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政治核心素养
2017-03-24李思春
李思春
【摘要】 新课程改革中素质教育深入贯彻实施,核心素养成为新热点和趋势。高中政治课堂作为德育的主阵地,不断丰富培养核心素养。课堂是核心素养由理念转为现实的载体,研学问题设计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和基点。本人从教学实际出发,注重体验式教育,认为研学问题设计应围绕主线,培养学科知识素养;接地气,培养理性思考素养;有意义,培养人格品质素养;步步为引,培养创新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课堂研学问题成为师生精神相遇的地方,回归教育本质,获得终身发展的品格与能力。
【关键词】 政治核心素养 政治生活 研学问题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2-105-02
一、研学问题设计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我们的课堂教学由关注学生基本知识技能转向关注课堂核心素养的培育。政治课堂教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政治生活》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必修二模块,包括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府、政治制度、当代国际社会等四个核心概念。该课程引领学生感悟政治现象、政治知识,运用政治学科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社会问题,提升个人素质,关爱社会和家国情怀,培养政治制度自信和公民意识素养。政治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师生精神相遇的地方。
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到他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从南宋时期的大学问家陆九渊提出了“为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再到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众多教育家关于教学的论述都渗透着重“问”、重“疑”的思想。我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时间还给学生,让问题成为中心,使过程走向成功。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由理念转为现实的载体,研学问题设计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和基点。在政治生活课堂教学中,我们依据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以学生生活实践为依托,依靠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实际,设计一系列的创造性和启发性的研学问题,关注教学目标过程的有价值和有意义,回应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
二、《政治生活》研學问题设计现状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区全面展开“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以研学案为载体,以研学问题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方式。这一模式在实践中已取得重大成果。实际上,反思我们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研学问题的设计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主次不分,强求面面俱到,甚至出现学术界认为的“伪问题”、“假问题”,仅止步于“答案是什么”、“为什么”,缺乏探究价值和意义,缺乏合作、交流的必要,学习任务式,习题化,就题论题,直奔结论,基本能在课本中找到现成答案,学生善答题而不善于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状态得不到激活而长期处于“冬眠状态”,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低下,最终影响了政治学科教学效度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更不可能得以培养及提升。
三、核心素养引领下《政治生活》研学问题设计策略
核心素养是教育之魂,培养政治核心素养从科学的研学问题设计开始。知识源于问题,任何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都可能成为点燃学生思维的一根导火线,学生思维随着一个个活灵活现的问题展现和深化。这时候是学生觉得豁然开朗,能够很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其的全面发展好时机。这意味着,科学的研学问题设计,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子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点。那么,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如何能巧妙地设计研学问题呢?问题的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在充满民主理性气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终身发展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回归:围绕主线,培养学科知识素养
培养政治核心素养,首先是回归教育本质,涵养政治基础知识要点和构建知识体系。每一课每一框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都有自身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很重要的依据,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指引方向。因此,我们创设问题情景,提出相对应的问题时,必须紧紧围绕这条知识体系主线,把创设的情境和根据情境提出的相关问题限制在某个教育教学内容上,否则就偏离课程标准,甚至教学重点难点目标都无法落实,不能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把握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第八课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这框题时,结合教材内容,围绕“中美关系”这一背景材料笔者设计了四个讨论题目 :1.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对“美国插手南海”提出严正交涉?2.之前中美为什么能合作?如今美国为什么要插手南海?3.由于南海问题,你觉得未来的中美关系会走向何方?理由是什么?4.面对美国插手南海事件,你认为我国政府应该怎样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又该如何做呢?这四个问题始终围绕国际关系变化与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而展开,而这些内容恰好是本框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要通过探究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须先自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理解国际关系的内容与基本形式,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问题展示一条主线,促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不仅能激发学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也会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样设计,回归教材基本要点,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深厚的依赖感和归属感。
(二)酝酿:设计接地气,培养基本技能素养
