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教学如何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017-03-24龚亚夫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英语教育核心素养

龚亚夫

【摘要】英语教育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途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转变。本文主张实施“多元目标的英语课程”,并阐述了“多元目标”的定义与概念以及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文章还举例说明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呼吁学校与教师弱化教材概念,而重在多元的课程资源建设。

【关键词】英语教育 核心素养 多元目标英语课程

一、背景

教育部2014年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深化课程改革要求,要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文件提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实际上,这也是国际上很多国家和组织培养学生的目标。比如,“国际文凭组织”,即IB课程,提出的培养目标有:探究者、博学的人、善于思考者、能与人交流的人、有原则的人、心胸开阔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敢于冒险的人、全面发展的人。IB 课程提出,小学应培养的12种态度:1.欣赏(Appreciation):能欣赏世界的和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2. 责任(Commitment):孜孜不倦,勤奋好学,能够约束自己,富有责任感;3.自信(Confidence):树立个人学习的信心,有勇气冒险,会学以致用,有果断的决策能力;4.合作(Cooperation): 能因势利导,灵活应变,与他人良好地合作;5. 创造(Creativity):思维方式、处理问题、应付复杂局面方式具有创造性;6.求知(Curiosity):对世间万物如世界、人类和文化充满好奇;7.包容(Empathy):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包容其他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8.热情(Enthusiasm): 积极上进,不断进取;9.自立(Independence): 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决策,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0.正直(Integrity): 忠厚老实,处事公正、为人正直;11.尊重(Respect):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身边的世界;12.宽容(Tolerance): 感受差异,尊重差异,恰当处理差异。

从以上文献中可以看出,今后学科教学的目标应不局限于教授本学科的知识或培养相关的能力,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各个学科都要通过教学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显然,要在英语学科中实现“立德树人”,需要跳出“英语只是一种交流工具”的传统理念框架,不仅要考虑语言发展目标,还要思考如何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换句话说,英语教育不是单一地教授语言与文化,而是多元的目标。那么,什么是多元目标、小学英语教学需要如何改变? 本文将讨论这些问题。

二、多元目标英语课程

首先,在思考教学目标时,从语言目标为核心目标转变为“多元目标”。 多元目标分为三个大的目标,分别是“社会文化目标”“认知思维目标”和“语言交流目标”。 三个目标是同等重要、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这样,语言目标不再独占鳌头,而是与其他目标相互交叉、相互转换、相互渗透。换句话说,“多元目标英语课程”主张通过英语教学活动,既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也实现上述其他两个目标。

1.社会文化目标

“社会文化目标”(social-cultural goals)包括三个大的方面:行为规范与国际意识、健康品质与伦理美德、多元文化与全球视野。“社会文化目标”包括价值观、信念、理念,对于社会关系的看法和为人处世的哲学,道德观念;也包括生活知识,如:时间管理、生活技能、情绪管理、安全与环保等。“社会文化目标”不仅包括学习动机和态度等,还有品格培养、情商培养、公民意识、有关社会各方面的知识、领导力与世界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等。

首先是“行為规范与伦理美德”。目前英语教学通常注意的主要是语言学习。例如,中小学只教Open the door/I am opening the door,而很少见到教材中教给学生,在公共场所开门时,要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人,如果有人就替别人扶下门,以方便后面的人。这就是行为规范,而且是一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文明礼仪行为。如果教科书中仅有“不能做什么”全是Dont spit. Dont be rude.还是难以使学生养成必要的道德行为习惯。

