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手三阳经筋探讨颈肩综合征的诊疗思路

2017-03-22王潆彬董宝强王树东林星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三阳肩胛经筋

王潆彬,董宝强,王树东,林星星,于 洋,宋 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84 7)

基于手三阳经筋探讨颈肩综合征的诊疗思路

王潆彬,董宝强*,王树东,林星星,于 洋,宋 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84 7)

经筋在解剖中具有明确的定位,在临床中起着精确治疗的作用。从经筋理论分析颈肩综合征的疼痛扩延规律,从手三阳经筋着手探讨其诊疗思路,应遵循“筋骨并重”原则,根据经筋“点线面体”规律,先判断手三阳经筋在颈肩部分布肌肉的原发痛点与继发痛点,继而重视切诊准确定位结筋病灶点,进行适当操作如推拿以达到松筋解结,温 通经络。

颈肩综合征;针灸疗法;按摩疗法;手三阳经筋

颈肩综合征是以颈项部、肩部以及肩胛部出现持续的或者间断性的颈连肩痛,僵硬不舒,且伴随着上半肢麻木不仁或疼痛,后背酸痛,颈部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的病症[1]。此类病曾为老年性患者常为多见,但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繁忙,颈肩综合征患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其中,以女性较为多见[2]。依据经筋理论,从颈肩部所经过的经筋中手三阳经筋在颈部的循行分布与病候特点与颈肩综合征的发病部位与临床表现相符,故笔者从手三阳经筋理论探讨颈肩综合征的诊疗思路。

1 注重“筋骨并重”思想

筋伤类疾病在我国古代伤科专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3]中已充分体现并提出“筋骨并重”理念。“筋骨并重”及无论是筋伤还是骨伤,都不能将其进行片面的治疗,要筋骨同治。这就源于经筋系统的功能,经筋系统也就是人体沿运动力线规律分布的筋肉,更加集中于体现在人体筋肉的功能与作用方面。

1.1 主束骨 《说文》中曰:“束,缚也”。本意是捆绑即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所谓束骨则是将两块或多块骨捆绑束缚成一体之意。骨与骨的连接即为关节。关节的形成依赖于韧带组织的连接,此中有:关节两头的骨关节面、稳固关节的副支持带、超关节附着骨端的肌腱、关节面下之软骨、衔接关节两端的关节囊、关节囊为减轻超关节肌腱于关节侧摩擦而衍生出的滑液囊等。上述各类组织共同组成关节的机械连接结构,它们在经脉及其运行的气血营养调节下,实现骨与骨的衔接功能,故《素问·痿论》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经筋发达,人的关节牢固,关节运动灵活而富有伸展性;反之,经筋失养,关节周围经筋松弛,则出现关节活动异常而导致关节的进一步受伤或劳损,终将引起关节痹痛。

1.2 利机关 机关,即关节。关节是人体肢体屈折旋转之处,但其运转,都要经过经筋的肌肉牵拉才能实现,所以肌肉的收缩牵拉是关节活动的动力。经筋柔和且舒展自如,则关节活动流利而无阻碍,故称为“利机关”。反之,经筋之肌肉失养,则肌肉痿痹,关节活动不力或不能自主,最终表现为肢体运动失灵,功能丧失,出现不自主抽动、无力、震颤、瘫痪等[4-5]。

其筋伤主要是通过触诊来进行检查,以手按压患处会出现压痛及其形态、张力发生改变,有时会出现类似条索状的组织,按之会有酸麻胀痛的感觉。通过触摸以及关节运动的检查也能查出比如颈椎棘突的偏歪、头部活动受限等体征。《灵枢·经脉》中也提到“骨为干,筋为刚”。筋具有“喜柔不喜刚”的特性[6],筋在损伤之后,病理上会呈现“筋粗”“筋挛”等形态结构之改变,又可出现“筋歪”“筋翻”等空间位置之改变。《灵枢·终始》指出筋骨辨证:“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松筋类手法能行气活血、通络理筋、解除经筋痉挛可以恢复其形态结构的异常,而正骨可以纠正骨骼部位的异常,筋束骨,骨张筋,互相协同进行人体才能够正常运动,故在治疗颈肩综合征时,不仅要治疗其形态结构的异常,还要纠正其解剖结构的异常,从而恢复其筋骨的正常关系。

