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新授课课堂教学中图像史料运用探析
2017-03-23曹文垒
曹文垒
【摘要】图像史料相比于文字史料的记述,能更细腻、生动、直观、形象的表述历史,在初中历史新授课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图像史料,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图像史料 教学价值 新授课课堂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22-01
一、图像史料的定义
华东师范大学沈敏华教授指出:“图像史料, 亦可称为可视史料或影像史料, 主要是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但广泛的说, 它还包括珍藏于博物馆的大量文物、遗址遗迹、碑刻、建筑、图画等实物和摄影照片以及影视片、纪实片等能够提供图像、呈现或传达某种历史理念、产生视觉感知的对象。”
二、图像史料特有的教学价值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特点,只能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史料去认知、想象、感知历史。对于初中生来说,依靠庞大繁复的文字史料对某一时期的历史形成印象是困难的,而图像史料能细腻、生动、直观、形象的表述历史,能把具体的历史事实还原到学生眼前,给学生更大的视觉冲击感和现场感,强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与感知。
三、图像史料在新授课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把课的类型主要划分为:学习新教材的课和通过主题活动,检查和校正知识、技能的课。就是通常所说的新授课和复习课。新授课的结构通常是:导入、教授、小结、巩固四个环节。在新授课课堂教学中,笔者运用图像史料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导入环节,利用图像史料,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导入环节无疑是引发学生整堂课兴趣点的关键,相比于语言、文字,有“情节”、“内容”的图像史料具备更强的吸引力,可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历史,增强历史认知的时空感。
在川教版七下《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一课教学时,笔者分析课标要求后,决定整合教材,围绕“海洋”主题设计教学。为了把学生兴趣点、注意点引入到“海洋”这个主题上,在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中国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式》一段影视史料视频。
同时,我提出问题:“六百年前,有一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中国舰队在大洋上劈风斩浪,航行万里,架起中外人民友好交往的海上桥梁,这些远航行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在导入使用这段图像史料,起到了激趣,渲染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情绪的作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顺利导入新课学习。
(二)教授环节,利用图像史料,启发学生思维,突破重难点
在教授环节中,图像史料的运用可做到非常灵活、浓墨重彩。如可利用图像史料,帮助教师讲明历史时段分期、主要特点、历史地位等;也可以帮助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还可根据图像史料讲解历史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
(三)总结环节,利用图像史料,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认知能力
图像史料还可以用作总结环节,帮助学生归纳、概括一课的知识,完成宏观—微观—宏观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历史学习的认知能力。
(四)巩固环节,利用图像史料,编制试题,巩固新知
巩固环节是把课堂所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关键一步,一般通过课后作业来实现,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如笔者利用图像史料《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势图》编制试题,作为作业。
【试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势图》,回答: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组合正确的是:( )
A 三国同盟: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B 三国同盟:英国 日本 俄国
C 三国协约:德国 塞尔维亚 意大利
D 三国协约:英国 法国 美国
【2】图中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
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 B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C北约和华约建立 D 欧洲共同体建立
从近几年各地历史中考试题来看,图像史料試题已然成为考查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布置作业环节,老师一定要重视利用图像史料编制试题,对学生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赵亚夫总主编.历史教学课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