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家资料、独特视角与独到见地

2017-03-24

同舟共进 2017年2期
关键词:于光远闭幕会讲话稿

河北石家庄 王德彰(河北省政协乡音杂志社原主编)我是贵刊的老读者了,从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河北省政协就开始阅读,直到今天。2017年的贵刊,11月中旬就已办理了订阅手续,在我每年订阅的五六种期刊里,贵刊是首选,且年年按期珍存,一期不落。

我觉得,贵刊是广东省政协主办的刊物,自然要体现政协履职的内涵,这在“议政论坛”“委员在线”等栏目中已得到充分体现,堪称完美。我之所以称其“完美”,是因为各界人士和政协委员讲真话、道真情,文章基本不讲空话、套话,这很难做到,而贵刊做到了。贵刊的其它栏目,如“专题策划”“人物春秋”“往事历历”“灯下话旧”等,也没有离开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三大职能,此外,关注社会热点,挖掘文史资料,也是其应有的职能。一个省级政协的刊物,能办出这样的水平,很不简单,也很不容易。

贵刊不仅不拖期,而且有时刊物提前到前一个月的中下旬就送到读者手中,让我仿佛看到了远在南国的办刊人的精神状态和敬业风范。

刊物办得好不好,还是凭文稿的质量说话,我所以爱读贵刊,是因为每期总有几篇“独家稿件”,不仅内容闻所未闻,而且文章以事实说话,有深度。比如2016年第5期的《傅雷不愿因“右派”而改名》,第6期的《亲历毛泽东“文集内片”的摄制》《“破除迷信”话康生》,第12期的《罕见的〈红旗〉杂志“文艺篇”》《林豆豆的十年》等,自认阅读面宽广的我,还从未在其它报刊上见过。这些稿件的约稿、编辑、刊发,体现了编辑的匠心独运。由此,我认为贵刊上的文章有“三独”优势——独家的资料、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地——这绝不是溢美之词,谓予不信,读读便知。

祝愿《同舟共进》越办越好!(2016年11月23日)

“专题策划”视角敏锐,涵盖深广

河北邯郸 张茂平(峰峰矿区义井学区小学原校长)走过2016年,杂志也平添一岁成熟,多加一份靓丽。这一年来,贵刊按照自己的办刊宗旨,呈现给读者更广阔的视角,比如2016年第2期的《特立独行于苏联政坛的谢皮洛夫》,第7期专题“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以色列”,让人耳目一新,拉近了读者与世界、与历史的距离。“大时代中的‘新青年”“乡村,路在何方”专题,则聚焦现实,关爱社会,关注改革,重点呼唤对教育现状的研判、分析,因为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

杂志的多数文章可读性强,给人一种朴实、厚重的感觉,恕不一一列举。“专题策划”是贵刊的重点栏目,融前瞻性、社会性、人文性于一体;小栏目最能体现内容的“少而精”,“舟边絮语”就是小栏目的代表之一。此外,2016年的封面设计清新淡雅,以水墨传情,耐人寻味。希望2017年的贵刊能办得更贴近时代和群众,拓展文章的社会功能,有更新颖、更丰富的创意。(2016年12月5日)

四川西昌 赵开礼(退休职工)贵刊在同类期刊的“百花园”中,可称为上品。所载文章比较精到,文风朴实,无浮词艳语,特别是“专题策划”,视角敏锐,涵盖深广,有针砭时弊之效,开卷有益。(2016年12月19日)

助力国家走向更好的明天

福建福州 陈国经(福建省林业厅退休干部)2016年的《同舟共进》大有进步,每期都有好几篇优秀文章。杂志一到手,我就会立马搁下其它读物,捧起贵刊,先睹为快。若不通读完毕,便无心读别的书报。一句话,《同舟共进》是当下难得的一份好刊物。贵刊求真实、重品格、不跟风、不背书,真诚渴望诸位领导、采编人员和工作人员能一直守护好这得来不易的果实。

