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盈盈清水来润泽千万家

2017-03-23徐新军张璐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7年1期
关键词:甘肃省饮水供水

徐新军++张璐

杏花春雨,是人们心目中的江南。黄土沟壑,是多数人印象中的西北。造成这种截然反差的决定因素,无疑是水。

水,对于身处西北内陆的人们,有着江南人无法想象的特殊意义。

深入内陆的甘肃省,尽管有温润如玉的甘南草原,有祁连山雪峰滋养的片片绿洲,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特别是甘肃中部地区,年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1%。

干旱缺水,水苦水咸,已经让这里的农民煎熬了太多年!经水利部门2004年和2009年两次调查评估,甘肃省农村人口中饮水不安全人口达152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2%。

党和政府一直牵挂着饮水困难的农村群众。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大规模集雨水窖建设,到2000年推行的人畜饮水解困工程,让群众吃上水一直是甘肃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

2005年,国家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甘肃省委、省政府连续9年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列为为民承诺的实事之一。截至2015年年底,甘肃省累计投入资金98.6亿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6069处,水窖、小电井等分散供水工程8.17万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05年的25.8%提高到2015年的80%,彻底解决了纳入规划的152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及规划外81万人的饮水不稳定问题,在甘肃民生水利的辉煌画卷上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河注水”传说的现代演绎

在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天水市,坊间一直流传着“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秦末汉初,由于连年的征战和干旱,当时的上邽城一片残垣断壁,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天河之水倾泻而入地面裂开的一条大缝,形成 “天水湖”。湖里的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后来,汉武帝听到这个传说,命令把要新设的郡建在上邽北城的湖旁,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传说寄托着当地居民对水的美好期望,实际上反映的是天水缺水的历史事实。”天水市水务局副局长裴具田告诉记者,“2005年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启动时,天水市农村供水设施简陋,自来水普及率很低,群众吃水非常困难,大多数地区农村群众直接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受到严重污染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今年49岁的赵会满,家住天水市麦积区渭南镇王李村,在赵会满的成长记忆里,吃水一直是家里的大事。他十几岁就开始每天下山排队担水,担来的水不仅口感很差,也不够用。2015年11月,赵会满家的扁担永远“退休”了。“自来水不但接到院子里,而且24小时都有水!”赵会满拧开水龙头,哗哗流水的声音好似跳动的音符让他脸上显得十分兴奋。

对于麦积区渭南镇霍岘小学的孩子们来说,自来水通到校园里,意味着费力从蓄水池压水的日子与他们渐行渐远,郎朗的读书声、清脆的欢笑声开始交替回荡在这座山区小学的校园上空。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憑借靠近麦积山石窟景区的地理优势,麦积区麦积镇贾河村的村民纷纷建起了农家乐。有了24小时不间断的自来水,村民家里和开办的农家乐全部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不仅方便了自己的生活,还大大提高了农家乐的吸引力。

麦积区渭南供水工程管理站坐落在一面山坡之上,这里环境幽美、设备先进、管理高效,与周围满眼的丘陵沟壑格格不入。

天水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总站站长王学勇告诉记者:“针对当地水质较差的水源特性,渭南供水工程引进了甘肃省最先进的RO膜水净化设备,并通过全自动无线运行控制系统对水质、水量进行全天候监测,为水质安全上了双保险。”

“用上洁净的自来水后,当地氟斑牙病、大骨节病、肠道传染病等疾病发生率大幅度降低,户均年节省医药费支出1000元左右。”麦积区水务局副局长马鹏飞说。

“山里头陡不过大关山,川儿里干不干张家川。”张家川是天水市下辖的一个回族自治县,虽然叫“川”,其实并没有河,是一个典型的干旱缺水县。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甘肃省水利厅、天水市水务局的大力支持下,从2008年开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陆续建成了以东峡、石峡两座水库为主要水源,以六道梁为重点的跨乡镇、跨流域,覆盖全县的六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群众彻底告别了肩挑畜驮、集雨饮水的历史。”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水务局副局长马利目介绍。

“以前每天天没亮,就和乡亲们一起去挑水,挑来的水要先倒进水窖经过沉淀后才敢用,一家七口人,加上养了一头牛,用水非常紧张。现在全村都通上了自来水,方便多了。”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棉乡周家村村民高三妮向记者介绍的同时不忘拧开水龙头“显摆”了一下她家的自来水。

“清凉凉的甜水者哎哟,上呀山来吔;阿哥哟阿妹吔,愁眉,愁眉展了吔!”这是曾经长期备受饮水困扰的张家川群众喝上汩汩清水后创作的一首花儿,反映了张家川33万回汉群众实现饮水安全后的喜悦心情。

清水翻山越岭来

在历史上,与甘肃定西紧紧相连的,是连年的干旱、连年的歉收和出了名的贫穷。由于严重缺水,这里的村民连牛羊也不敢多养。清代名臣、当时的陕甘总督左宗棠曾在这里发出“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感叹。那时的定西人最羡慕的地方,不是京城,不是西安,而是不到100公里外的临洮县,因为那里有一条河流——洮河,有水喝,水不苦。