就“必备品格”而言,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心理学会专家研究出的6种良好品格,共24项美德。其中有:1. 智慧与知识 (Wisdom and Knowledge),包括创造性、好奇心、思想开放(有判断力、思辨能力)、热爱学习、洞察力(能为他人提供看问题的不同视角)。2.胆识与勇气(Courage),包括勇气(不惧威胁、挑战、困难,敢于为真理而直言,信仰坚定,即使被孤立也不随波逐流),胆识还包括坚韧精神、不惧困难的持久力,还有刚正不阿(坦诚相见、不虚伪)、充满活力(有激情、精力充沛、不半途而废、不三心二意)。3. 仁义与博爱(Humanity)(个人魅力、关心他人、友善),其中包括:友爱、关心他人、情商高、懂得调动他人的积极性。4. 公平与正义(Justice),其中包括:公民权利、忠诚、团队精神、公平对待所有的人、公正、对任何人不持偏见、每个人给予同等机会、领导力、能鼓励他人参与完成任务、有效进行组织与管理。5. 节制与谦让(Temperance),包括原谅他人错误、谦恭、不追求出风头、处事慎重、不鲁莽行事、自律、遵守纪律、能控制自己的欲望。6.超凡与脱俗(Transcendence),善于发现美好事物、常怀感恩之心、憧憬未来、幽默有趣、懂得人生真蹄、具有信仰(Peterson & Seligman,2004)。

“社会知识与学科融合”是指通过英语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一方面尽可能广泛了解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和各种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知识,如生活常识、科技知识、人际交往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英语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特别是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在同学段已经学习的其他学科知识,如科学、数学、体育、音乐、美术、思想品德、常识等,学生就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

“多元文化与全球视野”是在个人品行修养、发展正确道德与价值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国际意识。学生学习不能仅有狭隘的民族意识,而要具有世界意识与全球的视野。包括对于不同民族宗教信仰、不同文化的包容态度和学习意识等。不仅包括英语国家,还包括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等。学生需要懂得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极的世界中,要理解世界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有从全球思考问题的眼光。实际上,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含义更多应是从学生发展目标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的“文化素养”,更多的是“修养、品格和各种社会知识”,而不必刻意强调“中外文化的差异”。

设立社会文化目标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话题内容对于城市和农村学生在认知上都易理解;二是教学任务涉及伦理美德、个人情感、人际交往、做人处世等话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想品质;三是内容涉及学生的“真实世界”。这些内容的学习材料,既能使学生学到语言,又能使学生学会做人,也使学生“言之有物”。这样,英语学习就和学生的内心世界建立了紧密的关联。同时,设定这样的目标能使学生把英语学习和更广泛的社会发展、改变现实结合起来,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

2.认知思维目标

林崇德说:任何一种学科的能力,都要在学生思维活动中获得发展,离开思维活动,无所谓学科能力可言。因此,一个学生某学科能力的结构应当包含体现个体思维的个性特征,即个体思维品质。所以在研究某学科能力结构时,应当考虑到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这五种思维品质。近年来,外语界也有很多文章谈到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实际上,人的品格也与思维方式密不可分。小学英语教学可以教给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比如:学生可能会想I am not good at this. 而换成 What am I missing? 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可以设计出挂图,对比积极和消极的思维方式,如下图:

所以,“认知思维目标”(cognition & thinking goals)包括三个方面,即“积极(正向)的心理”“多层次思维能力”与“学习策略与能力”。首先,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健康的人,成为具有21世纪技能的人,学生需要有“积极的品格”(positive character),“积极的心理品质”。这些人格力量和美德实际上不仅是各种行为,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一种思维方式。那么,通过英语教学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就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品格健康发展,把素质教育和心智活动结合起来。

“认知思维目标”的第二个方面是“多层次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属于“高层次思维能力”,语言教育不仅有教会学生交流,还有培养思维能力的功能和任务,特别是使用另外一种语言思维的作用。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涉及低层次思维能力的内容较多,主要是事实的理解与识记。教学目标很少涉及“高层次思维”能力,比如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设置“多层次思维能力”有助于教材设计者和教师明确系统的思维能力层级,以使教师知道,哪一种活动可以培养什么思维能力。如果英语教学能使学生通过英语教学学习另一种思维方式,无疑会提高一代人的思维缜密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评判性、创新思维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习策略与能力”是认知思维目标中的部分内容。中小学英语教师通常是以教授语法等涉及语言系统的内容为主,而较少涉及思维的训练,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學。在这方面,英语教学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英语国家的教学在低幼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等,还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实证研究的能力,等等。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出版物,选择各种语言浅显而涉及心智发展、能力培养、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材料。

