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2016年度报告

2017-03-24陈旭峰汪潮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

陈旭峰+汪潮

【摘要】回顾和反思是科学研究的好方法。本文对2016年国内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包括语文意识的转变、语文课型的设计、语文资源的使用、语文策略的选择、语文课程的建设等五个方面。为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依据。

【关键词】语文意识 语文课型 语文资源 语文策略 语文课程

时光如梭,2016年是一个平凡而又进取的一年。根据国内众多报纸杂志的报道信息,现将2016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语文意识的转变

1.不断增强语用意识

“语用”是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正被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正如重庆市南川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罗晓敏老师在《切莫误解“语用”》(《小学语文》2016年第4期)一文中所说:“语用逐渐在小学语文教师群体中入脑入心。”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实验小学的高祥虎老师也发表文章《基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阅读教学》(《小学语文》2016年第6期),提出“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感悟文本‘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到‘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阅读文本时,应该重点聚焦的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区别于常态阅读的地方。”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省的众多小学都开展过以“语用”为重点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2.更加凸显文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特地开设了“关注文体”专辑。周一贯先生在该专辑中发表了《“因情立体,即体成势”——切勿忽视文体意识》(《小学语文教师》2016年第7、8期)一文。文中周老先生强调“语文教学阅读必须先‘识体,作文‘必先定体。”

江苏特级教师薛法根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第9期发表了题为《识体·适体·得体——文体分类教学的价值考量》的文章,他认为“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什么样的文章就应该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

更多的老师分别以一种文体为切入口,阐述自己对不同文体的教学策略:福州教育研究院的何捷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师》2016年第7、8合刊上发表了题为《议论性文体的教学取向》的文章。浙江省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莫国夫老师也在这期杂志上发表文章《从字词学习抵达阅读理解——谈小学文学性文本阅读理解的设计》。对说明文的教学,方德佺发表了《厘清小学说明性文章教学》一文。张静发表了《文体意识观照下的文艺科普说明文教学》一文。《教学月刊》杂志从2016年的第5期开始开辟了“名师讲坛”栏目,约请了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天长小学副校长蒋军晶就不同文体的教学策略发表观点,蒋老师分别在5、6、7期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神话、童话、散文”等文体教学策略的文章。

浙江外国语学院汪潮教授还组织研究团队,专题研究不同文体教学,并正式出版了《不同文体教学》一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

3.强化多样化意识

(1)关注选读课文教学

浙江外国语学院汪潮教授在《对选读课文教学的学理性认识》(《教学月刊·小学版》2016年第5期)一文中提到“设计和编排选读课文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的一个创举,意义重大。其目的是通过选择性组合教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汪教授认为“选读课文作为国家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说是一定要读的,绝非可读可不读。这是一道‘必做题而非‘选做题”。

浙江省特级教师、龙游县教育局教研室赖正清在《选读课文中的“选”》(《教学月刊·小学版》2016年第1、2期)一文中说:《教师教学用书》中对选读课文“不做统一要求”,并不是没有要求,让学生学会阅读这个要求还是需要体现的,只是用怎样的手段来体现不应该统一要求。

(2)重视群文阅读

杭州市天长小学的蒋军晶老师是群文阅读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今年刚出版了《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一书。他在《小学语文教学》2016年第2期《不只是多读了几篇文章》一文中对群文阅读推广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他指出:“群文阅读”只是一种理念,可以从教材外挑选文章,也可以基于教材。“群文阅读”绝对不是追求阅读的量,“群文阅读”想教的是一些“更高位”的表达,引导学生关注“谋篇布局”,关注文学的创作手法;“群文阅读”想教一些单篇文章很难练到的阅读策略,例如“求同”“比异”“整合”“判断”;“群文阅读”也想教给学生高品质的“思考”。

(3)指导课外阅读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温儒敏教授在《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从吕叔湘之问说起》(《课程 教材 教法》2016年第6期)一文中说道:要区分不同的课型,最好采用“1+X”的方案,扩大阅读量。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多种有用的读书方法。要“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教学》2016年第7、8期合刊中,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的吴琳老师发表的《课外阅读需专业引领》一文中提出课外阅读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引领。福建福州市教育研究院何捷老师也在这期杂志上发表了《让课外阅读更加有效的简单方法》一文,阐述了他对课外阅读指导的看法与具体做法。