2015年8月6日,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作为甘肃省历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洮供水一期工程跨越洮河、渭河、祖厉河三大流域,穿越西秦岭地、兴隆山、马啣山山地及陇西黄土高原,把清凌凌的洮河水送进定西、白银、兰州等市7个县区的154.64万城乡群众家中。

“以前家家户户要到20公里外的水厂拉水吃,成本高,耗时长,全家人用一盆水洗脸,老人洗了孩子洗,男人洗了女人洗,洗完还要喂给牲口喝,洗衣服是少有的事情……”定西市陇西县双泉乡西岔湾村村民马国瑞今年60多岁,他经历了从山沟沟担水、水厂拉水到盈盈清水送到家的苦辣酸甜, “我们做梦都没想到能吃上洮河水。自来水通到我们村那天,全村人放鞭炮庆祝,像过年一样。”

通水也是陇西县水务局全体职工的总动员令。为了早一天把水接到群众家中,陇西县水务局动员全局干部职工发扬“白加黑”和“五加二”精神,争分夺秒赶抢进度。李志程当时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他连续20多天坚守在一线工作岗位,整天一身泥土,老百姓都误认为他是挖沟的农民工。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是一项由国家补助、省市县配套、受益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公益性工程。由于定西市所辖1区6县均为国家扶贫重点县区,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加之农村群众普遍居住偏远分散,供水管网需要翻山越岭,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定西市水务局农水科科长马龙强说,“定西市各级地方政府、水务部门主动作为,积极整合相关项目,多渠道、多方位、多源头筹措资金弥补配套资金缺口。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2.7亿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75处,共解决了209.92万农村居民和25.89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定西市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任务按期全面完成。”

牵住项目顶层设计这个牛鼻子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否建得成、管得好,让群众长受益,项目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公室高级工程师汪建武在甘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初期就参与这项工作,对此深有体会。

从2006年开始,甘肃省改变了过去农村饮水工程小型分散、低标准、小规模的建设方式,按照“以水源定工程,按水量定规模,总体规划,一次设计,分期实施,大力发展集中供水工程”的工作思路,采取远距离、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和整县、整乡、整片推进的方式,以求长期稳定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让制度先行,依标准工作。随着《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文本》《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试行办法》《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建设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施行,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从建到管,一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建管并重,以建促管,以管为先”是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秉承的基本原则。

“甘肃农村供水目前已实现了向集中式、高标准、大规模水厂供水模式的转变,并在不断提升工程建设水平,配套完善信息化监控系统。”甘肃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副处长刘生杰说。

唱响水利精准扶贫主打歌

面对干旱缺水,脱贫致富就成了当地群众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甘肃省的逐步实施,一下又把这个遥远的梦想拉进了他们的现实生活。在甘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农民解困脱贫致富项目一直是相伴而行。

因为干旱缺水,地里不长庄稼,武威市民勤县收成乡永丰村12社李玉共和妻子王兰花曾被迫在外面开荒生活了6年。2009年,自来水通到村子里,他才搬了回去。这几年,李玉共建起了蔬菜温室大棚,一年的收入少说也有两三万元。

人在山上住,水往沟底流。挑水、驮水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大多数山区群众曾经的生活写照。马成祥是胭脂镇塄干村的能人,2010年村里通了自来水,他马上从外地回村里成立了成祥养殖合作社,现在合作社的年利润在30万元以上。

从2012年起,甘肃省启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双联”行动,40多万机关干部深入全省6220个贫困村,全面帮扶贫困群众,在水利部门的积极协调下,解决群众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成为此次行动的主要内容。

2013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加快贫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并在通渭、山丹、临潭等7个贫困县开展了试点工作。

2015年8月6日,甘肃省召开引洮供水一期通水暨二期工程开工动员大会,正式拉开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建设序幕。截至2016年年底,二期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8.81亿元。

“引洮工程不仅解渴,重要的作用还有济贫。” 甘肃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副处长刘生杰说,“引洮供水工程以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为水源,供水范围西至洮河、东至葫芦河、南至渭河、北至黄河,受益区总面积为1.97万平方公里,涉及榆中、渭源、临洮、安定、陇西、通渭、会宁、静宁、武山、甘谷、秦安等11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区的155个乡镇,总人口约300万人。”

用上了洮河水,多年因干旱缺水而贫穷的白银市会宁县韩集镇袁家嘴村终于在2015年年底整村摘掉了贫困帽。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共减贫525万人口,贫困发生率降低了25.5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2837元。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正是打赢甘肃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2015年,甘肅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制定下发 “1+17”精准扶贫方案。随着精准扶贫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甘肃省建档立卡的1107个贫困村、26万户、11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在2016年优先得到了解决。

哗哗流淌的自来水,不但提高了老乡们的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农村劳动力从以前找水、拉水、背水中解放了出来,很多人做起了打工加畜牧的“两栖”农民。有了稳定的水资源,也使得大规模水产和畜牧养殖成为可能。当地老百姓戏称:我们是赶着牛羊奔小康啊!

“近阶段,我们将按照水利部的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力争通过《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把贫困村、贫困户的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巩固住、稳定住,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向‘安全型‘稳定型转变。”甘肃省水利厅副厅长陈德兴说。

猜你喜欢

甘肃省饮水供水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简易饮水鸟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