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卓越计划”的高校服装数字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2017-03-28张恒
张 恒
(长春工程学院 建筑与设计学院,长春 130021)
引言
“卓越计划”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重大项目,“计划”以高校为实施主体,企业参与,以培养行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校作为实施“卓越计划”的主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从专业培养角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1],并根据高校实际围绕“卓越计划”对培养行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目标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构成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其中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教学体系构成中占有相当比重,这是服装设计专业“艺工融合”[2]的专业特点决定的,科学、合理、能够满足现代服装行业所需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数字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正是为满足“卓越计划”所提出的高校人才培养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性保障平台建设。
一、服装数字化实践教学平台构成
基于服装专业的学科特点,服装数字化实践教学平台构成可分为设计实践教学平台和工程实践教学平台两个部分。
(一)服装数字化设计实践教学平台
服装数字化设计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要根据不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特点,并结合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下不同设计实践类课程或设计环节的具体要求,服装数字化设计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应具有针对性,并以数字化工作室、实验室为依托,如数字化服装创意设计工作室、数字化服装结构设计工作室、服装3D虚拟仿真设计实验室等。数字化工作室、实验室作为平台建设的子系统单元除具备专业性特点外,还应强调关联性和兼容性。具备专业性就是平台子系统单元应围绕特定实践教学课程或环节配备与之相对应的软、硬件,强调关联性是平台子系统单元应具有相互承接关系,兼容性即数据兼容。
(二)数字化服装创意设计工作室建设
数字化服装创意设计工作室可承担服装图案设计、面料纹样设计、服装设计、服饰设计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或课程设计的实训项目,其数字化设备配置可以目前代表先进数字技术和设计理念的“WACOM数字艺术教室”为基础,软件应用包括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Illustrator等通用设计类软件以及PAD、PGM、富怡、智尊宝纺等公司的专业服装设计软件,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服装专业资讯平台也是其软环境建设的重要补充部分。
(三)数字化服装结构设计工作室建设
数字化服装结构设计工作室是针对服装结构设计、工业推板、服装样板设计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或课程实习的实训项目配置的专业性工作室,其硬件配置由图形设计工作站、数字化纸样输入和纸样切绘输出等设备构成。软件应用以技术成熟的2D服装专业CAD制板、放码和排料系统为核心,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力克、格博、PGM、AST、ET、富怡、智尊宝纺、日升、旭化成等。日本数码时尚公司研制开发的一款用于服装立体裁剪的3D-LookStailorX系统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加直观的并兼具三维与二维可操作视窗的服装纸样设计平台,样板师可以更加直观地在3D服装模型上完成纸样设计工作,其可操作性更强、更加方便快捷,为传统二维服装纸样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3]。
(四)服装3D虚拟仿真设计实验室建设
3D数字技术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已取得巨大突破,人性化、交互式可逆转工作方式及实时动态化设计理念代表了未来数字技术在服装设计领域发展的方向[4],其中服装3D虚拟仿真设计系统在服装数字化艺术效果表现、2D服装纸样修正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技术成熟且具有代表性的3D系统有美国Optitex、法国Lectea-Moders V7.0、韩国COL3D、日本AGMS 3D等。服装3D虚拟仿真设计系统的应用对硬件条件要求较高,3D图形设计工作站、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扫描仪是基础性硬件配置。
二、服装数字化工程实践教学平台
工程实践能力是“卓越计划”提出培养行业所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工业4.0”时代背景下,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国,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自动化升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5],产业发展对高校能够培养更多掌握高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提出现实要求,我国服装业发展及对人才需求亦如此。基于“卓越计划”指导思想要求及行业发展需求,服装数字化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以贴近行业生产实际为基础,还应具备行业前瞻性和行业引导性。平台建设在满足实习、实训、实验等实践教学需求的同时,还应兼具科研平台的基本功能,这是高校核心工作任务决定的。
服装数字化工程实践教学平台由数字化硬件设备和CAD/CAM软件系统组成。硬件方面建设应贴近生产实际所需,模拟行业前沿生产环境,引入先进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软件应用方面以CAD/CAM系统构成服装数字化工程实践教学平台核心技术要素,目前服装CAD/CAM系统技术完善,规模型服装企业应用比较普遍,其中法国力克公司作为CAD/CAM整合技术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提供的产品不仅可实现从产品设计、开发及制造的自动化操作,还可简化并加快整个过程。服装数字化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可以模块化专业实验室的形式完成组建,如数字化裁断实验室、数字化缝纫实验室、数字化物料检验实验室等。实验室建设应重点强调专业化、层次化及模块单元间的关联性。
三、服装数字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
服装数字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应以“卓越计划”对培养行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目标要求为基本原则,以高校学科专业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完成具体建设方案制定,应能够满足具备“知识应用能力、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专业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四个能力层次人才培养任务要求。
(一)以满足行业所需人才的核心培养目标要求为基本原则
服装行业所需人才应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的特点,满足行业所需人才的核心培养目标要求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专业实际,科学、合理、准确地把握人才培养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层次、类型,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服装数字化实践教学平台结构层次、构成方式、建设标准、教师队伍建设、技术保障办法、运行及管理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等建设实施方案要始终围绕“卓越计划”核心目标要求制定。
(二)以高校学科专业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完成具体建设方案
高校的核心职能和任务是为社会和不同行业、领域培养高级专业人才。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作为培养服装行业高级专业人才的主体,在服装数字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具体制定过程中要起到主导作用。但也要基于“卓越计划”对培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并从根本上解决以往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脱离实际的现象。强调企业参与实施方案制定,就是要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人才的现实需求的实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以贴近生产实际的方式完成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参与不仅可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平台建设能否满足“卓越计划”对培养行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目标要求的关键。
(三)满足具备四个能力层次人才培养任务要求
“知识应用能力、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专业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是服装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四个能力层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构成在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服装数字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在能够满足基本实践教学任务要求的同时,还应根据四个能力层次的具体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系统化实践教学平台,以满足不同能力层次的实践任务需要。
四、结语
数字技术在服装行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推动行业发展、提高企业创新设计与制造能力的核心技术关键。高校作为培养行业发展所需高级专业人才的主体,为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做到“与时俱进”。面向“卓越计划”的高校服装数字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正是基于行业发展需要,目的就是满足行业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助力行业发展。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47-55.
[2] 刘聪,张鹏.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构建服装服饰实践教学平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1):1-4.
[3] 张恒.3D-LookStailorX系统在服装基础纸样设计中的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04-107.
[4] 张恒.3D数字技术在服装企业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12):75-77.
[5] 郝静,张凯.基于“工业4.0”背景下的高校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6(10):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