2 上肢经筋“点线面体”规律的表现

2.1 循“点线”规律 运动损伤除主动肌损伤外,一般都会连累到相应相关的其他辅助这一肌群的肌组,甚至累及到参与此运动的所有肌群,从而出现极长的损伤线。例如:肩关节外展运动,它不仅需要三角肌中段、冈上肌等主动肌群的参与,也需要肩关节的内收肌群的参与,这样一个运动的损伤,常常会沿这条超越局部的力线出现疼痛。而这些痛点或力线,恰恰与《灵枢·经筋》对十二经筋从四肢至头身的整体性描述一致。这种描述从生理上概括出参与同向运动的肌肉组分布规律,在病理发展过程中又是病痛传变的潜在扩延线,这种规律性总结可以称作“点线规律”。

2.2 循“线面”规律 人体的主动运动,需要有主动肌及其相应力线上肌肉组参与,以及协同肌的参来完成。如颈椎扭头运动,需要参与的肌群中,有同侧的肩胛提肌、半棘肌、多裂肌、对侧的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上段这些主动肌,但同时需要最长肌、二腹肌、斜方肌等协助肌群的协同参与,这样转项的非生理性损伤,就不止是损害主动肌,也会累及到协同肌,由于协同肌居于主动肌两侧,因此,协同肌所损伤的痛点都分布在主动肌力线的两旁。将这些病痛点与主动肌力线上痛点连接,则往往构成一个面,因此颈肩部经筋损伤扩延的过程还可以由“线到面”,这又可称作线面规律。

2.3 循“面体”规律 除主动肌外,任何运动都需要固定肌的参与,起着固定原动肌或起止点所附着骨骼作用的肌群叫固定肌。且参与关节活动的除此之外,还有主动肌相对抗的肌肉参与,这就是“拮抗肌”。与主动运动相反的运动肌叫拮抗肌。借助拮抗肌的主动弛缓或“舒展”,使主动运动平稳,节制其运动过度,防止出现急跳或痉挛运动。由此可见,不协调的运动和劳损性伤害,不仅会损伤主动肌,与之相关联的拮抗肌和固定肌也会受到损伤。拮抗肌分布在肢体对侧面,当其损伤时,其病状会出现在肢体对侧,使痹痛症状向立体方向发展,即“由面到体”。即“由面到体”的逐渐进展规律可称为面体规律。

十二经筋正是总结了临床上这种疾病传变规律,在此规律上从生理分布和病理发展角度,进行了高度归纳和总结。其中,手三阳经筋以阳明居前,少阳居中,太阳居后,上肢伸面分布手三阳经筋,总的功能是使上肢屈伸、外展[7]。由此可见从手三阳经筋着手颈肩综合征的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3 手三阳经筋循行与局部解剖的所主证候

颈肩综合征的病因通常有内因、外因以及不内外因三个主要方面。其临床表现为以肩关节周围炎症状为本病的特点,即以显性的病症症状为主要表现,当显性的病症症状减轻或消失时,隐性的病症症状即会显现出来,出现病情的反复和迁延现象。其伴随症状为颈项部肌筋僵硬感,强行或用力扭转颈部时,肩部的症状会加重,肘部以及小指端有异常感,上肢发麻,部分病例可出现上肢的轻微颤抖。总而言之,颈肩部受外因影响如风寒湿邪又加上平时持久、反复的过度劳累以及不协调运动和不当休息体位都可导致正常经筋运动力线不相协调,而这些诱导因素以及平时的不良习惯均可使颈 肩部的经筋运动力线失调,进而出现经筋力线上的点-线-面-体损伤[8-9]。

