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向度:学校武术教育的核心要素

2017-11-27高贯发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武术生活学校

高贯发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4 )

学校武术已走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现今学校武术生存境遇如何,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正如武冬在《百年学校武术百思解》文章中讲到,千年的武术传承历史,近百年的学校武术历程,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究竟学校武术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办,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1]!透过学校武术生存现状来揭示其本质与究因,不难发现学校武术的发展疑惑仍停留在“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3个层面的问题上。这就要求我们用与时俱进的观点来审视学校武术发展的原点问题。

每年高等院校、武术馆校等机构培训大量的武术教师,初衷是解决学校武术“谁来教”的问题,然而现实却呈现出这些武术教师并未在学校真正从事武术教学的现象。从国家主导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初级套路,再到如今的武术健身操、武术段位制,以及“一校一拳”、地方特色拳种等学校武术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然而关键的核心问题是众多的学校武术内容并未迎合学生们的口味,出现学生喜欢武术,却不愿练武术的尴尬局面。武术作为一种东方属性的身体文化,讲究体悟,注重内外合一,要求武术教法既具有一般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又要兼备武术特有的传授方式,显然武术“怎么教”需要进一步探讨。

武术“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这3个问题也是整体的、协同的环环相扣的3个环节,任何1个环节脱节,都将影响学校武术的顺利开展。

学校武术侧重于教育,众多因素影响着学校武术教育开展的效果。学校武术的开展存有诸多不理想的现状。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织专家对全国学校开展武术情况的调查权威报告表明,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有些学校不仅没有增加武术内容,反而消减武术、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内容[1]。面对这一现状,迫使我们要进一步反思学校武术开展的问题。影响武术进入学校的因素颇多,其中,学生喜欢武术而不喜欢上武术课这一无奈的境遇,需要及时破解。

基于此,本研究从“生活向度”对学校武术教育进行深入探讨,目的是丰富学校武术教育内容,激发学生习武兴趣。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学校武术教育的核心要素——生活向度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在中国知网、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等数据库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教育学、武术教育、学校武术、武术等文章、书籍20余篇(部),并对有较高价值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汇总,进而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依据。

1.2.2 逻辑分析法 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筛选,进而完成本研究。

1.2.3 访谈法 访谈法也称访问调查法,是访问者(即调查者)通过有计划地与被访问者(即被调查者)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来收集调查资料的一种方法[2]。

以学校武术教育的核心要素——生活向度为切入点,对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武冬、武汉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岗、山西师范大学教授郑旗、山西师范大学副教授侯介华等专家学者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主要从学校武术的特点、学校武术的文化内涵、学校武术引入生活向度的可行性以及意义等维度,进而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 学校武术、学校武术教育概念的辨识

从主要活动人群角度来看,武术可以划分为竞技武术、学校武术、军警武术、社会武术。学校武术以大、中、小学的学生为主要活动主体,其技术以简单易学、突出技法、强调用法为主要特点,在教学理念上应充分发挥武术的教育功能,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勤学苦练、勇于拼搏的自强不息精神,以及宽容大度、行为高尚的厚德载物品质[3]。这主要描述了学校武术的主要人群参与,以及价值功能。

在体育院校普修《武术》教材中,学校武术是指在学校围绕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为增强学生体质、掌握武术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有计划、有组织而开展的武术训练和教学过程[4]。这一概念主要就学校体育功能视角,从教学、训练角度界定学校武术概念的,突出了学校武术是运动项目的属性与价值功能。

学校武术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应在教育层面上,通过习练学校武术,促进学生们的全方位发展。学校武术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以武术为教育内容,通过身体运动对人进行全方面的教育,以促使人的现代化或人的生存方式或行为模式的根本性转变的实践活动[5]。

学校武术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学校体育的发展进程,它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从实践概况而言,当前学校武术开展的内容除了有拳套、武术对抗以及武术功法内容外,还有武术健身操、武术游戏等很多时尚的武术运动内容,以致伴有部分学校武术不是武术的质疑声音。

为回避、消解对学校武术的质疑,正确认识当前学校武术,需要对学校武术概念进行重新认识。

基于此,根据研究需要把学校武术界定为,以中华武术动作元素为基本素材,以套路、对抗与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项武术运动类项目。

此概念能很好地解释当前众多时尚的学校武术运动形式,详细阐明了学校武术是武术运动类分项目,类属体育类,突出对学生教育功能的特点。

3 教育理论中的生活向度的基本理论观点

学科与生活是教育理论中的一对矛盾范畴,2者之间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作为以全面育人为宗旨的学校课程,既要有学科知识的支撑,也要有生活元素的滋养,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学校体育课程更是如此[6]。

