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完善路径
2017-03-28刘锦芳
刘锦芳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州 350202)
引言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深入推进,增加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就业机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不仅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跨文化商务交流的主要人才,也是促进沿线各国实现文化融合、文化包容的纽带。“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商务英语专业学术界纷纷意识到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应该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提出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增加境外实践等教学措施。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化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有重要的价值。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不能仅仅关注跨文化交际以及实践教学,还应当关注职业素养、第二语言的教学。高校必须认识到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无法兼顾商务知识与英语语言学习,与“一带一路”战略所需要的外语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还相差甚远[1]。对此,商务英语专业应当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以期更好地满足“一带一路”战略对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一、“一带一路”战略要求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以“五通发展”为内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开展经贸合作、能源合作、金融合作、文化交流、卫生合作、海洋交流等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这些合作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共同发展,贸易交易日益增加。“一带一路”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促进我国进行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以推动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同时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具有专业特长,并精通一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可在国际经贸领域从事英语翻译和国际商务工作,在涉外企业从事文秘和管理工作,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外事工作,在教育教学机构从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2]。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来讲,学生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足够胜任英语跨文化交际与翻译,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商务礼仪能力,如商务礼仪、市场营销、外贸函电与谈判、商务财经法律知识、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模拟操作、商务英语谈判等。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要将“商务+英语”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培养复合型人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还要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当前地方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商务英语专业应当研究“一带一路”战略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以转型为契机,培养具有应用专长、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二、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授课教师来说,“一带一路”也是全新的挑战。多数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毕业于外语院校或者师范英语专业,英语知识扎实,但商务知识缺乏,也缺少行业企业工作经验。教师无法给学生提供商务英语实务经验,教学上的针对性不足,教学效果有限。此外高校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数量少,这也制约师资力量的完善。即使部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聘有企业的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由于平时工作量繁重或者时间上的冲突,不能将时间充分运用在教学上,教学课时有限,教学效果有待提升。高校还缺乏“一带一路”通用的商务英语教材、教学资源,商务英语教师教学只能依靠自身的探索和积累。虽然不少商务英语教师根据“一带一路”要求进行教学摸索与创新,但教师间教学资源还缺乏互通互联,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力度不够。而“一带一路”的丰富性以及发展的紧迫性,要求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调整尽快到位,为“一带一路”的推进培养和储备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间要加强交流和合作,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以克服缺乏全国通用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困难。
(二)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还没有围绕“一带一路”进行完善
当前高校纷纷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但纵观当前商务英语教学,还无法胜任“一带一路”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多数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偏向英语教学,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对学生的商务知识的传授、实训、实践教学力度不够。真正的商务英语专业教材也是凤毛麟角。“一带一路”有关的通识课程与选修课开的不多,课程教学体系不够健全,容易导致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形成知识空白,在面对“一带一路”商务交际与翻译时不能得体应对。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响应与实质的开展合作,商务需求增加,商务英语运用增多。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具有非常广泛且差异巨大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因而具有不同的商务礼仪、不同的财经法律等商务知识。由于文化的差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虽然也可用英语交流,但商务沟通要求与欧美市场大不相同,商务英语教学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3]。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对此反应灵敏度不高,还是以欧美市场以及西方英语文化、商务文化进行主体构建教学体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在实践中往往会碰壁,形成交际障碍。
(三)高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质量需要提升
商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尤其是“一带一路”带来的人才要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当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主要还是侧重理论教学与英语教学,对商务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力度关注不够,校企融合实践教学的宽度和深度有待加强。虽然高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也在开展,但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还没有充分融合与“一带一路”有业务的企业,学生无法在实践教学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文化与商务知识、商务技能进行接触,存在实践能力上的短板。高校与企业教学互动有待加强,对企业实践教学的跟踪评价、反馈与改进须加强。高校与企业缺乏紧密合作以研究商务英语人才的市场需求、技能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深入互动交流以及针对性改善。另外,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进展开展仿真实践教学与虚拟情景模拟交易。“一带一路”的丰富性、复杂性,将商务市场扩展到100多个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商务英语知识与商务礼仪多元化、多样性,而企业实践教学面向的国家、地区市场有限,无法全部覆盖,需要仿真与虚拟教学进行补充。