杭州市长江实验小学戴一苗老師在《小学语文》2016年第5期杂志上也发表了关于课外指导的文章:《“图示阅读单”在课外阅读中的应用》。

二、语文课型的设计

1.整合单篇、群文、整书阅读教学的课型

浙江省临海市临海小学徐向阳老师在《单篇、群文、整书阅读教学课型的比较与整合》(《教学月刊·小学版》2016年第1、2期)一文中提出了对三种阅读教学课型进行整合的想法并付诸实践。徐老师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世界遗产”这个单元的教学来说明他们的做法:先从单元导语中找到单元教学的目标。然后单篇教学《颐和园》,教读懂游记的方法,教写游记的方法;接着“写景一组”群文阅读,对比阅读《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三篇课文,梳理各自的写作顺序,景色特点,留心游记的常用三种写法;再整本书阅读冯骥才的《人类的敦煌》,拓展游记的视野,砥砺经典;最后习作写导游词,迁移运用写游记的方法。

2.组块教学课型

《小学语文教学》在2016年第4期发表了访谈文章《组块教学:为言语智能而教》,介绍了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同期发表的还有该校王晓奕老师的《从有限之中获得无限——谈组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吴江区桃源小学严卫强老师的《回归本位,指向语言——谈组块教学中的“语用教学”》。为我们展现了别样的思路,别样的课型。

3.读写一体化的课型

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特级教师施燕红老师进行了小学语文“读写一体课”的思考与实践,发表了题为《打开读写新视窗》(《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第9期)一文。文章从“读写一体课”的材料研发、“读写一体课”的目标架构、“读写一体课”的课型构建、“读写一体课”的有效实施四个方面来阐述。关于课型构建,施老师在文中主要提到了三个类别:(1)指向“内容—形式—情感”的课型。(2)指向“单项—综合—从单项到综合”的课型。(3)指向“侧重读—侧重写—读写并行”的课型。

4.语文网络课型

江苏南京市高淳区实验小学柏春花老师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小学教学研究》2016年第8期)一文中提出了四种基于互联网模式的閱读类教学模式:超文本整合模式网络阅读教学、问题指导模式网络阅读教学、互动拓展模式网络阅读教学和专题研究模式网络阅读教学。其中超文本整合模式网络阅读教学分为三个大环节,只有第二个环节是在集中教学时进行,并要求根据需要灵活选择网络资源的运用策略。

三、语文资源的使用

1.师生自身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实验小学贾宪章老师发表《师生自身才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教学月刊·小学版》2016年第1、2期)一文,告诉我们:师生自身才是不可忽略的最鲜活的“课程资源”。师生自身特长是课堂情感最新鲜的“唤醒资源”;师生自身情趣是课堂体验最新鲜的“感染资源”;师生自身经历是课堂参与最新鲜的“愉悦资源”。

2.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

余映潮老师则在《教材资源活用与实用的八种方法》(《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2016年第9期)一文中提出“教材研究不等同于课文研究,其范围更宽广,层次更为丰富,资源更为厚实。”教师应该“智慧地有创意地打破常规活用、实用教材。”他提出的八种方法分别是:选用、移用、改用、仿用、借用、合用、专用、连用。

江苏省南通如皋市如城镇实验小学孔祥林老师在《合理运用资源,促进阅读教学高效化》(《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2016年第9期)一文中提出了五个成功经验:(1)奠定基础,运用资源拓展顺势导入新课。(2)解除困惑,运用资源拓展攻克解读难点。(3)升华认知,运用资源拓展丰富情感体验。(4)创设平台,运用资源拓展践行语用训练。(5)链接内外,运用资源拓展推进课外阅读。

3.课程资源的拓展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实验小学庄苏波老师在《让一年级语文课堂活起来——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资源的拓展》(《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2016年第1期)中提出主要途径:“绘本拓展,渗透常规教育,润活课外阅读”;“游戏拓展,激发学习兴趣,激活乐学氛围”;“故事拓展,创设教学情境,引活情感体验”;“儿歌拓展,辅助教学内容,韵活节律感知”;“动画拓展,突破教学难点,导活思维启迪”等有效途径,“有效地拓宽、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四、语文策略的选择

我们从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梳理:

1.阅读教学策略的选择

(1)比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是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小学沈军老师发表的文章《比较,带学生进入深度阅读之旅》(《教学月刊·小学版》2016年第1、2期),归纳了几种较易把握的比较阅读的方法:沉入语言,细细推敲词语;由内而外,潜心品读句子;把握结构,用心研读段落;关注个性,快速浏览群文。

浙江省江山市城东实验学校周小燕老师在同一期杂志上发表了《在比较中迈向文本深处》,以《跑进家来的小松鼠》为例,谈了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与作用,三次比较,三种收获,层层深入,循循善诱,学生在比较中产生疑问,加深理解,引起共鸣。

(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

浙江省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洪涛漪老师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教学月刊·小学版》2016年第4期)一文中介绍了多种常态阅读策略:作对比、猜读、比照。比照策略中最常用的又是“图文比照”和“言语比照”。同期还有浙江省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张卫其老师与安吉县阳光学校邹功勤老师的文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多元化评价策略》,提出过程性评价以调查了解为手段,评价阅读态度;以文本内容为凭借,评价阅读策略;以展示交流为平台,评价阅读效果;以运用实践为目的,评价阅读能力。