3.语言交流目标

第三个是“语言交流目标”(Communication goals)。从以上两个目标反观语言交流目标,不难发现,英语运用的目标有了比较实际的内容和话题。毫无疑问,英语教学毕竟是语言教学,在通过英语学习实现上述目标的同时,还是要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语言交流目标”有三个子目标,即“基本语言知识”“基本语言技能”和“交流沟通策略”。

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方面,既要包括传统的语法、功能等知识,也要包括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交流沟通策略”也应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交际策略不同于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会与人沟通、相处的重要技能。这其中不仅涉及语言的运用,还涉及良好品格与美德的养成。而正确得体地使用语法,也是传递品格和价值观的过程。我们需要系统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英语与人沟通的能力,教授学生各种交际策略。

显然,多元目标的交流是从培养人的角度思考交流,话题内容将会与为和英美人交流日常生活内容的话题有较大变化。话题内容更多涉及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心世界和他们面临的各种生活、学习、家庭、社会中的问题,而不是与他们生活较远的餐馆点菜、商场购物、郊外野营、国外旅游等话题。交流内容包括人如何与人相处、校园和社会存在的问题、培养公民意识和高尚品德、发展积极的心理品质,等等。学生学会用英语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解释自己的文化特征和个人信念。他们通过英语学习树立正确的意识、责任感、学习为人处世之道,解决冲突的可选策略。由于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环境联系紧密,材料的认知难度会大大减低。由于话题具有思想的真实性,他们与人交流时可以言之有物,而不是背诵交际套话,学生会从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深度和视野,也能在今后的国际交往中表现出良好的品行,谈论有思想内涵的话题,从而得到应有的尊重。

三、教学设计

当我们明确教学的目标之后,关键的问题就是教学设计。教师目前的困境是,现在使用的中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遵循功能—意念大纲的途径。何为“功能—意念大纲”?简单地说,就是将语言的使用分为若干“功能”与“意念”,如问候、介绍、致谢、道歉、打电话、就餐、就医、问路、购物等;而“意念”则有高兴、惊奇、满意等。这种途径主要是以语言系统为分析的核心,仍未超出以语言知识为本的范式。

这种思路有几个问题:一是以语言知识体系为分析的基础,不过重点在语言功能的体系上。国际上一些学者指出:语法结构和功能只是构成人们使用语言能力的部分成分,功能—意念大纲本身并不会比“结构大纲”更具交际性。交际可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实现,也许不能實现,但是交际不是依靠将其编入一些抽象的条款中就能实现的。

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看,“功能—意念大纲”的设计范式显然并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为“功能—意念大纲”关注的重点是语言,是语言的体系,是个人在英语国家使用英语时的基本交际需求,而不涉及品格的问题,并没有考虑语言学习对于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会产生什么作用,也没有系统考虑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等。

那么,教师首先需要对现有教材进行整合、调整,或者对现有教材进行改编。也可以补充其他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换一种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也就是在教学中将上述三个教学目标结合,既要考虑语言目标,也要考虑社会文化目标。以前教师首先考虑要教什么语言,哪些语法、词汇或者功能。而今后教师首先考虑的,并不是语言和功能系统,而是学生要与人交流(不一定是和英美人交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和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品德养成的重要时期,作为一个小学生来说,应该具备什么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思维方式,也可能决定今后一生的发展。比如:如果我们能在教授开门、关门的时候,也教给学生在经过门时,回头看看后面是否有人,如果有人,就为他人扶下门,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又如: 让同学在选举班长时,思考什么样的人合适做班长,区分“老板”与“领导者”的差异。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也是一种品格的培养。与此同时,学生在分析这些行为表现时的语言活动,不仅使用了语言,而且发展了思维能力,这就将语言学习、思维能力与品格培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四、结语

不难看出,小学英语要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一种灵活、开放的课程体系,从使用统一课本,转为学校选择多元课程资源。教师需要大量有助于发展学生社会文化素养、思维认知方面的视听、阅读材料,需要各种戏剧、韵诗、歌曲等各方面的课程资源,还需要涉及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任务活动,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目标,还需要在评价与测试等多方面进行相应改革。

猜你喜欢

英语教育核心素养
中职英语教学中对交互式英语口语的巧妙应用
中职新生英语教育之我见
大专院校英语教育的创新模式探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