教育生活化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要回归生活,教育要与生活素材紧密联系,从生活中获取营养。教育应保持对生活的超越,对生活起简化、平衡、净化和指导人的生活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构筑一种新的可能的生活世界。

从主体维度上来说,这样的教育生活世界是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统一的世界,是成人生活与儿童生活统一的世界[7]。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生活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人的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均是为了使人在生存延续的基础上过更好的生活。教育学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人的生命、人的生活[8]。可见,教育要生活化,要贴近生活实际,要为生活服务。在教育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灌输生活理念。

教育理论中的生活向度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教学要回归生活,课程要回归生活。生活向度注重人的主体性与体验性,提倡学生的自觉主动性。生活向度在教育过程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生活,从生活素材中汲取营养,为生活服务。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生活向度的意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欲望,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育理论中强调生活向度时,要注重尺寸,不能过度化,把握好生活向度与学科向度的尺寸,注重2者的融合。

4 学校武术融合生活向度的意义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要回归生活,德育也要回归生活,体育更要回归生活。而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同样也要回归生活。

武术精神回归生活世界的根本是一种生活态度的问题,它赋予了学生以积极、果敢、健康、向上、坚韧、有为的生活态度,也是“正确的”生活策略。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武术中的攻防格斗技术和技能,而且也要将武术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样才不至于使武术精神品德和武礼行为规范成为一种纯粹的形式,使其与生活的世界彻底割裂,这恐怕也是我们武术精神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深度思考并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9]。学校武术需要生活向度,需要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校武术内涵着日常生活中的众多素材,挖掘学校武术内涵的生活介质,达到学校武术教育的功能。

4.1 学校武术需求生活向度 学校武术在不同时期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学校武术功能侧重点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如,民国时期,担负起保家卫国、防身自卫的主要功能。新时期作为体育教育领域中的武术教育重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全人格培养,提升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

学生练习武术的目的在于掌握武术的攻防格斗技术,培养习武者的格斗技能;通过武术教育与训练,可以有效培养习武者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情趣,提升习武者行动的自控能力和诚信忠义的品德;通过武术的习练,可以全面培养习武者刚勇、坚毅、忍耐、坚贞等的意志品质,形成见义勇为的勇气和胆识,这恰恰也是当前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10]。学校武术作为身体锻炼运动载体外,更重要的是彰显武术精神的价值。

学校武术作为一种身体技能,同样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却存有不尽人意的现象,如,学校武术的开展不受重视,学生喜欢武术却不愿练习武术、学校武术教育效果事与愿违等种种情况。

为达到学校武术育人的目的,应改变学校武术教学理念,转变学校武术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技术教授与单一的技能传授。

为丰富学校武术教育内容,应基于生活向度的视角全面推进落实学校武术教育的开展。学校武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属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学校武术教育应着力于生活向度,不断激发学生习练武术的兴趣,塑造习武者的人格品质。学校武术教育凸显生活向度,可通过武术这一介质,把教育与生活融为于一体。

本文基于抗滑桩既有桩后土拱又有桩侧土拱的桩间成拱形式,合理的计算出桩侧土拱提供给桩后土拱的抗滑力,在此基础上计算合理的桩间距。

4.2 学校武术内涵生活元素 武术源于生活,又需为生活服务。武术教育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武术教化来实现的。就如唐韶军在文章中指出,武术教化的3种境界是生存、生活与生命[10]。武术教化境界之一是一种生活教化,其最终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武术拳理拳技培养习武人适应生活的需求。武术对生活方式的教化主要表现为提高武术人的道德修养、规范武术人的生活秩序、丰富武术人的日常娱乐[11]。在武术技术中,处处可体现出日常人民的生活方式。中国武术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融进了民族化过程中的生活因子,处处烙有生活迹象。中国武术是群居式家族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治国与平天下社会生活方式的追求目标、和谐生活方式的文化载体、重礼崇德生活方式的道德楷模以及闲暇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11]。

学校武术是武术的一个分支。学校武术突出武术的教育性,面向的群体是学生,通过教育方式达到学生身心健康与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校武术应遵守武术发展规律,坚守武术技击本质,继承武术传统文化内容,存有武术生活素材。从生活向度视角考虑,显然学校武术理应具有育人故事情节、仁爱之伦理、拳理生活化等内容。

