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OC时代:大学体育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应用研究

2017-03-29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学

杜 放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在“互联网+”时代下,体育网络课程建设与学习已经成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校纷纷建设体育网络教学平台,在体育教学资源、体育数字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也为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具有特色的在线学习、资源共享、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2012年3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的通知中指出:“持续发展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2]。2015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并明确指出:“引入国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丰富校内课程资源,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提升现有课程教学质量与课程建设水平”[3]。可见,国家正在倡导由在线课程建设转型与升级为在线课程的共享与应用。以慕课(以下简称:MOOC)为代表的体育在线开放课程已成为撬动体育教育变革的重要支点,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但当前MOOC在运行和使用效果上却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在于体育课程资源匮乏、重建设轻应用、重软件轻资源、课程资源相对孤立等[4]。怎样合理、有效地对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体育在线开放课程进行共享与应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数据库,以“在线课程”“体育”为主题词,检索到2015年至2017年发表的相关文献12篇,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从理论层面宏观剖析了MOOC对大学体育教学的机遇与挑战,并从应用层面深度思考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衔接与融合。根据《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计划》,依托东北师范大学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应用项目,以中国大学体育类MOOC为切入点,探索体育在线开放课程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提升大学现有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与建设水平。

1 我国大学体育在线开放课程发展的特征

1.1 理论研究成果甚少 相关学者对我国大学体育在线开放课程的研究屈指可数,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仅有4篇,符巍(2017)认为“大数据引发了MOOC的诞生和发展,并对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5];王国亮(2016)认为“创新MOOC评价机制、提高MOOC课堂实效是推广与普及体育在线开放课程的根本策略”[6];张学海(2016)认为“MOOC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实现了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7];陈坚伟(2015)认为“体育在线开放课程应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均衡发展,注重服务品质建设,引领线上与线下混合学习模式[8]。可见,相关学者仅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机遇、价值定位及其建设策略进行了理论阐述,对于体育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还未曾提及。

1.2 课程建设效果显著 在线开放课程将教育扩大到课堂以外,免费为任何能够上网的学生提供来自一流大学的课程。截止至2017年2月,中国大学体育类MOOC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运动与健康》和《太极与文化》3门体育在线开放课程,其中《体育与健康》是国内首门体育在线开放课程,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汪晓赞教授牵头录制,该课程被评为2016年中国大学MOOC优质课程。中国大学MOOC采用微视频的方式,在形式设计上打破了以往教师在讲台上讲述、在运动场上进行示范的常规方式,更多地引导学生通过观看一些图片、视频、史料和外景的方式来呈现学习内容,教师的语言更多的是以画外音或者简单地串联主线的方式出现。这种设计形式让学习者获得一些平时难以获得的体育知识,激发学习者对体育的求知欲和兴趣,从而进一步促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为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1.3 “建以致用”有待加强 “建以致用”是在线开放课程的根本建设思路,而当前重视建设、轻视应用、课程相对孤立的现象尤为严重[9]。2015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曾指出:“要关注优质课程资源在不同高校的应用,为高校师生教与学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3]。可见,在线课程的应用是何等关键,作为拥有名师、海量资源、形式新颖的体育在线开放课程,其根本目的是为体育教学服务。虽然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出台了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但是“落地”的效果仍不显著,在大部分高校一味追求课程建设数量、不注重课程建设质量的环境下,对于优质体育在线开放课程的推广和应用更是冷而淡之[10]。基于此,构建体育在线开放课程共享与应用的实践范例对于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真正实现从“在线课程建设”到“开放在线课程”再到“在线课程应用”三位一体的网络教学范式。

2 我国大学体育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的现实意义

2.1 促进优质体育教育资源的应用与共享 教师名师的示范、拓展资源的呈现、互联网的传播、全球范围的课程共享,为体育在线开放课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学生可足不出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案例解析、课后小结、章节测验、论坛交流模块紧扣课程主题,呈现出全景、跨界、互融的在线学习体验[11-12]。依托在线教学平台,突破了教师资源狭窄的瓶颈,促进了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2.2 推动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深度融合 “互联网+”模式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在线开放课程作为实景教学的延展和拓展,打破了传统体育课堂的填鸭式教学,借助软件编程架构系统的知识链条,依托互联网的媒介效应,采取开放式的共享途径,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找准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3 线上与线下创设“翻转”教学模式 线上海量的拓展资源、线下互动的讲解示范,形成了“翻转”的教学模式,“翻转”教学注重课前、中、后知识技能内化和应用的个性化教学,通过“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来呈现体育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突破了学生对教师资源的依赖,倡导弹性、自主学习模式,最终形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3],实现了线上虚拟教学与线下实景教学的跨界整合。2.4 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体育教师摆脱了仅在体育场馆讲授实践技能的局限性,借助多媒体教室,以观看图片、视频、史料和外景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要点的传授,将知识点贯穿于课堂内外,形成连贯的知识链条,将校本课程数字化,实现资源永久保存[14]。这种设计形式让学习者获得了一些平时难以获得的体育知识,激发了学习者对体育的求知欲和兴趣。

