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2017-03-23顾文娟
顾文娟
摘 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应用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小学学习中要考虑如何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应用题的教学,下面谈一下老师要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小学;应用题教学;教学方法
在小学学习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现在课程标准要求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老师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制订教学计划,让学生在能够将课堂上的文化知识与生活中的有关情景联系起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本身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比较容易上心,所以,在小学应用题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事物或者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例如,在讲解单价×数量=总价类型的题时,老师可以先拿手中的粉笔进行举例,如果买一根粉笔,需要1角,那么一盒有12根粉笔,买一盒粉笔需要多少钱,这时候,学生就会结合自己在生活中买东西的例子进行联想,得出结果,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有信心学习应用题。老师可以用刚讲过的方程进行导入。设总价为x,则可以列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式。让学生明白方程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事实证明: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接受能力,将数学生活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把解决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中
应用题的教学涉及计算的教学、概念的教学以及其他知识的教学,综合性比较强。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复习到数字的四则运算、方程的运用,让应用题可以转化为四则运用或者是方程的形式来解答。
应用题本身就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题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如,讲到追击问题时,快速车赶上前方慢速车所用的时间。这个应用和对时间和速率的计算就构成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再是单纯的数字计算,也不是单纯的速率和时间之间的转化,是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个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培养了数学思想。在学习和练习应用题时,学生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转化为数学中稍微复杂的计算,与头脑中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例如,上面刚提到的追击问题的讲解,已知慢车的速度为60km/h,快车的速度是70km/h,车身可以忽略不计,两车之间的距离为20km,则快车赶上慢车的时间为多少?这个过程就是将数学知识和现实情景相结合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老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题目中寻求以前学过的知识,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对实际问题的一个探索过程。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锻炼学生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引入开放性试题
开放性试题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大脑也在不断丰富。新课标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开放性的试题,开阔学生的大脑,例如,在讲到蓄水池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将进水口的排水速度和出水口的排水速度都告诉学生,池子的体积也告诉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这时候学生会想只开进水口,关闭排水口的时候,池子注满水需要的时间是多少?也可以当入水口注入一半水的时候,排水口打开,需要多长时间,池子能注满?也可以将入水口和排水口同时打开,池子什么时候能注满?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愿意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思维拓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
四、注重教学设计,促使學生自主探究
好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更开心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让学生跟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然后再出一些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等学生解答完毕后再增加例题的难度,有的学生能解答出来,有的解答不出来,这时候可以让解答出来的学生讲解一下他的做法,老师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建立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总之,应用题的教学,要求老师在熟练把握教材之外,能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莉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陈加怡.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1(35):170.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