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理论的高职学生分类引导
2017-03-22赵志峰
赵志峰
【摘要】本文根據高职学生学习成长特点,结合需求层次理论,工作细化,将学生分成A、B、C、D四个类型,并提炼不同类型学生需求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创新的方案。
【关键词】需求理论 高职学生 引导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86-01
前言
需求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本文根据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结合需求层次理论,工作细化,明确提出将学生分为A、B、C、D等四类,进行分类引导。
1.高职学生分类分析
1)A类学生:学习成绩较好,属于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一类。这一类高职学生缺乏对社会形势的正确认识,对工作期望较高,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标准和要求,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意录用,从而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2)B类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拥有其它特长,并且个别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好,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大部分班干部、学生干部属于这一类,他们渴望得到认同,希望在学校能学习到除学习以外的其它能力。
3)C类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没有其它特长,心理素质不强,普遍存在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属于归属需要这一类。经常出现失落感和挫折感,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自信,导致错失一些机会和挑战。
4)D类学生:普遍学习目标不明确,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困难也相对较大,有较大的网瘾,或者是根本不想学习,没有形成明确的世界观,缺乏对潜质和价值的追求,缺乏竞争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
2.高职学生分类引导创新
1)加强就业教育、强化专业认知,营造良好学风
对于A类学生,不应仅局限于书本,应以专业教育为先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校内外各种媒体,收集信息,加强舆论宣传,加强就业教育,转变学生对就业的不正确观念。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做职业规划,带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观,让学生到企业去提前顶岗实习,了解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让这一类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清楚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确定学习方向。
2)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加强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建设力度
对于B类学生,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加强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建设力度。良好的管理氛围,既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关心和爱护,又能起潜移默化的感染的作用。为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提高与培养能力,并把有助于专业能力提高的相关内容渗透到日常教育当中,开展能够提高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制定素质拓展计划。
3)加强励志教育、榜样教育
对于C类学生,他们普遍自信心不强,许多学生觉得自己生存的环境压力非常大,未来毕业后不知道方向,对自己将来的命运忧心忡忡,却又缺乏明确志向,这一类学生占学生总比较多。应该对这一类学生加强励志教育、榜样教育。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新生开学时,可以请优秀毕业生来做相关讲座,大二可请企业专家来做职业规划,大三时,可让学生提前顶岗实习,通过企业对学生的认可,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加强对社会的认同感。
4)加强沟通,贴心引导,一对一帮扶
对于D类学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问题学生。第一,转变观念。要正确认识“问题学生”也可以转换为优秀学生,一些学生可能学习不好,但是动手能力及社交、人际关系较好。第二,加强沟通,加强与学生、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重视家长在“问题学生”转化中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教育链条中最初和最基础的教育形式,具有启蒙性、导向性和直接性等特点。第三,做好结对帮扶工作,把问题学生规划到教师、辅导员上,做好一对一帮扶工作。把“问题学生”的转化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作为全校的希望工程来抓。落实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干部与“问题学生”结对帮扶,对重点“问题学生”组成帮教小组进行帮教。
结束语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突飞猛进,对学生的引导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我们应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紧紧围绕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注意学生的特点,根据各类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办学生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薛超.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现代教育,2012年第5期
[2]张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应用,祖国:教育版,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