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出台国家节水行动计划

2017-03-23赵宏伟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7年1期
关键词:节水型行动计划节水

赵宏伟

2016年10月28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9部门以发改环资〔2016〕2259号文,印发《全民节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分为农业节水增产行动、工业节水增效行动、城镇节水降损行动、缺水地区节水率先行动、产业园区节水减污行动、节水产品推广普及行动、节水产业培育行动、公共机构节水行动、节水监管提升行动、全民节水宣传行动等10部分,共31条行动举措。

《行动计划》出台的意义

目前,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近年来,受经济结构、发展阶段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已成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制约瓶颈,高效合理利用水资源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实施全民节水行动计划的要求,解决推进各行业、各领域节水,在全社会形成节水理念和节水氛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国家9部门联合编制了《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将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领域,城镇、乡村、社区、家庭等各层面,生产、生活、消费等各环节,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凝聚社会共识,动员全社会深入、持久、自觉的行动,以高效的水资源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的出台,为形成“全民节水”的良好社会氛围打下了基础,为“全民节水”的行动指明了方向。

完善节水型生产方式

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用水量占社会总用水量的比例最大,因此在农业、工业等生产领域全面实施节水行动意义重大。在农业节水增产行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4项举措: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完善养殖业节水配套建设等。在严重缺水的地下水漏斗区开展休耕试点,严格限制种植高耗水农作物,鼓励种植耗水少、附加值高的农作物。地下水易受污染地区优先种植需肥需药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在旱作区,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突出农艺节水与工程节水措施集成配套,积极发展集雨节灌,大力推广覆盖保墒、膜下滴灌、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开展土壤水库、集水窖池和设施棚面集雨等工程建设。还要加快牧区水利建设,配套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饲草基地等。

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到2020年,全国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5亿亩;完成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任务,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7亿亩左右。

在工业节水增效行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3项举措:优化高耗水行业空间布局、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加强工业节水管理等。在生态脆弱地区、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超采地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严控新上或扩建高耗水、高污染项目。推动高耗水行业沿江、沿海布局,并向工业园区集中。制定国家关于工业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的鼓励和淘汰目录。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48立方米以下。根据水资源赋存情况和水资源管理要求,科学制定工业行业的用水定额,逐步降低产品用水单耗。探索建立用水超定额产能的淘汰制度,倒逼企业提高节水能力。完善企业节水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节水管理岗位责任制,健全企业节水管理机构和人员,实施企业内部节水评价,加强节水目标责任管理和考核。加快智能水表推广使用,鼓励重点监控用水企业建立用水量在线采集、实时监测的管控系统。

构建节水型生活方式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在人们的正常生活里几乎一天也离不开水。构建节水型生活方式是全民节水行动的重要部分,主要体现在降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促进再生水、雨水、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发挥公共机构以身垂范的作用,加强公共机构节水改造和管理等。

在城镇节水降损行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5项举措:推行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改造、推动重点高耗水服务业节水、实施建筑节水、开展园林绿化节水、全面建设节水型城市等。对受损失修、材质落后和使用年限超过50年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到2020年,在100个城市开展分区计量、漏损节水改造,完成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规模约7万公里,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行动计划》强调,到2020年,缺水地区城市管网漏损率必须控制到10%以下。推进餐饮、宾馆、娱乐等行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在安全合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中水和循环用水技术、设备。2018年起大型新建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的住宅建筑应安装建筑中水设施。鼓励居民住宅使用建筑中水,将洗衣、洗浴和生活杂用等污染较轻的灰水收集并经适当处理后,循序用于冲厕。新建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在新建小区中鼓励居民优先选用节水器具。城市园林绿化要选用节水耐旱型树木、花草,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加强公园绿地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设施建设,严格控制灌溉和景观用水。强化规划引领,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城市节水要求,以水定产、以水定城。

在促进再生水、雨水、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在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时,应预留再生处理设施空间,根据再生水用户布局配套再生储存和输配设施。加快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提标改造,增加高品质再生水利用规模。应在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生态景观等领域优先使用再生水。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京津冀区域达到30%以上。沿海缺水城市和海岛,要将海水淡化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降低硬覆盖率,提升地面蓄水、渗水和涵养水源能力。到202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在公共机构节水行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积极开展公共机构节水改造和加强公共机构节水管理等举措。一是要完善用水计量器具配备,推进用水分户分项计量,在高等院校、公立医院推广用水计量收费。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鼓励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实施节水改造,提高节水器具使用率,强制或优先采购列入政府采购清单的节水产品。二是要完善公共机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严格用水设施设备日常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等。

建立节水型消费模式

建立节水型消费模式主要体现在节水产品推广普及行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3项举措:建立用水效率标识制度、推广节水产品认证、实施高效节水产品“以旧换新”等。研究出台用水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对节水潜力大、适用面广的用水产品实行用水效率标识制度。加强节水评价标准与认证技术规范的研究,增加节水产品认证覆盖范围。选择部分节水效果显著、性能比较成熟的获证产品予以优先或强制采购。制定和实施坐便器、水嘴、洗衣机等用水产品“以旧换新”政策,结合水效标识管理办法和水效国家强制性标准,推动非节水型产品换装改造等。

形成节水内生动力

形成节水内生动力主要体现在节水产业培育行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2项举措: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和推进节水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以节水效益分享、节水效果保证、用水费用托管为模式,在公共机构、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高效节水灌溉等领域,率先推行合同节水管理,鼓励专业化服务公司通过募集资本、集成技术,为用水单位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形成基于市场机制的节水服务模式。2017年年底前修订完善节水技术政策大纲,推动节水技术进步。整合科技资源开展专项攻关,建立综合节水理论与方法,研发一批先进适用的节水新技术与新产品,提高节水关键技术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建立“节水适用技术成果库”。加强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推广成熟高效的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产业化,支持节水产品设备制造等。

《行动计划》还明确,缺水地区要率先开展节水行动,要严格水资源刚性约束,完善节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水价改革,积极利用非常规水源,推进苦咸水水质改良工程等。要开展产业园区节水减污行动,构建有利于水循環的园区产业体系,提升园区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率。

《行动计划》强调,开展节水监管提升行动,要严格用水强度管理,把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逐级分解到省、市、县三级行政区,明确区域用水强度控制要求等。加强节水考核和执法监管,逐级建立用水强度控制目标责任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建立节水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取用水行为。

《行动计划》要求,要广泛开展全民节水宣传,加强节水教育培训,倡导节水行为等。

猜你喜欢

节水型行动计划节水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㵲阳河守护行动计划
节水型抽水马桶
如何制定30天行动计划?
节水妙想
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