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研究
2017-03-22杨云芳
杨云芳
【摘要】作为我国近代第一次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在我国当下网络中,过于吹捧国民党正面战场发挥效用、贬低共产党抗日作用的言论大行其道,这本质上属于反动势力对我国展开的舆论攻势,为了正面抨击这一言论,本文就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展开了具体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真正反映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抗日战争 国民党 正面战场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18-02
在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与共产党形成了分别担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战争形态,从战争的总体角度看,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是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的、相互配合的,而国民党在抗战中也是较为努力的。当然在抗战后期国民党出现了一些消极避战问题,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一直支持正面战场的功绩。
一、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抗战初期,日军凭借着自身在装备与兵力上的优势,在战略上强调“速战速决”,企图在最短时间内摧毁中国军队的正面作战能力并占领中国全境,“一个月灭亡支那”口号就是这一战略的最佳体现[1]。
这一时期共产党虽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与组织者,但受制于自身实力的限制,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初期并不能给予日军足够的威胁。而这一时期的国民党,则通过召开的国防会议停止了国民党内部四分五裂,各自为政,内战迭起,纷争不已的局面。抗战初期,国民党投入正面战场的兵力近200万人,在华东、华北、华中等地与日军作战,而由于这一时期国民党真正打了一些硬仗,并确定了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持久消耗战略国防方针,这才得以真正收获270多次重要战役歼敌77万余人的成果。
虽然抗日战争初期阶段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并取得了个别战役的胜利,但从战争的整体角度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是失败的,这也导致抗战初期日军在短时间内占领我国华北、华中大片土地和华南的要地。之所以会出现这一失败的正面战场防御作战,笔者认为这除了与日军先进的武器装备、战斗力较强的士兵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外,蒋介石盲目组织会战、以及其自身较差的战略素养有着较深的关系,而归根结底民党在政略和战略指导上的错误,是这一失败的主要原因[2]。
二、抗战僵持期国民党正面战场
在日军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潭后,日军兵力不足、资源匮乏、财政困难等弱点逐渐暴露出来,这时的中日战争已经趋向长期化。在这一时期,1938年12月亲日派的汪精卫等人公开投敌叛国、1940年3月汉奸政权的成立对我国抗日造成了重大打击,而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则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的方针,由此我们就可以断定国民党妥协与反共倾向不断增强,而其作战的努力性也有所下降。而在这一时期国民党除了少数的大规模的攻势作战外,开始出现消极避战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1941年初的豫南战役与1941年5月间师长王竣等人的壮烈殉国,就是这一消极避战下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下降的最好表现[3]。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集团依赖美英保存实力坐等胜利的思想不断发展,这就使得国民党军队战斗力的进一步下降,1944年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的大溃败就是这一思想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在豫湘桂战役中,敌后八路军进行了积极的配合,但很多反共、扰民为能事的国民党所谓精锐却在与日军交战中一触即溃,这一时期日军的士兵的素质事实上已经有所下降,而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也得到了较好的提升,这一战役的最终结果直观体现了国民党军队在坐等胜利思想与反共思想指导下出现的战斗力下降问题,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所发挥的作用不断下降,共产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开始出现赶超之势。
结合本文就抗战初期与抗战僵持期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表现研究,我们能够清楚发现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抗战初期与抗战僵持期所发挥的作用分别呈现下滑与上升之势,由此我们能够看出“联共则荣,反共则衰”这一抗日真理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刘庭华.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J].历史教学,1986,07:17-22.
[2]项建英.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两次大溃退[J].浙江师大学报,2001,05:33-37.
[3]陳崇钫.论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几个问题[A].中国现代史学会、《历史研究》编辑部、《近代史研究》编辑部.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中国现代史学会、《历史研究》编辑部、《近代史研究》编辑部:,198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