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RCS动机模型视角下大学啦啦操教学理论研究

2017-03-29周术锋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模型

周术锋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参与实践的直接原因。美国教授Keller在《动机与教学设计——理论视角》中提出ARCS动机模型理论[1]。ARCS动机模型融合多方理论,在教学设计中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而教学则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啦啦操的发展依附于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等。引用ARCS动机模型理论,将其运用于高校啦啦操教学中,以建立学生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动机形成,为创新啦啦操教学和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供基础。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这一观点被广大学者所认知。Lewin认为工作效绩和个人能力、环境有关系,即:B=P×E,其中,B为工作效绩,P为个人能力,E为环境[1]。Keller利用其核心思想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并提出学习动机受学习者的期望、经验、评价和环境影响,其中环境是可控制因素,期望、经验与评价是不可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Keller创造性地融入好奇心、反馈、自我效能等理论,并建立起ARCS理论体系(图1)。

图1 ARCS理论体系

由图1可见,个人能力和环境影响人的行为,这些行为主要变现为努力、效绩和满意3个部分。努力是对任务的态度,表现为学习动机强,通过个人好奇心、期望以及外部环境动机的设计与管理进行控制调节。绩效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也是师生最为关注的环节,由个人知识才能与学习管理以及努力所决定。绩效越高,越容易形成满足感,外部反馈、奖励和自身的评价可增强满足感,因而进一步提升个人内部好奇心和期望,形成新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更进一步地努力学习。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ARCS动机模型视角下大学啦啦操教学理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输入关键词“ARCS动机”出现488篇相关文献,主要应用于物理、地理、生物、英语等课程中,应用于体育教学中的文章为12篇,如小学武术课教学中引用ARCS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对大学啦啦操、啦啦操教学研究实为空白。输入关键词“大学啦啦啦操”共有87篇相关文章,而有关大学啦啦操教学文章为55篇。引用ARCS教学模式,探讨其在啦啦操课程中的应用,搜寻相关文章,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逻辑分析法 运用辩证思维,对ARCS动机模型理论以及ARCS动机模型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2 ARCS动机模型基本要素

ARCS动机模型由注意(At tention)、关联(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满足(Satisfaction)4个要素构成[2](图2),要素间既层层递进又相互联系。

图2 ARCS动机模型构成要素

注意。注意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任务具有选择性关注,并对学习内容具有极大的兴趣和探究愿望。引起学生注意是学习的首要因素,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条件。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因此,教师的首要目的就是分析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可运用新奇事物引起、激发、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将其兴趣和注意诱导至学习内容之中。

关联。关联是学习动机的又一因素。是指教学目标和内容符合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结构,使学生将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相关联。当学生将学习内容、目标与切身经历相关联时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关联具有目的性和过程性。目的性关联具有功利性和实用性,学生有目的地学习,通过学习达到目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被激发。过程性关联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着重关注学生的感受,学生会寻求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能力时,学生的学习动机会进一步被激发。

自信。自信是指学生对自身成功完成学习任务能力的估价。自信的学生能主动探索未知世界,获取新的知识,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成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成功感源于克服并战胜学习困难后的心理状态。能力知觉影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当学生认为自身能力足以去面对、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时,学习动机才会被激发。反之,学生认为自身能力不足以战胜困难,其能力表现较低,学习动机减弱、自信心降低会导致主动回避困难和挑战。因此教师在制订学习任务过程中,其难度要适中,难度过高会导致学生丧失信心,过于简单则无法达到学习目标。控制知觉是影响学生自信的又一因素,学生选择学习目标后坚信能完成,并为之努力,这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

满足。满足是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学习目标,可引发学习动机持续性。获得满足感可激发新的学习动机。反馈与强化、认知评价是影响满足感的2个要素。反馈与强化是指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及学生对学习方法、效果等进行总结和强化。认知与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成功后的满足感取决于学生的预期评价,预期评价高,满足感相对较低或无法产生满足感。反之,预期评价低,成功后容易产生满足感。

3 基于ARCS动机模型大学啦啦操课程设计

基于ARCS动机模型大学啦啦操教学课程设计过程主要分为分析动机问题、设计动机策略、实施策略和评价与反馈4个步骤(图3)。

图3 课程实施流程

3.1 分析动机问题

3.1.1 分析学生特点 分析学生特点是大学啦啦操教学的第一步,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啦啦操技术功底、身体基本素质等。不同学生对学习啦啦操的动机有所不同,因此,要了解学生特点,分析其学习动机。例如,女大学生选择学习啦啦操的的动机有塑造身形、提高身体素质、培养气质等。对于女生而言,学习啦啦操的优势在于柔韧素质较男生强,而弱势在于力量控制等。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分析其学习动机及优劣势,扬长避短。