(3)不同文体的教学策略

江苏特级教师薛法根在《识体·适体·得体——文体分类教学的价值考量》一文中主张小学四年级之前按照课文体式来教,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学习“普通文”的一般阅读方法,课文篇幅长短、内容深浅、结构繁复应该适度;四年级之后可以参照原文甚至选用原文来教,这个阶段的学生正需要阅读不同文体的文本,以丰厚阅读能力。有些原文篇幅比较长,正可以训练学生的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教研室闫晓枫老师在《教学研究》上发表的《“教什么”应关照课文的文体特点》一文提出:小说应“理情节、品细节、树形象、悟主旨”,散文应“品事件(景物)、悟主旨、学写法”,历史故事应“依托背景,把握情节,品析形象,获得启迪”,议论文应“提炼观点,寻找论据佐证,表述结论”。立足文体特点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找到认知文本的地图,并习得阅读此类文体的方法,进而以篇达类,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2.习作教学策略的选择

(1)拓宽习作教学研究的思路

余映潮老师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2016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拓宽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的思路》,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对教材的课后练习进行了专项的提炼研究,如从“第一次”的角度,对人教版“写”的练习设计的大致梳理,提炼、提取进行思维训练与表达训练的可用形式;从思维训练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内外练笔的形式,使学生常常有感兴趣的写作、练笔或交流的机会。

(2)关注儿童自由倾吐与个性表达

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与广东深圳宝安区西乡镇教研培训中心刘俊祥老师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2016年第7~8期上发表文章《关于儿童自由倾吐和个性化表达的对话》,文章提出习作教学需要教师蹲下身子进入儿童的話语体系,将精彩指向儿童自己的写作。

周一贯老师发表《当儿童习作皈依真实的“生命表达”》(《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2016年第7~8期)一文,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如:老师应“更多去关注学生个体表达的‘需求,然后按‘需求去改变教师‘供给的内容,模式和方法”;“教师应当供给的是如何更多地激发学生的表达需求,帮助和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供给更好地适应‘需求的期盼”。习作应当“内生”于儿童的真实思想,这比什么都重要;提倡学生自主拟题是“自主写作”的必要保证;“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是“真实表达”的一种状态;只要有利于真实表达作者的思想,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写说说,出班报,两地书,微电影,等等。

(3)作文批改

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宋运来老师发表文章《作文3.0——从“全批全改”到“粗批助改”》(《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2016年第5期),提出了改进作文批改的一些有效建议,如:把习作讲评课上成习作欣赏课,还提出在习作欣赏课上,应“把红笔还给学生,要把每一篇文章,通过放大镜赏评自己文章中的得意之处。”“课堂里,教师和学生一同经历个‘批阅来回,既知道老师依据什么给文章评等第,为什么这样改,还形成了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五、语文课程的建设

1.微课

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小学岑克平老师在《“微”亦足道——例谈阅读教学中微课运用的几种方式》(《教学月刊·小学版》2016年第6期)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微课的使用。文章认为微课可以分为讲授类、问答类、演示类等;从学习阶段来看,微课又可分为课前预习型、课中学习型、课后拓展型。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海曙中心小学的凌虹老师发表了《如何选好微课的“点”——以小学四年级微课程制作为例》(《教学月刊·小学版》2016年第6期)一文,提出小学语文微课开发可以紧扣知识应用的关键点、学习过程的疑难点、教材拓展的延伸点,确定主题,以保证选点精小、目标集中,有效发挥微课的作用。

2.拓展课程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二小学李焰梅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拓展课程实施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2016年第6期)一文中介绍了她的做法:以文带文、由文及书、由单个学科到多学科。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高墩营学校魏全忠老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拓展阅读研究》(《新课程(上)》2016年第2期)一文中提出了自己关于古诗词拓展课程的观点:小学古诗词的拓展阅读需多种方式并用,但必须以教材为基础,有两种较为实用的方法:第一,以教材中某一首诗为蓝本,找一些同其风格相似,或者内容相似的诗词做延伸阅读;第二,以教材某一首诗的作者为出发点,拓展阅读同一名作者的不同诗歌。

浙江省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唐波老师发表文章《棉花姑娘的多重角色——例谈学科融合教学》(《教学月刊·小学版》2016年第1、2期),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为例,谈了他融合语文、科学、综合等学科进行教学的具体做法。

《当代教育家》杂志总编李振村在发表文章《“全课程”:给孩子一个丰富完整的世界》(《当代教育家》2016年第1期),全面介绍了“全课程”实施的理念与策略。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台湾语文课程中文化传承教育及启示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论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探究
语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外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中的运用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口语教学改革初探
论语文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