三、“一带一路”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完善路径
在“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商务英语专业具备发展的契机,但教学需要重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不能完全仿照以欧美市场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在内容上需要扩充,涵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商务英语知识。具体而言:
(一)加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建设
“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众多,文化具有多样性,财经与法律知识丰富,规定不一致等。对于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来说,这同样是全新的挑战,需要不断学习,丰富知识储备。同样也增加教学的难度,需要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当通过自我学习、参与培训以及教师交流来增强教学能力。自我学习是指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通过阅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文化、财经法规、跨文化交际等内容,以及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做好备课。参与培训是指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学论坛、圆桌会议以及培训,尤其是英语教学、外语教学、商务教学的培训。交流学习是指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积极与公共英语教学教师以及俄语、阿拉伯语等非英语专业的外语教师进行交流合作,共享文案资源、分享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等。充分发挥教师间的交流合作能降低知识储备的难度,减少时间性支出,还能通过互补熟悉自身不知道的文化、财经法规等知识。此外,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多到具有“一带一路”业务的企业等实践教学基地挂职锻炼,熟悉对外商务交流与翻译实践,对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外贸函电和商务合同等亲自进行翻译,提升自身商务知识能力。有条件的高校还应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高校进行教育交流和教师交流,派遣教师到境外高校访学,以便授课教师尽快熟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与商务知识。此外,“一带一路”涉及的商务英语知识丰富,要求教师应有较强的归纳和整理能力,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重点讲解。同时,授课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尤其是充分利用网上教学与新媒体教学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如采用翻转课堂理念,通过慕课教学将商务英语涉及的跨文化交际、财经英语、法律英语等按国家分门别类地整理、讲解,引导学生利用慕课来学习。对此,教师要充分理解慕课教学的理念,学习和创新慕课有关的视频制作技术、PPT以及新媒体传播工具等[4]。
(二)充实高校商务英语“一带一路”商务英语知识教学内容
“一带一路”带来的巨大商机与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机会,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财经、法律等英语知识,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政策、社保及雇佣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充分熟悉,并熟练地进行商务英语交际,以及合同等翻译。对商务英语专业来说,需要改变欧美市场为中心以及欧美英语文化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充实“一带一路”商务英语知识。一是积极增加中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中东地区的“一带一路”商务英语知识,形成立体的商务英语教学内容体系。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可以开设通用课程,对“一带一路”主流国家的跨文化交际、财经法律商务英语进行重点介绍讲解,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开展专门性的选修课,如能源英语、贸易英语、中亚财会、东南亚商务法律、国际商务导论、商务英语函电与合同、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结算、国际市场营销、经济学概论、外贸英语、进出口模拟操作、商务英语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等。
(三)提升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深入推进校企融合教学
商务英语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商务英语专业大有所为,但同时需要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适应“一带一路”的要求。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应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深入推进校企融合实践教学。校企融合实践教学能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及时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及时查缺补漏,完善知识储备,健全各项能力。首先,根据“一带一路”的要求,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校企融合实践教学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校企融合合作教学的企业应当选择那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有商务业务的企业,如跨境电商、外贸企业、对外旅游等。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市场需求与企业需要对商务英语专业能力与技能进行动态调整,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教学。有条件的高校和企业可以进行订单式培养。高校应提升企业实践教学权重,企业实践基地导师严控实践教学质量,加强指导,及时将实践教学的问题反馈给高校,高校根据反馈做出相应改进与调整。其次,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吸引涉外企业丰富的工作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要真正地发挥“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价值,对实务性、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多聘用一线工作者教学,与双师型教师多沟通协调,在空闲时间授课,必要时,可将部分专业课程开设在周末或晚间教学。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建立模拟仿真教学。利用计算机网络,搭建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务交易仿真环境,模拟“一带一路”的真实条件,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语言、文化和国际商务等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
四、结语
“一带一路”是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应当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积极跟踪“一带一路”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技能上的调整,在教学上做出针对性的改进,为“一带一路”培养充沛的“商务+英语”的复合型人才。
[1] 朱惠军,熊欣.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及培养对策之探究[J].海外英语,2017(14):80-81.
[2] 常荷丽.办好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J].校园英语,2017(23):7-9.
[3] 张秋英.“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跨文化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策略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7,23(02):19-21.
[4] 刘亚琼.“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商务英语人才学徒制培养模式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6):135-13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