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作文教学之“难”

2017-03-25柏杏然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个性差异构思引导

柏杏然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师生都感到比较棘手的一项教学内容。受限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他们的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系统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言,即使写出来,也是词不表意。教师无法评改。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作文教学策略,切实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关键词:个性差异 构思 核心 引导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精力来指导学生作文,耗费大量的时间来评改作文,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依然很低,提及作文就发怵。下面,结合教学工作谈几点破解这一困境的思路:

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

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作文要“自由表达真心话,表真情感”。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采取了以下措施:

1.指导学生,写亲见亲闻。传统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教师要求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亲见亲闻,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营造百家争鸣的氛围,尊重学生的选择和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張扬起来。

2.培养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要写真实的生活、情感、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不限篇幅和篇数;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创新。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性、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从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出发,用童话构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雏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采取了以下做法:

1.创造条件,鼓励大胆幻想。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指导学生构思,提倡个性表达。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规范学生想象的合理性。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三、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核心,开展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教学的需要,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要做到:

1.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等等。以此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要多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等。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小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雾霾的严重程度,从而懂得保护环境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原料库”。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朝夕可及的,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体验生活的一部分,使学生能快乐作文,实现由惧怕作文到主动作文的质变。

猜你喜欢

个性差异构思引导
浅谈“摘抄”在作文教学中的妙用
分层教学在《机械零件数控加工》课程中的探索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新目标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关注学生发展,从作业批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