3 大学体育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应用的实践探索

3.1 大学体育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应用的设计理念

3.1.1 “交互、创新、系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不单单采取“面对面”讲授的模式,更多的是借助互联网采取交互的模式进行升级与重塑。在应用前期的设计中,设置实体的环境和情节,以图片、视频、知识点、单元板块的串联呈现出系统化的教学框架,从而迎合学生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学习需求。

3.1.2 “科学、自主、多元”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诠释大学体育的核心要义。依托在线开放课程,在应用前期的设计中,将教学拓展资源(多媒体课件、图文史料、习题库等)融入教学内容中,并适当采取自主探究、师生互动、虚拟教学、在线答疑等多元化手段,丰富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满足教学需要。

3.1.3 “合理、趣味、实效”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打破以往体育教师在讲台上讲述、在运动场上进行示范的常规方式。在应用前期的设计中,以趣味化和全景再现的设计理念,构建合理、趣味、实效、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以微视频为主线,以图片、外景等拓展资源为辅助,依托在线教学平台,调整与优化原有在线开放课程的结构设置。

3.2 大学体育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应用的实施过程

3.2.1 全程化教学模式 全程化教学模式将网络数字化教学分为若干个单元,根据教学目标采取递进式、程序化的单元教学,最终实现教学单元的精准对接与无缝对接,促使学生全方位、多元化、系统化地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内容。本研究将全程化学习模式划分为微辅导、课前预习、课中互动和课外复习4个单元(图1)。

图1 全程化教学模式结构

1)微辅导:体育教师针对学生所学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微辅导,将讲解稿上传至平台,方便学生课前查看,预设实际应用中会遇到的问题,每周上传并发布网络作业,让学生提交作业至“微辅导”板块,从而有针对性地辅助学生;2)课前预习:体育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节奏,对预习知识点的效果进行预测验,小组间可互相讨论及解答疑惑,通过学生主动预习,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3)课中互动:体育教师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教学视频的展示,增加生生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研讨遇到的问题,从而转变仅仅是教师讲授的填鸭式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形成探究式学习;4)课外复习: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合理把握重点和难点,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提供拓展资源的链接网址,上传拓展阅读文献,推广互联网+、手机APP等智能学习新路径。

3.2.2 互动式学习空间 教学互动平台以共享课程为中心,基于大学体育在线开放课程,提供全面的网络教学功能,包括布置作业、单元测验、期中考试、课程通知、资料下载等,充分发挥了课程平台在教与学活动中的作用。同时,师生可以在互动课堂模块通过文字互动、依托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实现远程辅导。实时、高效的教学互动空间为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诸多便利,学生可随时随地、不出课程平台共享海量网络在线资源,真正实现了名师课程视频教材教、参文献资料的轻松获取与调用(图2)。

图2“教与学”互动学习时空

3.2.3 模块化学习区域 模块化学习区域是为了解决全程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而将其系统地归类,并按照不同教学进程细分为若干个子模块,每一个子模块均有特定的学习功能。本研究将模块化学习区域划分为交流讨论模块、跟踪监控模块和测验作业模块。

1)交流讨论模块:影音、史料资源在教学中具有一定局限性,体育教师缺乏和学生的互动,根据教学进程,体育教师和学生在交流讨论区实时提问与答疑,会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和掌握知识的重难点。交流讨论模块下设教师答疑、课堂交流、综合讨论3个子版块。教师答疑版块主要发表关于作业、测试、课件等内容的疑问。课堂交流版块主要呈现的是在课件中作为教学内容的讨论;综合讨论版块主要发表关于本课程、学习、生活等一般性话题。

2)跟踪监控模块:在影音播放进程中,根据画面实时出现的场景,采取定格停播技术,以窗口弹动框形式呈现出选项或判断题,学生梳理此前画面中出现的知识链条,第一时间做出判断,从而监控学习的效果,防止学生人在心不在的消极学习心态。

3)测验作业模块:主要分为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2个子版块,单元测验版块设定截止时间和作答有效分数及次数,截止时间后的提交不再计分,可提交次数最多为3次,并提取最高得分作为学生的有效分数。单元作业版块设定提交作业、批改作业和成绩公布3个阶段,作业批改采取自评或互评的方式,可上传附件。

