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走班制”的研究
2017-03-23河南省实验幼儿园方明荣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 方明荣
对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走班制”的研究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 方明荣
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本研究选取省实验幼儿园小班的5个班级建立教学互助小组,让教师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某一领域组织教学活动,实行教师“走班制”,并对此进行全程跟踪研究。
一、研究缘起
2003年,我国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此次改革的宗旨是“为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走班制”学习成为我国此次改革的重要借鉴之一。但是教师“走班制”教学模式一直没有引入幼儿园,主要是因为幼儿园目前的教育教学模式属于全科教学。研究者尝试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实行教师“走班制”,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缓解教师职业压力,为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走班制”教育教学模式在我国一直是中小学乃至大学的一种基本教育模式,但进入幼儿园的先例很少,因此开始研究前,我们进行了充足的知识及经验准备。相关研究人员大量阅读 “走班制”的相关文献及研究资料,深入了解“走班制”教育模式内涵;组织相关教师培训,确保参与研究的教师能够深入理解“走班制”教育教学模式,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深入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为研究的开展作好准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因此,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中,我们以5个小班中的幼儿为观察对象,以五大领域为划分依据,选取5位教师依次在各个班级中进行集体教育教学活动,“走班”上课。通过不断的反思与回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三、“走班制”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成长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维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因此,我们也以此来衡量教师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中的成长。
参与“走班制”的教师通过三年的“走班”过程,各方面都有所成长。一位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写道:“每个班的孩子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的反应不一样,在遇到老师的提问时出现的状况也不一样,我不禁感慨,这个‘走班’上课真的很考验老师的反应能力。”通过反复上课、调整的过程,教师变得“术业有专攻”,能够集中时间专心研究一个教育内容,教学效果越来越好,同时教师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备课、教研、上课越来越得心应手。
四、总结与反思
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 “走班制”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具有可行性,教师专业能力明显提高,幼儿也接受到了更加专业的教育,特别是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当然,我们也面临许多问题,比如,“走班”教师对各班级幼儿的情况了解不全面、深入,课程时间安排较难衔接和协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调整研究模式与方向,把问题拆分细化,同时也为他人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对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走班制’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B141600018)
(责 编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