颈肩综合征的发生,与经筋的循行和生理构造特点密切相关。颈肩的经筋[10],皆由起自上肢指爪循行而上的经线所构成。手三阳经筋经过肩颈,上行于头部,止于头面。其中手阳明经筋自肩部分出向背胸支筋止于上胸脊椎。手少阳之筋,“上绕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涉及的肌肉有前、中、后斜角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前、中、后束),冈下肌。手少阳经筋分布肌肉和筋膜的牵拉与卡压可引起上肢神经功能减退和异样感如上肢麻木、肩部外侧和颈部隐痛或酸痛,劳累后加重。手阳明之筋:“其支者绕肩胛,挟骨,直者从肩髃上颈。……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颊。”其涉及的肌肉为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斜角肌、二腹肌、肩胛舌肌、三角肌、冈上肌等。其所分布的肌肉如斜角肌受牵连时,可在颈侧疼痛,颈旋转不利甚至出现上肢放散疼痛、麻木、感觉障碍。手太阳之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所涉及的肌肉为背阔肌、肱三头肌、颈阔肌、小圆肌、大圆肌、耳前肌、胸锁乳突肌、颞肌等。以上诸肌均有使颈后伸、旋转、侧屈作用,如该肌肉群发生损伤会引起颈项后部酸胀或疼痛,肩背酸痛,手指麻木、发凉感。

4 确诊经筋,准确定位手三阳经筋结筋病灶点

在《说文》中有说:“筋者,肉之力也。”其描述了筋的生理意义。筋是牵拉肢体产生相应运动的组织,当肌组织中,受到被动牵拉力或主动收缩力时,其应力点基本在肌的起止点。肌肉都是胯关节分布的,这意味着一块肌肉损伤会在起点关节和止点关节周围同时出现疼痛,而反复发作而形成粘连、瘢痕、筑城顽固结筋病灶又称结筋病灶点。通过上述探讨得知手三阳经筋所涉及的颈肩部的肌肉,遵经筋辨证观点,循相应经筋的点-线-面-体规律,查出结筋病灶点。嘱患者俯卧或者坐位,采用手部触诊法对手三阳经筋分布区域,作浅、中、深层次,由浅而深、由轻而重,以循、触、摸、按、切、拿、弹拨、推按、拨刮、揉捏等手法行检查,以确定筋结点及结筋病灶点位置。当经筋损伤,横络卡压时,手部触诊,指下就会有痛性结节或条索出现[10]。如手阳明经筋所循行的肌肉[11],在锁骨上窝深按,可触及斜角肌粗隆处压痛点,及缺盆次,肩胛肌上缘,斜方肌深面压痛即肩胛舌骨肌起点,痛性条索即肩胛病灶点肩胛上,手太阳经筋所循行肌肉,颈部由上而下,由浅入深,由中至两旁,逐层逐段的查找筋结病灶点,肩胛提肌、头夹肌起止点,颈椎横突处应触摸其是否有触摸痛点及筋结病灶点,颈部主动或被动运动所引起的损伤在此部位触及到筋结病灶痛点可提示经筋损伤。手少阳经筋所经过颈肩部肌肉,从上臂后外侧,桡神经沟及三角肌止点处可触摸到筋结病灶点,即消烁次,斜方肌上束的起点,枕部的风池次,冈下肌肌腹的天宗次,肩胛冈外的冈外等。以上筋结病灶点处皆可出现压痛点、条索状、硬性结节等病理表现。尤其是冈外,压之可出现背部传导样灼痛感或向手臂放射的热麻感。

5 重视操作,松筋解结,疏通局部经络气血

目前关于颈肩综合征的文献报道记载,其治疗多为针灸推拿为主,且经临床观察表明效果良好,且手法操作以及治疗工具的选择仍是至关重要。在治疗前需检查颈椎中下段棘旁是否可触及肌紧张、压痛、患者活动的受限程度。若未发生粘连,则其肩肱角为90°~100°,针对病因,以颈椎扭转复位手法纠正偏移的颈椎,消除其对颈脊神经的压迫,是减少或消除疼痛的关键,再配合针、灸、推拿等方法可舒筋通络、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和功能的恢复。

操作方法:医者先施以松筋理结,找到病灶点如在风池次位置放松肌肉,用手法弹拨肌筋条索、硬结,再施以右前臂环绕病人颈前,扶托其下颌部,左手扶托其后枕部,双手同时向上用力作颈椎拔伸牵引3次,改善颈椎各关节对位关系,减轻椎间关节压力,减少对椎动脉、神经根和脊髓的刺激。在颈肩综合征早期,病程短,症状轻,在相关结筋点处可查到压痛,但是没有形成明显的条索状痛结,此时可在推拿按摩手法牵引后可采用毫针疗法、灸法,如果到颈肩综合征后期,即病程延长,症状变重,局部病灶点位置具有明显的条索状筋结或硬块,凡用上述方法难以松解者,在推拿按摩牵引的基础上进行长圆针治疗。检查颈肩部相关肌肉的结筋病灶点,触摸其深度,进行定点标记。在结筋病灶点位置注入局麻药浸入,麻药浸入完全后结筋病灶痛点位置会明显改善甚至会消失,以此来判断结筋病灶点的定位的准确性,沿局麻针头方向和深度,进行长圆针治疗,使结筋硬结松解。