3.1.2 分析教学内容,建立教学目标 课前备课是啦啦操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备课的重点在于剖析教学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动机设计不同难度的啦啦操学习任务。设计教学内容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掌握学生特点及学习动机,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动机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整体水平,学习任务难度要适中。对于大一学生或刚接触啦啦操的学生,适宜安排啦啦操基本素质训练,如柔韧素质训练、手位训练、啦啦操形体等。对于大三、大四具有一定基础的班级,可根据学生特点制订不同难度的训练,如技巧啦啦操课程中,为尖子制订空中难度动作、空中平衡等;为底座制订手臂力量训练。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建立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要细心引导、提供帮助,可设计团体协作教学模式,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学习。技巧啦啦操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要求底座与尖子、尖子与辅助、辅助与底座之间相互信任,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尝试性地将底座与辅助人员对换,以增强彼此间的信任;也可利用训练器材,模拟真人训练,以增强个人能力。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完成难度更高的任务。

3.2 设计动机策略

3.2.1 注意策略 要引起学生对啦啦操教学内容的注意,首先需要引起学生对啦啦操教学内容的兴趣。1)使用简单幽默的语言,利用比喻、比拟等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所学内容。例如,学习技巧啦啦操中“人塔”技术动作时,教师可提及生活中的铁塔,让学生描述铁塔特点并思考啦啦操中“人塔”的特点。2)以现实重大体育事件为切入点,引出啦啦操教学内容。如国际、国家啦啦操论坛、赛事的开展,讲解各啦啦操代表团的精彩瞬间。教师通过导入赛事表演,使学生自然地融入情境之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利用多媒体传递啦啦操视频、图片、音乐、服装等,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也可采用学生自助探讨的方式,发现自身和其他学生的优缺点,结合团队特点,创编不同风格的啦啦操套路。

3.2.2 关联策略 大学啦啦操课堂注重实用性,而啦啦操本身具有多重价值,讲述所学课程内容的价值和意义,将其与学生自身相关联,使学生对啦啦操的认识逐步加深内化。1)大学生对事物利弊的判断不再仅限于教师、同学的夸奖,更多是在于考虑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而选择性地学习。在啦啦操教学中帮助学生产生关联,可选择讲述参与啦啦操比赛的益处,参与省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啦啦操赛事,激励学生刻苦训练,获取各个等级的名次,名次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学生的学习训练水平。2)设计即兴课堂。啦啦操即兴课堂主要是学生根据音乐节奏和类型的变化,自由发挥,表现出啦啦操的动作、表情等。即兴课堂可应用于舞蹈啦啦操课程中,根据音乐的变化,学生展现不同风格的舞蹈,激励型、抒情型、婉约型等,也可根据情形融入其他元素,如将轻盈舒缓的太极、极具爆发的击剑等动作融入啦啦操中。即兴课堂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丰富啦啦操课堂内容。3)不断更新课堂内容,与基本功训练相结合。无论是技巧啦啦操还是街舞啦啦操,或是舞蹈啦啦操,组合套路更新极快,在学习新组合的同时,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在基本功扎实的前提下,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3.2.3 自信策略 使大学生建立自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大学生学习啦啦操的自信关键在于:

1)正确引导学习,循序渐进原则。在长期训练过程中会导致学生对啦啦操产生乏味甚至厌倦的情绪,因此在长期训练中正确引导学生,在课程中融入游戏等环节,增强课堂趣味性。啦啦操的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升的,是一个长期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做好学生心理工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2)通过比赛提升自信、开拓视野。获得名次是对学生努力学习最大的肯定,参与啦啦操各种赛事,并取得相应成绩,是对学生长期训练的认定,同时学习借鉴其他学校和组别的优点,开拓视野,反省自身不足,以激发学生更加努力训练。3)合作探究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团队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成员间互相观察学习,听取建议,发现并提出其他学生啦啦操技术的错误和不足。同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好的经验和方法。当学生的想法被团队承认并采用,创立不同风格的啦啦操套路,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

