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2017-03-25李旭环
李旭环
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李旭环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鞍山市长大医院收治的174例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传统组,各87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神经功能康复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抗抑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抑郁状况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睡眠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患者总复发率为9.2%,睡眠障碍发病率为3.4%,传统组患者分别为14.9%、13.8%,两组患者复发率、睡眠障碍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易出现抑郁症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影响巨大,抗抑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减少抑郁对康复的影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脑卒中;神经功能损伤;抗抑郁治疗;康复效果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3.023
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由于患者在脑卒中发病后脑部组织出现突然的变化,可造成脑神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伤,进而使患者机体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障碍[1]。除患者生理上的变化与影响外,由于脑卒中恢复时间较长,发病后患者社会功能、心理状态甚至情绪情感方面均会发生极大变化,一些患者由于无法承受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压力,易出现失望、抑郁等不良情绪,对其自身疾病康复产生极大影响[2-3]。本研究就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 174例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损伤,其中缺血性脑卒中90例,出血性脑卒中84例;排除语言功能障碍以及神经疾病。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传统组,各87例。试验组患者中,男46例,女41例,年龄37~77岁,平均(61±6)岁;传统组患者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39~77岁,平均(61±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传统组患者给予营养神经、脱水等对症支持疗法,营养支持主要以鼻饲为主。试验组患者在传统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治疗,抗抑郁治疗主要通过口服药物进行治疗,药物选用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和氟西汀,其中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口服剂量为每次20 mg,氟西汀口服剂量为每次20 mg,两种药物均为每日1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 100分,患者分值越高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0~30分为轻度缺损,31~70分为中度缺损,70分以上为重度缺损;并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价,HAMD评分<8分为无抑郁,8~16分为轻度抑郁,17~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以上为重度抑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以及睡眠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及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及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IHSS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及HAMD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及HAMD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NIHSS评分 HAMD评分传统组 87 23±6 15±6 24±4 18.8±3.4试验组 87 24±5 9±5 26±5 9.4±2.1 t值 3.4687 12.6879 4.6498 15.3649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复发率、睡眠障碍发病率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及睡眠障碍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复发率、睡眠障碍发病率比较[例(%)]
3 讨论
在神经内科疾病中,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复杂,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加,其发病率不断增高,可对患者以及家庭造成巨大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脑卒中主要与脑组织长期缺血或形成血栓有关,患者不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其最后的临床症状均为脑组织与中枢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病灶部位出现水肿、坏死等症状,患者相应肢体与神经功能均会受到极大影响,造成偏瘫、失语等[4-5]。且由于脑卒中在发病后,恢复需要较长时间,会对患者精神造成巨大压力。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是延误患者病情,降低其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的“罪魁祸首”之一[5-6]。本研究所选患者为脑卒中后精神功能障碍患者,在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同时,由于心理压力过大易患抑郁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康复带来影响,抑郁症发病后,患者对治疗与康复的信心降低,对生活与生存的信心也随之降低,许多患者在治疗时出现抗拒治疗,不均医嘱等行为,严重者出现自残、伤人,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医院秩序也带巨大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安抚患者,易造成重大医疗事故,对医院日常工作带来影响。为了减少卒中发病后抑郁对患者的影响,提高治疗信心,减少精神压力对患者预后、康复甚至生活的影响,临床主要以口服药物疗法对抑郁患者进行治疗,以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效果[7]。
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和氟西汀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其中以盐酸氟西汀分散片的应用最为广泛,两种药物均为5-羟色胺选择性抑制剂,治疗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其主要药理学作用在于能够减少患者神经元对 5-羟色胺的吸收,从而缓解其抑郁情绪。此类药物的临床使用需要遵照医嘱,若患者存在肝功能障碍,则会影响氟西汀代谢;如果患者具有严重肾损伤,则会使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在患者体内蓄积。因此,需严格控制盐酸氟西汀分散片的用药剂量,随意更改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均会直接引起患者身体各脏器受到严重影响,在无法有效治疗抑郁症的同时,会对患者身体健康带来其他损伤,因此,患者服药期间需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不可私自停药或加大药物剂量。治疗过程中,由于服药时间较长,在患者临床症状较为稳定后,医师需要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药量递减,若患者出现精神刺激导致病情反复,则需要增加药物使用剂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 NIHSS和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组,与杜振海[7]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见通过抗抑郁疗法进行治疗,患者的抑郁量表得分更低,精神状态更佳。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及睡眠障碍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邱瑜[8]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似。提示患者在抗抑郁治疗帮助下,能够保障充足睡眠,提高康复效果,且有效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采用抗抑郁治疗结合传统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睡眠质量,降低复发率。
[1] 戈杰英,宋书昌,卢智,等.醒脑安神通络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627-628.
[2] 刘淑兰.系统性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5)∶402-404.
[3] 于晓娜.研究脑卒中患者出现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8(36)∶7471-7472.
[4] 朱英菊.心理康复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6,4(6)∶77-78.
[5] 熊键,廖维靖,刘琦,等.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11(3)∶333-339.
[6] 赵少忠,康珊.熄风通络颗粒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3)∶90-92.
[7] 杜振海.治疗重型颅脑双侧开颅手术创伤的临床进展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3(11)∶133-134.
[8] 邱瑜.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 5(32)∶54-56.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鞍山 1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