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落实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性”
2017-03-25李亚男
李亚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性”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凡是数学教师都明白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也在努力完成这一内容,但纵观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有的生活场景没有带来益处,反而把学生带错方向,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我们都知道,课标指出“可以利用相关的生活情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基础,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这就说明了“生活性”的重要性。今天,我将从小学数学“生活性”的内容、方法、优势的提升、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以表述我对“生活性”的理解。
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性”就是把相关的數学知识融入相应的生活场景或情境之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引入数学学习中,更显得不乏味。生活是学生必须接触也是早接触的,生活情境让“了无生趣”的数学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融入亲身经历中,让枯燥化为兴趣,从而使数学课堂乃至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生活性”的数学学习作用非常大,它为数学知识与生活搭建了完美的桥梁。
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性”优势是什么呢?
一、“生活性”能合理抓到数学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学到相关的知识,首先要从个人感性出发,主观意识要强,要有学习的兴趣。“生活性”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更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准确把握这些学习材料在课堂中的呈现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生活性”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成生活场景或情境放在课堂上,贴近了生活实际,构建了课堂与生活的桥梁,数学从而变得简单而生动,情境必在其中。只有抓住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平易”,才能更好地探索数学的奥妙。例如我在教学《数的奇偶性的认识》一课时,数学教材内容是总结数的奇偶性,很抽象,有时讲解也不一定能让学生明白,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类似于“彩票兑奖”的购物方式,学生很是喜欢,他们完全融入课堂、融入生活情境,参与度大大提高。然后,再通过引导、操作、总结的教学方法,有效达到教学目的,揭穿“兑奖”的真实所在,让学生自己实践后明白,获奖的机会真的很渺茫,揭露商贩骗钱的伎俩。这节课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得到了生活经验,整堂课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情趣。
二、“生活性”能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有效的数学问题,优化小学生学习的途径
生活性越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就越高。问题是解决的必须过程,只有形成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学生才能真正明白数学的真谛,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利用“生活性”的时候,要明确教材内容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找到二者之间有效的切入点,让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真正落实以生为本,这个点很重要,往往是学生会与不会的顿悟点。例如我在教学《认识一位小数》时,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背景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很大的重组。小数的认识是数的认识的难点,在十进制中,个位与十分位,十分位与百分位……,相邻的数位进制都是10。小数的认识与生活的联系是什么呢?一个是钱币,一个是长度单位(直尺的运用),因为学生的基础是对元、角、分的认识及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以元、角、分为基础,学习了认识零点几后,再让学生自主探索认识零点几米。这个过程和类推的方法十分相似,学生学习很快,效果非常好。教学过程虽然与教材不太一样,我认为结果是相同的,能让学生多学到一种方法。
我们在利用“生活性”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性”,一定要注意生活的恰当性,形式要灵活,内容要多样,要让学生不断参与,多提问、多解释,让生活情境的意义更大。有时候同一节数学课不同的教师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情境,这与学情、班情有直接关系,不能千篇
一律。
二是注意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有些生活的情境只是利用其有效的环节调动学生去学习,引领到正确道路后,还要组织学生学习,整理相关数据。比如,统计与概率范畴中的多数知识开始是利用生活导入,然后要系统地学习数据,从而得出规律方法,这是这类知识学习的本质。
三是“生活性”只是模拟引入,它不同于数学学习,不能喧宾夺主。
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又要服务于生活。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尝试把“生活性”情境带进来,数学课就会变得更灵动,数学学习才能变得更轻松,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更好。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性”!
参考文献:
管尚玉.试论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