3.2.4 多元化学习路径 拓展资源循环播放、论坛专区线上答疑、师生之间互动交流、课件资源一键分享、在线网络测验考评、课后作业邮件互发等是依托体育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学生学习的全新路径(图3)。例如:可依托体育在线开放课程集中组织开卷考试,按照各章节题库,根据考核标准赋分,最终实现考核公正、统一、规范的目的。此外,通过上传的文献、图文资料以及课程视频中的教学与比赛录像,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吸引力、增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甚至有助于辅助体育教师备课等。

图3 多元化学习路径

3.2.5 全方位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监控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核心环节,科学的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15]。教学质量监控可划分为教师答疑、课堂交流、综合讨论3个层面:1)教师答疑:通过体育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中的论坛帖子,实时回复学生关于作业、测试、课件、考核内容等方面的疑问;2)课堂交流:针对体育在线开放课程视频中呈现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并对教学重点、难点给予详细解答。通过任务点是否完成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监控;3)综合讨论:通过体育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及社交网络平台(QQ群、微信群、微博)发表任何想与学生分享的经验及想法,例如:关于本课程的知识点、考核点等话题。

3.3 大学体育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应用的评价效果

3.3.1 考核评价方式 大学体育在线开放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计分,共有4部分组成,即:平时单元测验占30%;平时单元作业占10%;随堂布置的课程讨论占10%;课程结束考试占50%。60分及以上为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而在教学应用中,为满足学生多元化考核评价需求,将原有考核评价方案适当优化,采取网络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并加强过程性评价,即:平时网络在线测验占总成绩的20%;期中阶段测评考核占总成绩的20%;课后小组交流讨论占总成绩的10%;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考核成绩同样采用百分制计分评价,60~69分为合格,70~79分为中等,80~89分为良好,90分及以上为优秀。

3.3.2 教学效果评价 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3个方面对其应用前后的效果转变进行了学理考量:1)教学设计:从定向预设向非定向生成转变。以阶梯化、层次化、体验化为链条,综合应用多种媒体呈现教学内容,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促使学生全景式地掌握所学内容概况,激发学习动力,拓宽知识面;2)教学过程:从教师权威向学生主体转变。利用网络技术提供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式教学环境和协作交流平台,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3)教学评价:从单一考核向多元评价转变。由传统单一的终结性考核转变为网络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强调与注重过程性评价、不以分数论优劣的评价模式。

3.3.3 教学效果反馈 体育在线开放课程应用于教学后,真正实现了全程化、交互式、多维度的教学新模式,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产生了重大变革,突破了传统“面授”的教学局限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跨时间、跨地域的互动交流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体验网络教学带来的高效和便利。传统体育课程与体育在线开放课程的差异对照尤为明显(表1),就体育教学改革而言,既是一种促进,又是一种激励,与以往传统体育教学的填鸭式教学不同,体育在线开放课堂更加倡导探究式学习,以迎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了优质体育教育资源的一站式共享[16]。

表1 传统体育课程与体育在线课程教学效果对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应用体育在线开放课程有助于丰富校内课程资源,节省教与学的时间,促进教学资源共享,提升现有课程建设水平。

2)应用体育在线开放课程有利于降低学校教学运行成本,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缓解体育师资不足的问题。

3)应用体育在线开放课程可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网络学习环境,呈现出全景、跨界、互融的在线学习体验。

4.2 建议 1)应进一步提升大学在建体育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建设水平,丰富体育课程资源,重视体育在线开放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

2)应秉持“建以致用”的原则,加快实现从“在线课程建设”到“开放在线课程”再到“在线课程应用”三位一体的数字化网络教学范式。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5.

[2]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Z].教技[2012]5号,2012-03-13.

[3]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Z].教高[2015]3号, 2015-04-13.

[4] 金成平.体育慕课现象的现实反思与未来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4):122-126.

[5] 符巍.大数据时代MOOC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3):104-107.

[6] 王国亮.翻转课堂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及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5(36):117-121.

[7] 张学海.MOOCs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5):99-104.

[8] 陈坚伟.MOOC时代中国高校体育在线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3):109-114.

[9] 于歆杰.在线开放课程需要建以致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5(24):9-10.

[10] 雷敏.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17,24(3):101-105.

[11] 刘路,刘志民.欧美高校的MOOC实践困境及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7(1):98-104.

[12] 石娟,尹睿,张梦叶.国际视域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特征分析——基于中、英、美、加、澳五国MOOC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5):90-98.

[13] 翟雪松,袁婧.MOOC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10):97-102.

[14] 穆肃.机遇与挑战:从开放教育资源到开放教学过程——从远程教育视野出发对开放在线课程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5(8):52-58.

[15] 陈延军.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5(2):71-75.

[16] 刘玫瑾,庄灵.北京体育大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7):74-77.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教学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我们的“体育梦”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