2016年的“专题策划”的选题还是比较好的,关键在于文章的深度,有的选题因佳作少而逊色,而“发现宋朝”“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以色列”两期特别好,太漂亮了。在新的一年里,期盼能看到更多有关解放思想、繁荣文化艺术和中外历史的选题。比如2016年12期的《回眸乐坛巨变的年代》一文,读后可从中看出很多问题。以音乐为例,音乐曾经沦为政治的婢女,近来又遭娱乐的绑架,真正的音乐离我们越来越远。又如,中国历史及历史人物由于被曲解和修剪,多存在失真的现象。期望贵刊能继续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读者读书学习的好园地。(2016年12月11日)

重庆 夏儒勤(曾任武隆县职业教育中心校长)刊物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紧扣时代脉搏,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杂志的纸质、印刷质量上乘,发行服务做得好,这在同类杂志中是不多见的。希望2017年的杂志能多关注中国教育与社会改革等方面的话题,少歌功颂德,多逆耳忠言,广纳民智,力推民主,助力国家走向更好的明天。(2016年12月2日)

描写腾冲抗日的文章令人感动

山东济南 张本明(济南市天桥区人大办公室原主任)我想就近两期贵刊发表的好文章谈一点感受:一是2016年11期的《苏南土改往事》,文章通过对苏南地区农村传统经济模式的分析,指出了农村的基本矛盾,农村发展的正确路径,农民摆脱贫困的多种出路。作者以苏南农村的客观现实为依据,分析合情合理。二是同一期的《吴宓:人间惆怅雪满头》,读后感慨良多。文章介绍了在特殊年代中,吴宓这位国宝级学者在政治高压下的心路历程,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挚友、国学大师陈寅恪的相同境遇。当时的一批知识分子,不愿离开赖以生存发展的故国故土,自觉留下服务祖国,但人为制造的政治生态,却容不下他们,生生断送了一代精英的学术人生。该文再一次提醒我们,应永远铭记这样的历史教训,决不能让这种悲剧重演。

还有一篇好文章是2016年12期的《腾冲:极边第一城的抗战往事》。我曾读过几篇描写腾冲这座边境小城抗击日寇的文章,但最令人感动的是这一篇。文章开篇即介绍了日寇侵华前边城的繁华景象,让读者不但了解了这座城市的重要地理位置和商业价值,更能映衬出日本侵略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及军民英勇抗敌牺牲的可敬和可贵。文中或引用历史资料,或对抗战场面进行描述,都倾注着作者的满腔热血。这不是对一般历史事件的介绍和叙述,而是对中华民族那场正义之战的讴歌,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带后代去瞻仰这座古城,去拜谒那些安息在国殇墓园里的英烈们。(2016年12月6日)

湖南長沙 胡新民(文史学者)贵刊2016年第9期刊登的《叶剑英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讲话稿起草内幕》一文称:“邓讲话稿的起草人由胡乔木换成了于光远。”据笔者查阅《邓小平年谱(1975—1997)》等党史资料,发现此说法有误。

邓小平在1978年10月底要胡乔木起草讲话稿,并于11月16日约胡乔木谈修改问题。由于中央工作会议议题在11月25日出现突破性变化,邓小平讲话思路随之有了重要的改变,于是又召集胡乔木等人重新起草。在整个起草过程中,胡乔木起到了主要作用。

《邓小平年谱(1975—1997)》有这样的记载:“1978年12月2日上午,约见胡耀邦、胡乔木、于光远,谈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稿问题。”“1978年12月5日上午,约见胡乔木、于光远、林涧青,谈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稿问题。”“1978年12月9日上午,约见胡乔木、于光远、林涧青,谈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稿的修改问题……11日上午,约见胡耀邦、于光远、林涧青,继续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讲话稿的修改问题。之后,将修改稿送华国锋阅。”

在此补充两点:一、12月11日胡乔木没有参加邓小平的约见,是因为此时他正召集起草农业问题文件的会议,无法分身。二、当时胡乔木是社科院院长兼国务院政研室主任,于光远是政研室排在邓力群后面的副主任。因邓力群出国访问,于光远才作为政研室的代表出席会议。在后来的邓小平的讲话和文章的起草者中,于光远再也没有出现过。(2016年11月20日)

猜你喜欢

于光远闭幕会讲话稿
陈毅的讲话稿没有字
领导的讲话稿
一玩就是98年
于光远打倒于光远
起草领导讲话稿须念好四字诀
『只能后悔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