用较少,像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后团2周720°”,国内仅有王妍一人能完成,而“后直2周360°”“阿拉伯团2周”等动作,目前在国内还没有选手能完成。东京奥运周期,自由操项目应继续强化转体动作的质量与技术,以减少扣分点,并尽可能去尝试我国不擅长的复合轴空翻类动作,以迎合当前国际潮流;跳马项目在继续保留尤尔琴科类动作的基础上,合理的选用冢元类以及前手翻类的动作,以缩小我国在这2项上的差距。
3 结 论
1)东京奥运周期女子竞技体操规则难度认定更加清晰、标准及科学;动作完成强调精准;下法重要性相对减弱,并鼓励在连接串中使用舞蹈动作;平衡了各单项的D分区间,使比赛更趋公平合理。
2)东京奥运周期高低杠将更着重于换杠动作的编排;平衡木的编排重点为混合连接及下法;自由操则要求运动员各项能力全面发展。
3)面对新周期的各种变化与挑战,我国女子体操队应充分利用高低杠和平衡木项目的传统优势动作,开创“高效”连接;并积极尝试我国不擅长的复合轴空翻动作及前手翻类跳马动作,以弥补我国在自由操和跳马2项的差距。
[1] 中国新闻网.体操场的“中国声音”关于东京他们怎 么 说?[EB/OL].http://www.chinanews.com/ty/2016/08-18/7976052.shtml,2016-08-18.
[2] 国际体操联合会.2017-2020年版女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S].2017.
[3] 何俊.里约奥运会中国体操队失利分析及备战东京奥运会对策[J].体育科学,2017,37(4):87-96.
[4] 刘智丽.基于2010版FIG评分规则的视角探析世界女子体操技术的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58-61.
[5] 徐玉娟.东京奥运周期我国体操发展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7(4):89-92.
[6] 张涵劲,曲鲁平.2013国际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变化特点与成套动作编排价值取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3):261-267.
[7] 国际体操联合会.2013-2016年版女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S].2013.
[8] 张毓.2013-2016年国际体操规则下我国女子竞技体操各单项成套动作优化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9] 王辉.国际体操联合会(FIG)历届竞技健美操规则演变比较及发展趋势探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2(1):70-79.
[10] 竭晓安.从第44届世锦赛看新周期国际女子体操竞争格局及各单项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1):124-129.
[11] 马纯锋,张美琪.2012-2015年中日韩健美操比赛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6,3(2):71-74.
[12] 杜熙茹,罗晓远.里约奥运周期女子自由体操发展趋势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学报,2017,29(2):158-163.
[13] 郑湘平,袁卫华.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单杠成套动作难度选择与编排模式研究——基于2013版FIG新规则视域下[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6):12-18+33.
[14] FIG.2014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 Results[EB/OL].http://www.fig-gymnastics.com/site/page/view?id=702,2017-07-28.
[15] FIG.2015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 Results[EB/OL].http://fig-gymnastics.com/site/page/view?id=831,2017-07-28.
[16] FIG.Rio 2016 Gymnastics Artistic Results Book [EB/OL].https://live.fig-gymnastics.com/schedule.php?idevent=6405,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