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构建浅探
2017-03-25王树理
【摘 要】 “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课堂教学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构建有效课堂的要素是:“问题探索式”教学,师生有效沟通的桥梁;“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大班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教师能力,主导课堂的有力保障;方法创新,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 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构建要素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基本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培养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的重担,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为根本。尽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开展形式逐步多样化,但课堂教学仍然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由于时代环境和学生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就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创造新方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一、“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在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国每一个高校都开设的公共通识课,是每一个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为重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其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必然内在要求“以人为本”。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以人为本”必然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以学生的学习为本;第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两者的关系中,学生的学习是第一位的,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学生的发展则是第二位的,但却是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归宿和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个实现过程。作为最高目标和实现过程,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学习来逐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的。
二、课堂教学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开展,尽管有许多丰富多样的形式,但课堂教学仍旧并且将长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支持并鼓励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但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课堂主阵地一定要堅守好、建设好。
目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首先,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不高、到课率低、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本身的吸引力不足;其次,课堂上老师多太依赖教材唱“独角戏”,而学生则多是“低头族”;最后,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采取大班授课制,大班授课给一些学生提供了逃课的可乘之机,也使得有些学生滥竽充数当南郭先生。大班授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确实多少还是有影响的,但这绝不是主要原因,一个优秀的学术报告虽然在人数众多的大礼堂,但其影响却是掌声雷动,这便是一个最好的反例。所有这些问题都迫使我们思考如何更高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高效运行。
三、“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实现
1、“问题探索式”教学,师生有效沟通的桥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不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独角戏”表演,而应该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则需要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方法为载体,而“问题探索式”教学方法就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载体。“问题探索式”教学方法则蕴涵着在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下,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美国杜克大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这一门课程的大纲以“马克思究竟说了什么”为主旨。作为借鉴,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的去探索、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即使对某一问题不能有肯定的解答,但在探索、分析问题时的思考已经是一种能力潜移默化的提升,思考过程比结果本身更重要。以“问题探索”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更能有效的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良性循环,更高效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大班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高校大学生人数间的悬殊之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大班授课的根本原因。当然,大班授课也确实存在些许问题,但绝不能就此先入为主地认为大班授课就不精彩,就主观放大其缺点,对其优点不予理睬或全盘否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对其缺点进行深入研究以探索解决之道。目前,有些高校进行的“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大班交流”模式,就是一种值得借鉴的优秀模式。大班授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我们不应该对此拒绝、讨厌,而应该接受它、研究它、开发它。在这样一个更大的课堂舞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同时,在小班讨论和大班交流中,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3、教师能力,主导课堂的有力保障
构建在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际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导性的有效发挥,有赖于其自身综合能力的高低。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增加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只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深层次的研究和理解,才能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简出、通俗易懂的讲解,能够对学生的相关问题做出建设性回答;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课堂组织能力和授课技巧,把握课堂主动权。要求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在其中的主导性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精心进行课堂设计,成为课堂教学的“导演”,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语言表达艺术。掌握好语言表达的艺术,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趣味和吸引力;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一个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课堂无疑是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的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
4、方法创新,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
随着社会环境和大学生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将某一方法作为永恒的真理贯彻始终,而应该顺应新的发展变化,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条件下高效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相关科研人员,应该在自身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并及时运用于实践教学过程,自觉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不断发展和完善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周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6.3.
[2] 郭凤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体系构建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5.11.
[3] 徐成芳.关于“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大班交流”模式的思考[J].福建论坛,2011.10.
[4] 吕莹.以人为本 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
[5] 宮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2016.8.
[6] 陈锡喜.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新空间[J].思想政治教育,2016.4.
【作者简介】
王树理(1993-)男,汉族,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