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无边界课堂”的教与学

2017-03-24王小洪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科学课教与学美术课

王小洪

课堂的无边界。“無边界课堂”是指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学科的渗透和融合,促成思维的跨越和创新,进行资源重构和整合的新型课堂模式。这种新型课堂,既可以是真实的常态课堂,也可以是网络化虚拟课堂,还可以是现实世界的生活课堂。在学校,课堂的界限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学校的围墙成了学生美术课的学习天地;运动场成了科学课、数学课的学习乐园;图书馆、楼梯角成了语文课的学习场所……总之,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空间,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地方。

课程的无边界。美术课上,学生根据自己画的作品,配上优美的语言,在美妙的音乐中朗诵或介绍,这是美术、语文、音乐课的完美结合;教室的小花盆里,每个学生都挑选了种子进行栽培,他们精心设计了表格,记录天气情况,统计施肥、浇水的次数,创建种子的生长日记,这是数学统计、生物观察、语文日记等全方位知识的运用,突破了传统课程的学科边界。

教与学的无边界。在传统课程思维的影响和现行教育体制的制约下,教师和学生难以脱离“传授者”和“接受者”的关系。“无边界学习”的教与学,致力于模糊两者之间的界限,让教师和学生成为学习共同体,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不再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而是追求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注重评价的多元化、生成性和激励性。比如,科学课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动手完成实验;语文课上,教师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同写一篇作文。教师有不懂的可以向学生请教,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质疑提问。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身份是模糊的,教与学的对象是不限定的,课堂是生态的、活化的。

(摘自《中国教师报》2016年10月26日)

猜你喜欢

科学课教与学美术课
楷书的教与学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难忘的科学课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美术课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
找蜡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