3.2.4 满足策略 1)满足多源于对效绩的肯定,当学生在啦啦操学习和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时候,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如UPDOWN动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身体协调能力,零基础的学生学习街舞啦啦操,需要对其进行剖析理解,当学生熟练掌握其要点时,教师对其进行鼓励,学生得到满足,进而将其转为学习动力。2)启发性学习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大学阶段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啦啦操教学中教师宣布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述,探索、研究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探索中遇到困难,学生之间、团队之间相互配合克服困难,达到学生自我启发、创编和吸收的目的;同时也可设置疑点,将重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如技巧啦啦操如何体现难美性,学生根据问题设计各种难度的动作组合,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获得满足。

3.3 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是大学啦啦操乃至整个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实施策略是将理论实践化的过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实施思想和实施的原则,明确啦啦操教学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注意以下3个实施原则:1)理论与实践结合。将ARCS动机模式引用于啦啦操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需要根据实际教学现状,适当选择和改动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实践中总结启发。2)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探讨。ARCS动机模型在高校推广的同时,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其优劣点,构建啦啦操研究平台。3)自我反思。当ARCS动机模型在高校啦啦操课程中实施时,不断反思总结课程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啦啦操教学效率。

3.4 评价与反馈 评价与反馈着重体现在:1)学生、教师对教学的评价与反馈。啦啦操课后,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与建议,在保证全班同学教学进度一致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学生的要求,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于学习水平一般、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耐心讲解;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2)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评价。对学习认真且上进的学生进行鼓励,对上课不够专注的学生进行沟通并了解其原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4 ARCS动机模型视角下大学啦啦操教学评价

4.1 理论实践化 ARCS动机教学模型是一种教学模型设计理论,将啦啦操教学特点、方法等组合,形成新的啦啦操动机教学模型。从4个方面(注意、关联、自信、满足)阐述与啦啦操教学的兼容性和实施措施,使啦啦操教学研究者找到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促使教师在实施啦啦操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审并重视教学各个环节,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理论。

4.2 引导教学 ARCS动机模型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应用于啦啦操教学中,规范了实施程序。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在规范的啦啦操教学模型下教学,有助于提早过度到独立教学,以减少盲目摸索所带来的教学错误、耗费精力等。教师在应用ARCS动机模型时,不是一味地按照程序教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等,不断改变探索和发展教学模式。发挥ARCS动机模型在啦啦操教学中的功能,对帮助青年教师形成独立教学以及大学啦啦操教学规范化与秩序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4.3 诊断教学 以ARCS动机教学模式为参考标准,对大学啦啦操教学过程进行诊断,如对于学生分析不足、教学目标不合理、实施条件不充分等可以进行改善和改正。ARCS动机模型理论还可对啦啦操教学效果进行预测。ARCS动机模型理论遵循啦啦操教学规律,因此根据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设计的教学方案,预测学生可达到的学习程度。ARCS啦啦操教学动机模型的诊断预测功能能有效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4.4 系统结构内部优化 通过将ARCS动机模型在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使啦啦操教学结构内部系统化。为完成新的啦啦操教学任务,学校改善啦啦操训练人文环境和物质条件,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和优化,完善陈旧的、僵化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更新与内部结构优化取决于啦啦操教学整体水平的变化以及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要系统化、优化内部结构,改善ARCS动机模型在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基于ARCS动机模型,大学啦啦操教学课程设计过程主要分为分析动机问题、设计动机策略、实施策略和评价与反馈4个步骤,其中,分析动机问题是课程准备,设计动机策略是核心,实施策略是关键,评价与反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2)对其从理论实践化、引导教学、诊断教学以及系统结构内部优化等4个方面进行评价。

5.2 建议 1)强化大学啦啦操动机教学理念,实证ARCS教学模型在啦啦操中的应用。2)完善大学啦啦操教学制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师教学效率。

[1] 刘爽.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2):51-56.

[2] 罗永义.基于体育本体论的“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2):105-111.

[3] 柳世玉.在MOOCs与讨论式教学的融合中推进大学教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7):107-110.

[4] 韩晔.新健康标准下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139-141.

[5] 余青兰.动机设计模型ARCS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5):103-109.

[6] 王丽娟.我国体育院校啦啦操专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3):75-79.

[7] 方奇.国际接轨背景下中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5):128-132.

[8] 王建.体育教学有效衔接补偿机制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4):78-83.

[9] 陈俊翰.ARCS模型视角下小学单词教学游戏的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0):92-96.

[10] 肖念.对中国大学教学改革逻辑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7):9-11.

[11] 白洁.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4):69.

[12] 郑晓祥.生态体育的内涵与特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2):43-46.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模型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自制空间站模型
动机比能力重要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模型小览(二)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