培养政治核心素养,其次是培养学生在掌握政治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这些已有学科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设计探究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生活化与可操作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总是轻易地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拿来探究。如果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这样根本没有讨论探究的必要;如果太过于深奥,学生无从下手的问题也无探究的必要。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在学生的经验和能力范围之内,注意问题设计的可操作性和灵活多变,让学生有言可发,有话可讲,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教学中第四课第一框题 《政府权力:依法行使》的时候,一开始我们设计这样三个问题:1.政府依法行使什么权力?2.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使权力?3.政府怎样来依法行使权力? 这三个问题过于简单直接,完全没讨论探究的必要;学生根本无法操作,更难于激起兴趣。
试想我们这样创设一个情境:播放视频《卖西瓜老人,老泪纵横为哪般?》,视频主要内容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小贩)因被城管没收了自己的西瓜而在街边伤心地哭泣,众人围观,记者正在采访老人。视频停止的那一刻,学生脸上表情复杂。我们再继而提出问题:1.城管人员执法的目的是什么?2.假如你是这个老人,你怎么看待这件事?3.假如你是旁观群众,怎样看待这件事?4.你认为城管人员应该怎样行使权力?5.出现暴力执法的原因有哪些?这样的问题一抛出,学生讨论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一发不可收拾,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培养学生共同素养。这些情境与问题设计环环相扣,扣人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所以,设计的探究问题不仅要深浅适当,而且还要有实际的可操作性,灵活多变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使他们关注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运用,在参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获得人格的全面发展。
(三)沉淀:设计有意义,培养人格素养
有意义的研学问题设计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个体意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合作共赢、言行一致的人格素养。用贴近学生的富有现实义的素材或突破学科本位选取其他学科中的相关现象与理论承载知识、活化知识,会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易入手、有认同感,就更能激发考查、探究的动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意识。研学问题设计的素材选取生活和社会性素材时要注意从小处入手,从大处着眼。所谓“小”,是指不起眼、较平凡,但要具体、典型;所谓“大”,是指具有时代感、反映社会动态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题重大、意义深远。
比如,在教学《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时,结合当前时事热点政治,反腐进入高潮这一时代背景,我首先组织学生表演小品《还有我知道》,再引导学生针对小品思考两个问题:1.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2.国税局某科科长的监督靠的是什么?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什么?趣味性极强的小品表演,在情感与理智的协调发展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热烈讨论,积极发言,掌声和笑声源源不断传递着学生的思想、人格和能力的升华。这样的研学问题设计,培养了学生思想、人格、态度、政治核心思想和思维方法素养,全面发展健全人格。
(四)升华:设计层层诱导,培养创新实践素养
培养政治核心素养,还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到融会贯通,培养创新素养。课堂讨论探究是一个静态和动态有机结合的复杂的过程。课堂上,几十个头脑都在思索,各有各的见解。作为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讨论和探究,使其朝着既定的目标在前进,又不断地迸出思维的火花和创新理念,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研学问题时要注意步步为引,层层诱导。
例如,在上述课例中,学生在已有政治知识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就有学生提出问题:政府是否有了全面制约和监督体系,腐败行为就不再有了呢?此时,教师没有直接回答学生,而是再进一步提出问题:导致腐败最关键的是什么原因?从而把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转化为学生共同的讨论和探究。“是收入不高吗?是官员个人政治素质不高?”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地问:此外,还有哪些原因呢?至此,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腐败问题关系到经济、政治、文化、个人等方方面面。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让官员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你觉得治标又治本的关键是什么呢?作为普通公民,我们能够为国家反腐做什么呢?这一随机应变的诱导,使学生明白了国家大事,匹夫有责,树立了正确的学科素养意识。只有通过教师的善问,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思想上、情感上、话语上的亲密交流。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向既定规律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正是政治课堂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中学生正在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也正在培养终身发展的品格和能力的最佳时机。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全面核心素养,把知识与技能放在真实的情境中,精心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情境及其问题设计,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真正做到用心去参与、敢于去尝试、乐于去展示,享受学习的快乐和充实。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达到认知、情感与素养的和谐而充分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康敏.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课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
[2]辜伟节.“自主 导学”:课堂教学变革的核心主题[J].中学教学.2016.1.
[3]王伶.高中政治问题教学法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
[4]陈文学.“问”出精彩课堂—高中政治课堂问题设计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3.30.
[5]王翠平.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策略研究[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3.19.
[6]李国雄.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析[J].广西教育,2014. 2.
[7] 彭兴晓.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问的价值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4.1.
[8]教育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