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综合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2017-03-23张湘锋
【摘要】本文以应用型本科综合实践课程评价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了应用型本科综合实践课程评价的背景,结合应用型本科办学特点,总结了其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不足,在对其不足的思考中,试图加强应用型本科综合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为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质量指出一条前景广阔的出路。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综合实践课程 评价体系
【课题项目】项目名称: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与实践教育研究课题《应用型本科综合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04-02
1.应用型本科综合实践课程评价的背景
社会随着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疾速发展对各类高素质的年轻人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怎样向社会更好地提供各类高层次的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为培养“应用型”的高层次的人才,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出现的具有其高度自身特色的办学模式。除此之外,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加大了综合实践课程的比重,对于河南省典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黄淮学院来说,综合实践课程的平均比重占总课程的46%。因此可以看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综合实践课程拥有重要位置。但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干扰,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莫过于怎样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质量,而加强其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评价更是其关键之所在。
2.应用型本科综合实践课程评价的特点
要加强课程评价,首先需要有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条件。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单单需要真实、客观和立体地呈现出教学的效果,其施行准则更是需要浅显易懂,并且还需要满足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2.1综合实践课程评价指标展现能力培养
培育“应用型”、高层次的毕业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对社会负责的的首要体现,所以组成综合实践课程评价指標的元素需要显示出其本身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设计实践课程体系时也需要以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为依据,学生学习课外专业知识的需求早已不只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范围。所以本文中谈到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但需要用来衡量教学质量,还包括评价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课堂内外学习结合紧密度的指标。
2.2综合实践“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思想
出于社会需求多元化人才的考虑,应用型本科高校提供给学生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的教育服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体现了学生发展的目标、社会活动方式和职业倾向的特点。[1]通过这些学习,学生逐步实现了自身的发展目标,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体现了高校“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思想。
2.3综合实践课程评价指标关注学生发展
高等教育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质量不仅只体现在教师的课程教学中,也在学生自身不断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得到呈现。课程教学更应体现在教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否能适合企业的需求等,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向学生灌输理论。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稳固的专业理论,还需要灵活的动手能力以及优秀的职业潜能。
3.应用型本科综合实践课程评价的问题
3.1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
近些年才提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这个概念,所以各方各面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所以有些实践课程评价模式还是应用老一套理论课程使用过的。评价过程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主观性强,客观因素多,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与偶然性,评价的方法也是与理论课程如出一辙的单调,还缺少与之结合的监督管理办法,由此评价信息的收集工作的难度将随之增加,分析、处理数据的工作时间也随之增长,可信度也随之降低,评价工作也由此变成一项繁杂被动的工作。[2]
3.2评价不完整,学生不主动
当前往往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去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缺少有效性和客观性。考核方式中除了传统的毕业论文与实习一向拥有其独立的考核方法之外,其余的实践课程因其大都与理论课程相结合,所以,实践课程的成绩也是计入理论课程成绩中去,缺少其单独的考核成绩。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依托于课堂考勤、实践的最终结果和实践报告为主,缺少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考核,更不必说去发掘学生的动脑与动手的能力,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倾向上的考核。这种仅浮于表面现象的考核方式很难培养学生学校中的实践与未来工作的对接。还容易引起学生轻视综合实践课程,不能主动和积极的参与进来。
3.3教学效果的评价缺乏规范
依旧有相当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存在着只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而忽视实践课程,把实践课程当作理论课程中的一部分来对待,没有与之相结合的用来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也缺乏有效的监控教师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使得很多高校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只能依附于理论教学评价的模式,把教学计划的进度表和教学文件的完整度等方面当作重点进行评价。最后只会导致不重视实践课程教学的评价,以至于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课程教学的总体质量产生影响。
4.应用型本科综合实践课程评价的思考
前文中提到了应用型本科综合实践课程评价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除了要发扬传统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评价的优点之外,还要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色来改进对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构建全过程的动态指标体系。
4.1构建实践全过程动态指标体系
以往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仅拘于课堂教学的这个步骤,并且之前一次制定完成关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各项考核的指标之后,几年之内大致上不会有新的变化。[3]然而社会需求具有更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所以在进行评价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的时候,不适合长时间使用相同的指标,拘泥于只对其中的一个步骤进行评价,应当建立一套能够适用于于实践课程教学整个过程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借鉴PDCA循环模型的管理思想,如图所示,应用型本科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但包括课堂教学的步骤,还要扩大实践课程评价的范围,应该有以下四个环节:endprint
(1)计划(P):结合高校定位、社会需求来制定与之相符合的培养人才的计划、预期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各类教学效果的评估指标、教学文件、教学制度等。
(2)实施(D):高校及教师以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教学文件与制度、各类教学效果的评估指标为依据,监控教学过程及效果。
(3)检查(C):对收集来的各种教学、社会企业需求人才的信息,通过统计、比较和分析做出相应的分析报告,将其中的微观信息直接反馈到教师个人进行改进,将分析报告中的宏观信息作为调整计划(P)的根据。
(4)总结(A):根据检查(C)环节情况明确教学过程中偏离教学标准的各种因素,及时反应,并进行有力的调控,使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一个闭环的系统。
4.2加大实践课程教学的评价比重
除了上述提到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步骤需要考核评价,还需要对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加大评价的比重,其中包含实综合践课程的教學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实践场地的环境建设及队伍的管理、进行实验的情况、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学习效果以及课余时间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设实践的情况。期使出现一个崭新的由学生参加、教师指导、课堂内外全过程实践的实践课程教学考评价模式。
4.3增加教师自身实践的评价指标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是基于研究成果与技术的教学。综合实践课程所倚靠的技术层见迭出,理论的更新与淘汰都非常快,需要教师时常加入到与企业的研究与生产中去,以确保能够使学生获得与社会需求对口的能力。依据国外的经典案例,大致都是选择让教师到企业中兼职或者每隔一两年就到企业去工作一段时间的方法,来确保教师工作的实际经历与企业需求不脱节,但是我国大部分应用型本科的现状是许多教师缺乏接触和了解现实中企业需求的关键,从一所“学校”走入另一所“学校”,增加这样的指标是为了引导教师找到方法自觉地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真实的需求,保证所授知识不与实际脱节。
5.总结
应用型本科的出现契合了我国高层次教育的发展趋向,填补了社会中应用型人才的空缺,可以说应用型本科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教育中存在着刻不容缓的问题,尤其是综合实践课程的薄弱束缚了应用型本科更好的发展,因此通过研究总结应用型本科综合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灵活的评估,是提升应用型本科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邓佳佳.浅谈应用型大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标准[J].明日风尚,2016(16):238.
[2]温恒福.大学教学质量的概念、问题与改进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0.
[3]胡良贵.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5):76.
作者简介:
张湘锋(1979.09-),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学、艺术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