6 结论

颈肩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治疗效果而言,被临床普遍认可的是针灸与推拿疗法,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理论学习,总结出疾病的治疗思路至关重要,于是提出遵循“筋骨并重”思想,运用经筋理论从手三阳经筋着手论颈肩综合征的诊疗思路。其选取手三阳经筋论治原由为,十二经筋总结了临床疾病“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这一传变规律,颈肩综合征由于个体差异不同而症状亦不相同,但共同的直接原因即“经脉瘀滞,气血不通”,所以选择发病部位、主病接近的手三阳经筋论治,施以通经活血之法,常获良效。用经筋理论来治疗颈肩综合征相比经脉理论来讲更具疗法特色,此外,对于经筋疾病病变系列,可以起到原发与继发并除的功效,增加了非药物疗法的临床疗效。

[1]张学梅, 王芬, 方晓丽. 温通针法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09, 28(11): 645-647.

[2]冯广扬, 易焕彪. 经筋疗法治颈肩综合征[J]. 江西中医药, 1995(增刊): 64-65.

[3]吴谦原, 郭霞珍, 许筱颖, 等. 医宗金鉴[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 87-118.

[4]詹红生, 石印玉, 张明才, 等. 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病机认识的椎间盘病症诊治新观点[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7, 41(9): 4-6.

[5]王辉昊, 陈博, 詹红生, 等. 颈椎“筋出槽骨错缝”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作用的流固耦合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29(9): 2970-2974.

[6]姜拯坤.“筋骨并重,骨正筋柔”思想在推拿手法中的体现[J]. 湖北中医杂志, 2013, 35(5): 41-42.

[7]薛立功. 中国经筋学[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9: 32. [8]刘晓婷, 董宝强, 张文静, 等. 运动损伤病症从腹部论治的理论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 28(8): 2248-2250.

[9]董宝强, 张文静, 徐佳宴, 等. 膝骨性关节炎超声经筋定位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29(10): 3319-3321.

[10]董宝强, 赵宗仙, 宋杰, 等. 膝骨性关节炎经筋病灶点体表温度分布规律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29(9): 2757-2760.

[11]SIMONS D G. 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激痛点手册[M]. 2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5: 437-439.

Base on the three yang meridians of hands tendon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eck shoulder syndrome

WANG Yingbin, DONG Baoqiang*, WANG Shudong, LIN Xingxing, YU Yang, SONG Jie,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847, China)

Tendons have a clear position in anatomy and play the exact treatment in clinical effect. The author follows the laws of extending neck pain syndrome by tendons theory, proceed from the hand Sanyang tendons to explore diagnosis thought. Follow the“tendons and bone are both important”principle, according to tendons“point, line and plane”rule, fi rstly, to analyse hand Sanyang tendons in the neck and shoulder muscles lining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ain points, pain points, and then pay attention to palpation accurate positioning. An appropriate action such as massage to achieve the tendons loose end solution, temperature and fl ow of qi.

neck and shoulder syndrome; acupuncture therapy; massage treatment; hand three yang tendons

R274.9

A

2095-6258(2017)03-0399-03

2016-04-27)

10.13463/j.cnki.cczyy.2017.03.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74050);辽宁省科技厅课题(2014305012)。

王潆彬(1991-),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筋推拿防治疾病的机理与临床研究。

*通信作者:董宝强,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电子信箱-1141951056@qq.com

猜你喜欢

三阳肩胛经筋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研究进展
肩胛盂的骨性解剖结构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大土三阳书画作品
三阳发布新款索尼E卡口85mm F1.8 ED UMC CS镜头
黄帝内经:着至教论
正常成年人肩胛动脉网的高频超声检查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关节镜下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研究进展
《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证的证素辨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