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播通道中的“把关人”理论思考
2017-03-28钟健
文/钟健
把关人理论出现在传统大众传播时代,传统媒体时代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而“把关人”则掌握着信息发布的权利,属于信息链条的首端。“把关人”的工作就是对信息进行有意识筛选,并传播给受众,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把关人”需要发挥议程设置和意见领袖的功能来引导大众舆论,致力于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但随着信息科技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越来越成熟,基于网络技术所构建起来的虚拟空间对于人们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人们上网提供了便捷条件,在网络上的信息交流平台涵盖了各个年龄层、涵盖了全球各地、更涵盖了社会上各个行业的用户,这些较之传统信息传播模式具有很大的不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源不再被传播媒介所独有,它的掌握权被分为三种力量:“线下媒体”、“网上媒体”、“自媒体”,“把关人”力量也随之被分为三部分,这样的权利分散也给传统把关人理论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一、传统媒体“把关人”的定义及其发展
(一)“把关人”的定义
信息传播把关人,是指对传播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筛选、加工的信息传播组织或个人。把关人控制着大众传播信息的发布与流通,只有符合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传播给信息的接收者。正是因为传播者掌控者信息发布与流通的权利,因此被称之为“把关人”,又叫“守门人”,他们对信息的调控行为被称为“把关”。
(二)传统媒体“把关人”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把关人”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库尔特·卢在做信息渠道研究时,曾指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2]。而在之后,巴斯则提出传播媒介中的记者与编辑在新闻采集与新闻加工等活动中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他们的工作就是对信息进行收集、筛选以及过滤。
二、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通道中理论的变革
科技的进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但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还对信息传播通道中“把关人”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对“把关人”理论重新进行思考和定位是十分有必要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把关人”角色的双重性以及构成的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把关人”角色不再单纯是信息的传播者,对信息进行编辑和审核,而且对信息的接收者,每时每刻都可以接受海量信息。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把关人”也划分为线下媒体、网上媒体和自媒体,相应的“把关人”构成也呈现多样化,有专业的信息编辑审核者、网络信息编辑者及网民个人编辑。
(二)“把关”标准更趋向于市场化
新媒体时代,把关人构成的多元化,促使他们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也发生相应变化,不同群体所要求的把关人标准与传统把关人标准是不同的。传统媒体对信息更加注重其社会价值和新闻价值,如政治影响力。而新媒体时代,则对信息的政治因素进行了弱化,更加突出其经济效益,如新浪、网易等网上媒体,他们除关注信息价值外,更加注重由此信息所带来的点击率和广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这就促使新媒体时代把关标准趋向市场化。
(三)传播内容复杂性和传播多途径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不再仅仅局限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更多倚靠网络途径进行传播,传播效率更高,如微博、贴吧、微信、空间等社交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观点,传播有关信息,而且发布者可以对自己的身份进行设定,隐藏真实身份。对于发布和传播的消息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导致对信息审核难度增大,编辑标准也发生变化。因此,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及信息内容的复杂化,导致“把关人”的工作难度更大。
(四)“把关”可行性功能弱化
现阶段,借助网络的传播效率,信息传播的速率急速提高,促使信息的时效性特性被扩大化,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信息“把关”的时间更少,导致信息“把关”的准确性降低,可行性遭到弱化。同时,第一时间信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更加促使信息发布者对信息本身编辑与审核工作程序的简化,甚至消失,这些都导致“把关”功能的可行性减弱。
三、结语
信息传播通道中“把关人”的作用,无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都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把关人”理论也必须进相应的变革,采用更加高效的措施对信息进行“把关”,如利用计算机自动检索功能,对信息的内容与真实性进行自动编辑与审核,实现更加高效地向大众提供准确有价值的信息。
[1]关俊荣.新媒介环境中把关理论的适应及变革[J].新闻研究导刊,2016(4):50-51.
[2]余秀才,狄鑫.众媒时代把关理论的变革与转向[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