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且读且行 朝向光明

2017-03-23永城市第二小学王献岭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读经孝经永城市

永城市第二小学 王献岭

且读且行 朝向光明

永城市第二小学 王献岭

2007年5月的一天,那是我到永城市第二小学上任校长的第一天,中午,放学的时候,我站在校门口,目送着从我面前匆匆而过的一个个少年,心想:人生百年,基于小学,我来了,能做些什么呢?

我萌生了一个拂之不去的念头:校园,应该也必须是溢满书香的校园。书香,或许一如人们成长中须臾不可离的空气、阳光、水一样,一直相伴着我们前行。此念一生,情不自禁……我们将学校特色发展的主题确定为:读好书,诵经典,营造书香校园。

为了让师生有一个手捧之、口诵之的合适文本,学校成功开发校本课程 《古诗文经典诵读精粹》(上下册)、《少儿语言学习综合教材》(上下册)、《新教育晨诵诗》(上下册)、《幼儿经典诵读读本》《永城故事》(上下册)。

2014年端午节,我去郑州中原读经中心诵读了3天的《孝经》,被吸引,被感动。后来在暑假里,组织教师30余人,分批到那里诵读《孝经》。接着,我又到安徽绩溪,参加了“《论语》一百黄山营”活动,真正的改变由此开始……

30天的《论语》诵读,是我人生中最纯粹、最充实、身心最舒展、最愉悦、最有收获的日子。

在这段日子里,我在全营所作的近乎即兴的演讲《知耻而近乎勇》,打动了全体营员。

2014年秋季开学,我校拟定了诵读路径:一年级《弟子规》,二年级《三字经》,三年级《大学》,四年级《孝经》,五年级《道德经》,六年级《论语》。诵读过程:读而知,知而行,行而成,成而善。按照读、知、行、成的顺序,由领导读经到教师读经再到学生读经,全面启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诵读。

首先是教师读经,从周一到周五,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规定了各教研组诵读时间,参与人数及诵读内容由组长详细记录,一周一汇总。其次是学生读经,每天早读前10分钟、周三早读和第一节课,是学生诵读经典时间。每个班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诵读内容。早晨,朗朗的书声成为学校最美妙的旋律。

为了满足师生热爱读经的需要,我们成立不同的读经兴趣班:教师子侄班、教师读经精英班、年长读经班等。他们在固定的诵读之外,增加诵读时间。目前,已完成 《弟子规》《孝经》《大学》《论语》《道德经》等经典的诵读。

长期的诵读,许多师生都能把经典熟读成诵,为了记录这些成果,我们实施了“包本录像”活动,每位老师选择已背熟的经典,整本背诵并录像,刻成光盘。自2015年6月1日起到现在,学校138位老师,已有131位完成了包本录像。为了防止遗忘,2016年春季又开展了“温故知新”活动,把已经包本录像的经典,再次对着摄像机温习一遍。

2015年年初,我们在诵读的基础上,开启了践行传统文化的活动。升旗仪式上,组织学生齐诵《弟子规》《孝经》等经典章节;班会课上,结合《弟子规》《大学》《孝经》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制定主题,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办黑板报,准备发言稿;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学校利用展板进行宣传,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大讲堂、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等活动。实践证明,把经典诵读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是一种有效的德育途径。诵读经典后,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语言变得灵动了,常常妙语连珠,写作文也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教师们在诵读经典过程中,教学水平越来越高,不少教体局、兄弟学校慕名前来参观学习。永城市第二小学的教师经常受邀到湖南、湖北、安徽、福建、北京等地讲学,展示师生诵读成果。

(作者系永城市第二小学校长)

(本栏责编 欣 航)

猜你喜欢

读经孝经永城市
唐文治读经救国论的思想历程与发生机缘
《孝经》在儒家经典体系中的地位变迁
——以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讨论中心
永城市
《孝经丛书》与《孝经总类》异同考
——从明代朱鸿《孝经》类编著来看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研究——以永城市为例
《孝经郑注》辑本三种平议
材料作文“读经热潮”讲评
永城市
生查子
再看读经:科学读经 品味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