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运动教育模式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分析
——以北师大三自太极课为例

2017-03-29潘修森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技能运动体育

潘修森,高 嵘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体育教学评价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和教学理论中的难题,这个难题源于体育学科目标的多样性和体育教学内容的非逻辑性[1]。2002年教育部颁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体育教学评价的方式应以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为依据进行评定,并增加学生互评与自评。过程性评价也称形成性评价,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佳理性的教学效果而进行的即时性评价。

目前,高校体育课在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评价工作量较大且不易操作、学生隐性指标难以测量、可供参考的评级模式较少,等等。尤文化、陶永仲分别对陕西省、贵州省的高校体育学习评价进行了调查研究[4-5],结果发现教学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采用结果性评价较多,而以学生互评、自评和过程性评价的方式较少。由此可见,过程性评价的理论研究虽已较为成熟,但从操作层面而言还存在较多问题。以“体育教学评价”“运动教育模式”为关键词查阅文献资料10余篇,并以北京师范大学三自太极课(三自太极课是指学生自选时间、自选教师、自选课程的公共体育课)为例进行分析,试图提供一种基于运动教育模式下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

1 体育教学评价目的

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研究之前,需明确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毛振明认为[1],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大致可分为4个,即:1)选拔目的:判断学生的体育教学潜力,选拔学生;2)甄别目的:判断学生的体育教学状况,评定成绩;3)发展目的:发现学生的体育教学问题,帮助进步;4)激励目的:反馈学生的体育教学进步,激励学生。

现代体育教育评价则更倾向于将评价作为整个过程的有机组成之一,从而通过教育教学评价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使得教育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要[2]。因此,体育教学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作用,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继续进行体育锻炼奠定良好基础。

2 运动教育模式评价方法的介绍及分析

运动教育模式是由美国著名体育学者西登脱普提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较为完善的课程与教学模式,目前已广泛使用于新西兰和澳洲,台湾地区也较早地引进运动教育模式的理念指导课程和教学[3]。而本研究发现,该模式有着实施过程性评价的独到优势,在对北师大3位学校体育学方向的教授进行访谈后,确定运动教育教学评价的具体方法如下:

表1 基于运动教育模式的太极拳成绩评价方法

2.1 评价内容说明 如表1所示,学生的成绩组成主要由体测成绩、团队成绩、期末测评成绩和自我总结4部分内容构成。

1)体测成绩(30%):根据北师大公共体育课的要求,学生体测成绩必须纳入评价指标,教师采用高校体质测试标准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

2)团队成绩(40%):即团队累计总分,是过程性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课堂比赛成绩、课后练习成绩和出勤3个部分。课堂比赛包括技能比赛(套路演练、推手演练)和太极拳知识竞答;课后练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练习,通过拍摄短视频的方式上传到班级微信群并对其进行记录;出勤即学生的出勤率。

3)期末测评成绩(25%):即期末个人技能考核,教师利用技能测试标准进行结果性评价。

4)自我总结(5%):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总结。

2.2 运动教育模式对于过程性评价的有利要素分析运动教育模式包含诸多要素,其中小组团队积分、差异性分组、赛季比赛、学生担任裁判(角色扮演)等要素对于实施体育课的过程性评价发挥着巨大的优势。

2.2.1 小组团队积分 小组团队积分是构成团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积分高的小组团队成绩就高,反之就少。在进行运动教育模式教学的过程中,各小组需进行多次比赛,每次比赛会根据团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分数。各小组的分数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对每一次小组团队表现进行的即时反馈,也最终形成了小组的过程性评价。以北师大三自太极课程为例,小组团队积分主要包括3个方面:出勤、比赛(套路演练、推手练习、知识竞赛)和课后练习。

2.2.2 差异性分组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通过差异性分组的方式让他们重新组成不同的单位,这样可以使小组之间的学习起点更加接近,进而避免出现部分学习态度非常好的学生因身体原因限制而获得评价较差的情况,同时这种差异性分组的方式也利于在最后的结果中充分反映出各小组的进步幅度。

2.2.3 赛季比赛 小组比赛的成绩往往由小组团队合作能力、技战术运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课后练习等多方面因素决定。当学生对运动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后,安排各小组在课堂中进行比赛,并按照比赛成绩进行排名。

2.2.4 学生担任裁判 从评价主体来看,在常规赛比赛中由学生轮流担任裁判,对各小组的太极拳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同时组长也会对自己的组员进行组内评价,这种方法既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作用,从而减轻了教师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不断观察、记录每个学生表现等任务的工作量。

