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调查分析
2017-03-22练建斌
练建斌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福建 漳州 363000)
生命意识指人类对自然生命存在,生命间的关系,人生理想、道德情感等生命价值的理解和态度。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成长时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朝气有活力,喜欢挑战,他们的生理已经成熟,有着强烈的自我认同感,但由于心智仍处于未成年向成年迈进的过程,多重因素影响下容易导致这一时期的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不能恰当地统合和构建,就会出现生命意识的偏离。于是漠视生命、否定生命、伤害生命等事件时有发生,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不禁让人扼腕叹息。为此,本研究选择X市某高职院校作为案例对象,对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反思,探索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经验和规律。
一、问卷设计及过程
本次调查以X市某高职院校为测试样本。采用纸质问卷及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大一、大二学生采用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即由辅导员协助发放、随机发放相结合,这种方式回收的有效问卷成功率较大;大三学生由于在外实习,统一采用电子问卷方式,由辅导员将电子问卷发布在本班级QQ群上,学生自行下载,填写后发送至指定电子邮箱。调查对象中大一学生占样本量的40%、大二占44%,大三占16%;文史类学生占28%,理工类占72%;男生占35%,女生占65%;城市学生占62%,农村学生占38%。
问卷全部采用无记名方式,发出1000份,收回975份,其中有效问卷960份,有效率96%。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的结果一定程度上能客观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现状。
二、结果分析
1.对生命存在的认知
生命意识既是对“生”的理解,也是对“死”的感悟。大学生的生命意识首先表现为大学生对自身生命存在即对活着与死亡两大问题的认识。
人间最珍贵的莫过于生命,没有了生命的世界就是残缺的世界。对于它生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81.8%的大学生选择了“生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非常珍惜”,认为“说不清的”占15.4%,而选择“一点也不”的微乎其微(仅为2.8%)。这表明大学生普遍认识到生命应该珍惜。
那么,有什么比“死”更让人留恋“生”呢?又有什么比“死”更让人珍惜“生”呢?面对“死亡”这个人类难以逃脱的宿命,“向死而生”、“以死观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更好地善待生命。
调查中,当被问到:“您对死亡这个问题怎么看”时,有74.6%的同学选择了“死亡代表生命的完结,是正常现象,会坦然面对”,15.2%的学生认为“死亡代表去了其他时空”,5.9%的学生回答“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但对这个问题很忌讳”,有4.3%的学生选择了“相信人能死而复生”。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普遍对生命的存在有着较为理性的认识,知道生命的来源和父母养育的艰辛。但是少部分学生对于生死问题仍存在意识偏离的现象,他们不珍惜生命,认为“死亡代表去了其他时空”,甚至有的学生违心地认为能死而复生,这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
同时调查数据还发现,大学生对基本的逃生技能相对贫乏,对救护技能的掌握更是不尽如人意。对逃生技能而言,只有9.6%的大学生“非常熟悉”,62.4%的“掌握一些”;对“您是否掌握基本的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包扎伤口等”,仅13.9%和40.9%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常熟悉”和“掌握一些”,这说明大学生逃生技能和救护技能现状令人堪忧,这与大部分大学生对生命存在有正确认知,形成较大的反差。高校必须加强关于逃生和救护技能的培训。
2.对生命价值的感知
生命价值包括生命意义、人生理想、人生信仰等。生命的存在决定了生命的价值,只有拥有正确的生命价值意识,人们才会科学地思考人生困惑,正确对待挫折,进而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升华生命价值。
关于“您对目前生活的看法”,45.1%的大学生回答自己的生活“满意,丰富,有乐趣,很有意义”,38.1%的同学认为“还可以,略有遗憾”,还有16.8%的选择了“不满意,活着太辛苦,没有乐趣”。
在被问及“您认为人生意义在于?”时,50.8%的大学生选择“满足自己的生活,并向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20.9%的大学生认为“人活着应该实现自我需要”,20.1%的大学生选择了“为了国家可以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8.2%的大学生回答“不清楚”。还有37.8%的大学生觉得“人生价值重在奉献”已经过时。
关于“您认为新闻媒体报道的大学生为了救别人而牺牲的行为值得吗?”,有23.8%的学生认为“值得,如果是我,我也会义无反顾”,48.8%的学生选择了“值得,但我会量力而行”,27.4%的大学生认为“一点都不值得”。
对“您为患病的同学捐款是出于?”,72.6%的大学生是“出于同情,想帮助他”,但有18.2%的大学生是因为“其他人捐了,自己没有不好意思”,9.2%的大学生选择了“强制的,不然我也不想”。
对“您心目中什么意味着成功”的回答可以看到,在多元化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于成功人生的定位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不仅考虑对自身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满足,而且重视对家庭及社会的奉献。
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关于生命价值的体验和感知有着较为正面的看法,他们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愿意奉献社会和国家。但又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少部分大学生与现实脱节的现象。
3.对生命责任的认识