5 学校武术引入生活向度的展望

5.1 注重学校武术课程生活向度,提升学校武术教育的效能 学校武术作为一门课程,是通过课堂传授的形式来实现武术教化目的。

武术课程的教学开展应以武术蕴含的生活故事或武术谚语进行启发式教育,激活武术技术教学。如,太极拳中海底针动作教学,寓意海底捞针,那么以前练拳者都是在陆地上练习,没有大海,哪来寓意中的海底捞针?抛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以及练习武术的生活兴趣或生活想象。其实太极拳中的海底针在流传中寓意在大海中捞针是一种误解,太极拳“海底针”中的“海底”正确寓意指的是人腹部的“齐海”部位,“针”指的是人体的睾丸部位。从这一角度理解,实质是一种攻击人体要害的动作,这也真正反映出太极拳技击的本质内涵。

因此,关注武术课程生活向度,利于提高学校武术教育的功能。

5.2 开发学校武术生活资源,丰富学校武术内容 作为一种身体技能的学校武术,应提升学校武术的生活品味。武术来源于生活劳动,印有生活痕迹。

古代武术的拳势拳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生活视角而出发的。譬如,武巫中的祈祷神灵,寓意消除灾难,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校武术应吸收传统武术的精华,继往开来,开发学校武术生活资源,紧密关联武术与生活,开发武术生活元素的教育价值。

学校武术生活素材丰富,具有育人的教育功能。学校武术中的动作名称、谚语、动作意象、拳理、习武理念等都有生活元素,应努力开发学校武术生活资源,丰富学校武术内容。

在武术课程过程中,应与生活领域相结合,注重与生活意义相结合。

5.3 关注学校武术生活化,创新学校武术教学方式武术在遵循学科、课程规律的前提下,应树立武术生活化理念。在学校武术教学过程中,应克服学校武术的“体育化”教学方式,避免单纯“手把手”的技术教学。

为活跃学校武术课堂气氛,激活武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增添武术技术的文化寓意。如,在全国中小学武术健身操《旭日东升》第1节抻拉运动中,可讲授动作名称“手领征袍”的内涵,寓意着战兵去大臣那领取战袍,去战场征战。这样与实际生活联系,便可丰富学校武术内容,激发学生练习武术兴趣。

因此,在进行武术教学时,注重联系生活实践,从生活的角度创新教学方式。

5.4 把握学校武术生活向度尺寸,发挥生活向度功能武术的本质是技击,应保持武术的技击攻防内核,保留武术技法的传统风格,彰显武术的传统特色。学校武术在体育化进程中,应保持传统武术特色风格的基础上,注重引入生活向度的尺度,充分发挥学校武术引入“生活向度”的功能。

在强调学校武术生活向度时,要把握好与学科的临界点,勿可过度生活化,失去学校武术的特点。应树立生活向度与学科向度二者的交叉,相互取长补短。在学校武术视域中,关注武术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内联性。

6 结 语

学校武术以中华武术动作元素为基本素材,以套路、对抗与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项武术运动类项目。

学校武术是武术的一个分支,注重教育性。在教育学理论中生活向度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教学要回归生活,课程要回归生活。生活向度注重人的主体性与体验性,提倡学生自觉主动性。

生活向度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生活,从生活素材中汲取营养,为生活服务。学校武术源于生活,与教育学理论中的生活向度存有密切关系。

学校武术教育包含着生活素材,学校武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属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学校武术教育着力于生活向度,利于激发学生习练武术的兴趣,塑造习武者的人格品质。学校武术引入生活向度,利于提升学校武术教育的功能,应开发学校武术生活资源,丰富学校武术内容,应关注学校武术生活化,创新学校武术教学方式,应注重学校武术引入生活向度的尺寸,充分发挥生活向度在学校武术教育过程中的功能。

[1] 武冬.百年学校武术百思解[J].中国学校体育,2015(8):61-63.

[2]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3] 王健.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与进展[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66.

[4] 邱丕相,杨建营.武术概念研究的新视野[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6):1-5.

[5]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6.

[6] 刘彩平.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刍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1(5):16.

[7] 范叶飞.学科与生活:学校体育课程的二维向度审视[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1.

[8] 尚靖君,杨兆山.教育生活世界的构建[J].外国教育研究 ,2012(10):13-18.

[9] 范叶飞.学科与生活:学校体育课程的二维向度审视[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1.

[10] 陈国荣,吕韶钧.武化教育的实质及其当代价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120-126.

[11] 唐韶军,戴国斌.生存·生活·生命:论武术教化三境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5):72-78.

[12] 王岗,王柏利.中国武术:一种民族化的生活方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1(9):17-20.

猜你喜欢

武术生活学校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生活感悟
学校推介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