3 运动教育模式评价方法的应用分析

3.1 评价标准 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技能水平作为评价方法的最终评价标准。

3.2 研究方法 挑选同一教师的2个太极拳班级,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照原有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即体质测试成绩+技能测试成绩),实验组则采用表1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在课程结束后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教学效果(即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技能水平)进行对比。

在实验开始后,尽可能地控制其他无关变量,并在第2节课和最后1节课发放学生学习态度调查问卷。实验组与对照组共发放学习态度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06份,利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表2 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学习主动性独立样本t检验

如表2所示,在实验刚开始时,实验组学习主动性得分优于对照组(t值为-1.202),但没有显著性差异(0.236>0.05);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学习主动性得分优于对照组(t值为-2.511),且存在显著性差异(0.016<0.05),说明该评价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表3 太极拳技能测试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表3是学生太极拳技能考试成绩,由3位教师利用统一标准对学生进行打分。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组成绩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t值为-2,254)且存在显著性差异(0.028<0.05),说明该评价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技能掌握水平。

表4 学生对评价方法的认可

表4是学生对2种评价方式的认可得分,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学生对2种评价方式的认可程度相似,不具有有显著性差异(0.963>0.05),学生对2种评价方式均比较认可。

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运动教育模式的评价方法更能够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水平,并且该评价方法与一般教学评价方法同样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4 运动教育模式评价方法分析

体育教学评价的过程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观察法和问卷法来进行测量的,它对学生的一些隐形指标(如情意表现、合作意识、比赛能力等)往往难以测量,这是造成过程性评价难以操作的主要原因。而运动教育模式的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具有独特的优势。

4.1 以团队比赛结果评价各小组的隐形指标 一般来讲,评价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高低往往是依据其在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来进行衡量的,而学生运动能力也应当以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评定。在运动教育模式中,小组比赛成绩能反映出学生在技能掌握、战术与规则的运用、交流与合作、课后练习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同时隐形指标的评价也不再依赖于复杂的自测量表进行分析,而是直接通过比赛的结果进行反馈。同时,运动教育模式的比赛并不是一两次,而是常规化的存在,是教学的主要部分,通过多次比赛所得到的结果能够降低偶然事件的发生概率,从而使评价更具说服力。

4.2 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方法,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减少评价工作量 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方法,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差异性分组的方式也能缩小学生之间在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方面的差距。在高校体育课中,以每班30人为例,每组根据需要可安排5~6人,这样可使评价主体由30人变成5~6个小组,降低了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任务量。同时,以个人为单位的评价方式突出的是甄别与选拔的教学目的,而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则更关注学生之间的竞争,突出的是激励性的教学目的。

4.3 评价主体多样 在结果性评价过程中,评价的主体往往只有教师,即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在运动教育模式中,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评价方法包括学生扮演裁判对其他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定,以及小组内组长对组员进行评价。学生的评价结果对教学评价占有很大比重,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在教学评价方面的作用,同时也能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课堂教学之中,而不是放在记录与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

综上所述,运动教育模式的评价方法更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淡化了选拔、甄别的目的,强化了刺激学生发展的目的。从评价内容来看,该方法涉及到了学生的体能、技能、体育基础知识、情意表现、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合作等多种指标;从评价方法来看,该方法是一种以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且侧重于过程性评价;从评价主体来看,该方法包括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校设有教师评价系统),既能更好地达到《纲要》的目的,也更有利于实现教学反馈的目的。

5 小 结

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课评价应本着淡化甄别选拔、强化激励发展的原则,在对学生技能、身体素质等指标进行评价的同时,也应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交往合作和进步幅度等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既重视学生的体能与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在个性、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纲要》中“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过程性评价因为评价指标较多,将每一项指标进行单独测量与分析的难度较大,一是难在它的准确性,二是难在它的工作量。通过过程性评价难度问题这一出发点,本研究认为北师大三自太极课程中所运用的运动教育模式的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一方面其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价的“以人为本”“发展性”“素质教育”等理念,另一方面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89.

[2] 胡曼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体育教学评价功能发挥及评价多元性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03-105.

[3] 高航,章荣江,高嵘.当代运动教育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05(6):79-83,86.

[4] 陶永仲.对贵州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教学评价的调查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5] 由文华,张黎.陕西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950-951.

[6] 周义义,周志雄,吴宝升.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1):80-82.

[7] 陈玉清,李汉超.以人为本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评价改革[J].体育与科学,2009,30(3):101-104.

[8] 赵云龙.大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4):64-66.

[9] 闻兰.促进普通高校体育课目标达成的评价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0):78-82.

猜你喜欢

技能运动体育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