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于“感悟、发展、探究”的数学课堂
2017-03-27刘波
刘波
【摘要】新课标改革下的数学课堂应更加重视感悟、发展、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更为注重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植根于“感悟、发展、探究”的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主动获取知识,让思维方式得到锻炼,情感有所体验和感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感悟;发展;探究;实践;创新;数学课堂
一、“感悟、发展、探究”的内涵和意义
感悟,是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意识活动.“感”是感性认识占优势的心理活动,感的目的就是为了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教师更多的“无为”,学生才能更多的“有为”,才能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感悟去体会知识更深层次的内涵,通过感悟去发现知识更多的奥秘,才能从数学学习中受益,获得更多的体会和思考,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多采取感悟学习的授课方式,让学生用身心去体验和感知.
发展即创新和延伸,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理解、整合、加工之后形成的一种拓展性的知识或能力,是对知识的再深化和再创造,发展性学习是在发展的前提下对知识产生内化,进而积极引进知识构建的进一步学习过程,它有三个特征:一是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其表现是向更高、更深的知识层面递进的过程,是一种向内和向上的趋势;二是重組根本,既然是发展性学习就必然有知识的变换和重组,这是对学习能力的要求,更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三是平台需要自己搭建,学生要学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搭建创新学习平台和脚手架,从而使自己达到更高的层次.
探究就是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和思考,去发现问题的实质,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合,形成对知识的一种自我认知,从发现中获得问题的答案.探究性学习也是一种创新型的学习模式,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导向性信息诱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试着去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实现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搜集资料、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探索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感悟、发展、探究能力
(一)如何培养感悟能力
1.采取发散的教学方式——悟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采用一题多议的形式,可以广开言路,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对不同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同一问题能够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形成放射性思维模式,锻炼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还要采取一题多解的形式,在问题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侧面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悟出不同的解题途径,从而获得更多的认知感受.
2.通过交流悟课堂
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交流的实质就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与大家分享,或者倾听他人的学习感悟和心得体会,并通过思考验证或改变自己原有的想法和结论,产生新的或更深刻的感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对课堂内容进行交流,互相分享心得体会,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通过对课堂的感悟,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大胆地进行讨论和交流.
3.感悟劣势,找出不足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找出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做出改进.学生通过一个更深刻、更为重要的感悟过程从学习中感悟自身的缺陷,以此促进自我提高,教师在课堂授课时提高这种的感悟,具有更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有高的顿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益.
(二)如何培养发展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不仅对数学课堂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不断地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换,与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鼓励学生敢说敢想,不能压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讲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时,例如用如下问题引入:用6根火柴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学生受固有思维的影响,定位在一个平面内,是跳不出定式、摆不出教师要求的形状的.他们便会产生疑问:6根火柴真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看到学生好奇的眼神,教学的初级目的就达到了,这时只需轻轻一点:可以竖起来试试,一下打开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顺利解题.通过这个典型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敢于创新的精神.当课堂纪律不佳时,教师也不要盲目批评学生,而是要找出原因并亲切地加以引导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当学生感到疑惑时鼓励他们勇敢地提出来,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另外,还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去创造和发现,通过创造教育使每名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的信心.
(三)如何培养探究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为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思想基础,例如在学习图形知识时要与现实生活多加强联系.教师应该多联系实践,鼓励学生勤于观察、多动手,多动脑的习惯,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动机;在学习图形变换、对称图形等知识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探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稳固的平台,即基本功的训练,要让学生能够夯实基础,实现稳中求变.
总之,植根于“感悟、发展、探究”的数学课堂学习,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更广、更深的发展做准备力量.
【参考文献】
[1]魏长安.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性学习[J].新课程,2014(7).
[2]冯定芳.简述小学课堂感悟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J].中学生数理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