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

2017-03-23刘秋艳

关键词:政治环境思想

刘秋艳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

刘秋艳

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促使新的文化形式快速传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中国教育呈现多元化。新媒体环境下,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微博等新媒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能促进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沟通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实践意义。

新媒体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梦而努力。中国文化大发展促使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充分融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同国家的文化之间相互并存,使得文化呈多元化格局,大学生群体的多元价值观形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不仅思维活跃,而且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对于新媒体技术更是充满好奇。如QQ、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特别是微信,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非常高[1]。新媒体环境下,应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形成开放性的教育格局[2]。对于高校而言,基于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多元文化

信息时代,网络为各种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各国的思想观念、文化内容都在向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形成了多种异质文化,对高校文化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3]。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应充分认识新媒体环境、多元文化环境,利用新媒体技术使大学生通过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互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认知。应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运用新媒体技术建立思想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平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4]。

(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要打破隔离模式,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文化领域中,在保留传统文化特质的前提条件下形成新的文化、新的思想,与中国的主流文化融合在一起。运用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融合多种文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多元文化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扩宽大学生的视野。而新媒体技术能将多元文化以不同的形式传递给大学生,使其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各种文化形式和内容,从而认识到文化传承不仅是文化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传播可以促进大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向社会化方向发展,为大学生承担起文化传统的责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6]。

(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新媒体加速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大学生在接收各种异质文化的同时,其思想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动摇。大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敏感度非常高,对文化活动有极大的自由选择度,不同思想价值观的渗透容易使大学生陷入信仰危机。由于基本价值判断力的丧失,大学生的主导意识形态有所动摇,使其难以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自信心。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的传播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对原有的道德规范形成了冲击力。中国文化具有历史性,是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历史的积淀。新媒体文化环境下,多元价值观快速传播,对中国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传统价值观被推向传统文化的边缘。大学生如果不能充分地认识传统文化,那么在接受多元文化时就会失去判断力,导致道德判断力缺失。无论是在价值取向上,还是道德评价上,都会呈现出茫然的状态[7]。

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从文化引导的角度出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多元文化环境下,高校更应该承担起主流文化传承的责任,让大学生具有接受多元文化及判断文化的能力,做到有选择性地吸收文化[8]。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文化的传承,能使大学生从符合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保留文化传统特质的基础上对文化进行创新。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新媒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新形势下,文化内容伴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且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文化具有全方位和多样化的特点。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文化载体的作用,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文化引导。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所产生的文化不同,呈现的形式也存在着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教育传播形式,丰富文化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同,其教育程度以及教育效果就会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文化形式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特别是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者的文化信息以多种途径进行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不断地进行优化、创新,以满足大学生的各种需求。新媒体技术是基于网络的普及应运而生的,应利用新媒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为大学生建立多层次的心理沟通平台。如建立以学院为单位的心理联络网络、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联络网络、以宿舍为单位的心理联络网络等等,并利用校园网将各个层次的平台连接起来,形成全面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每一个网络都由专门的心理联络员负责,他们在网络上及时传递所发现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还可以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大学生进行实时跟踪、动态化管理,从而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9]。

(二)充分利用校园网构建信息共享空间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园网是必不可少的教育信息传播工具。网络具有开放性和信息共享性,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信息传播,学生只需登录网站就可以共享网络平台上所传播的各种信息,进行平等交流。网络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充分交流,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所有登录到网络平台上的大学生都可以展示自我,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10]。校园网已经成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力工具。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媒体环境下,应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调整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挥教育引导作用,让大学生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高校应以校园网为平台构建网络社区,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破传统的说教局面,以更为生动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发挥引导学生的作用。如在网络社区上组织辩论赛、座谈会、校园征文活动等等,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坚定自己的信念。在网络社区上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从而使艰涩枯燥的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易懂。以校园网络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吸引大学生在网络上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大学生在体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知识性、教育形式的趣味性的同时,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三)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的优点在于,所有的信息都是以博文的形式呈现,而且能够长时期保留。微博属于网络平台上的专属空间,博主具有自主权,可以传播自己的思想观念,也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微博,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空泛乏味,使其更具有实践意义。特别是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更倾向于社会经济,往往忽视了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讲,所能够接触到的社会现象对其极具影响力,一旦产生思维定式,就很难改变。现在的大学生充满着竞争意识,他们乐于接触新奇的事物,希望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以获得竞争优势。大学生以微博为平台即时了解社会动态,因此,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微博进行全方位覆盖。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开通个人微博,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将大学生所关注的焦点制作成动画视频播出,以提高大学生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大学生的需求出发即时地更新微博信息,以切实地发挥思想引导作用。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经济压力以及生活压力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积极主动地接触大学生,与他们平等相处,博得他们的信任,构建微博沟通模式,以通过与大学生之间的微博交往来了解其心理需求[11,12]。

三、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变得更为便利。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充分发挥校园网络以及各种网络社交工具的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传播,并根据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对教育形式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1]邹慧,徐志远.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6(2).

[2]张爱华,王振刚,宋雪峰,等.新媒体技术与环境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3]王晓彤.浅析多元文化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8).

[4]谢宏忠.文化多样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回应[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5]邓丽芳,傅星雅,裴蓓,等.新生代大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六所高校的调查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5(6).

[6]路海华,孙丽娜.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文化传承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6(3).

[7]朱佳隽.大学生传统文化价值观现状及教育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

[8]饶育蕾,李明新.大学生文化价值观调查与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3(2).

[9]王湘云.试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4(10).

[10]孟宁.基于校园网的信息共享应用平台构建[J].图书馆学刊,2013(4).

[11]廖秋子.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初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

[12]陈娓,付小园.微博文化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2012(11).

(编辑:刘姝)

G641

A

1673-1999(2017)09-0106-02

刘秋艳 (1984—),女 ,硕士,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2017-06-19

猜你喜欢

政治环境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思想与“剑”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