生命责任意识指的就是人类对自身所应承担对个人、他人、社会的生命责任的自觉意识。我们不能举着“生命权利优于善”的大旗,认为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处理自己的生命,甚至假社会良善之名,肆意剥夺他人或他类的生命。
我们首先来关注大学生对“您如何看待大学生自杀事件?”的态度 。有48.8%的大学生认为自杀的人“很愚蠢”,19.8%的觉得“很可怜”,还有21.3%的认为“不负责任”,仅10.1%的大学生认为自杀行为是“非常勇敢”的。同时,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有20.8%的大学生曾有过自杀的念头,2.9%的大学生一直存在自杀的想法。这与上面“您的目前生活的看法?”是密切相关的。
从大学生的角度,认为“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人际关系问题”,第二位的是“经济压力”,第三位的是“学业不顺”,第四位的是“恋爱问题”,第五位的是“家庭问题”,第六位的是“看不到未来”。
当“看到他人生命正受到伤害时”,87.5%大学生选择了“觉得很可怜”,但仍有8.6%和3.9%的大学生回答“跟我没关系,无视”与“没想过”。对“安乐死”问题的看法,72.3%的大学生表示“赞成”,20.7%的大学生则持“中立”的意见。
关于“您对虐猫、虐狗行为的看法”时,80.08%的大学生赞同“变态行为,应强烈谴责”,13.6%的大学生选择“蛮可怕的,但是不关我的事”,令人意外的是还有5.6%的大学生回答“不过是宠物而已,并不过分”。
从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大部分大学生能理性看待生命的权利,珍惜自己、他人和小动物的生命,体现了较强的生命责任感。但是,在对“自杀”的调查中,虽然多数大学生对自杀持否定的看法,但是仍有二成大学生有过自杀念头,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一直有自杀的想法,同时,小部分对小动物的生命存在漠视的现象,这需要从社会、道德、法律等方面加强教育。
4.对生命质量的体验
生命质量即生活质量,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地活着”。生命质量是生命价值的基础。不同的生命质量决定了不同的生命行为,大学生拥有良好的生命质量是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的强大推动力。
快乐的心态对大学生的生命质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调查显示,仅7.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令大学生“最快乐的事情”排在第一位的是“交到好朋友”,第二位的是“得到父母的赞扬”,第三位是“谈一场恋爱”,第四位的是“获得奖学金”,第五位的是“得到老师的认可”。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摆在大学生面前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压力。汇总数据发现,大学生最大的压力来源于“人际关系紧张”,占46.1%;其次为“家庭问题”,占42.5%;再次为“学习压力大”,占38.6%;还有“就业形势严峻”占32.2%,“感情不顺”占22.9%,“其他”占10.2%,“没有感觉压力”占0.5%。
大学生群体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在调查中发现,有12.6%的大学生认为“压力山大,喘不过气来”,77.2%的大学生“能坦然应对压力,克服困难”,10.2%的大学生选择“放弃原来的目标,拒绝面对”。
调查还发现,大学生选择排解压力的方式, 大部分大学生会选择求助于他人,其中“找好朋友倾诉”占40.2%,“寻求家长或亲属的帮忙”占36.3%,“求助辅导员”占25.2%,“找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交流”占10.3%。还有30.8%的大学生选择“参加体育运动,转移压力”,20.1%的选择“借阅相关书籍,调整自己”,另外,5.9%的大学生通过“酗酒或上网等麻痹自己”排解压力,甚至有0.7%的大学生认为“压力过大的话,结束生命不失为更好的方式”。
由此可见,大学生大都拥有快乐的心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遇到问题懂得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去解决。但我们还发现大学生普遍面临压力,而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不到两成,大学生生命质量有待提高。少部分大学生抗压能力弱,或自暴自弃,或选择逃避甚至走上绝路,虽然这些大学生为数不多,但恰恰是高校进行生命教育最需要关注的群体。
5.对生命教育的需求
生命教育是培育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看法和态度,对高校的生命教育工作开展至关重要。
令人感动和振奋的是,在调查中,有93%的大学生表示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非常必要”,并认为这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仅7%学生认为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无关紧要”。92.9%的大学生希望能参加学校开展的生命教育的课程和活动。在问及是否“接触过生命教育”,58.4%的大学生表示比较“熟悉”,31.4%的大学生表示“接触过”,仅有10.2%大学生表示“根本没有”接触过。这与笔者工作的院校是医学类院校,经常开展感悟生命,体验生命的教育活动有关。
同时,大学生希望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形式多样化,“实地参观”的方式最受他们欢迎。对于生命教育的内容的要求上,“挫折和压力应对”是他们迫切需求的。
三、研究发现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总体上是健康、正面的。
第一,关于对生命存在的认知。大部分大学生对生命存在有着正确的认知,对于生存和死亡有着较为理性的认识,大都明晰生命诞生的原委,了解生命孕育的过程,感受父母孕育生命的艰辛。但少部分学生对于生死问题仍存在意识偏离的现象。同时调查数据还发现,大学生对基本的逃生技能相对贫乏,对救护技能的掌握不尽如人意。
第二,关于对生命价值的感知。大部分大学生都有着正面肯定的思考,有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富有正义感,愿意奉献社会。但又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少部分大学生与现实脱节的现象,如人生目标模糊、生命神圣感缺失、生活平淡无趣、生命价值感模糊等。
第三,关于对生命责任的认识。大部分大学生能理性看待生命的权利,不仅珍视自己的生命,对他人和小动物的生命同样具有强烈的意识,体现了较强的生命责任感。但是,我们也发现冲突的一面,多数大学生对自杀持否定的看法,认为自杀行为愚蠢、不负责任,但是五分之一左右的大学生有过自杀念头,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一直有自杀的想法,同时,小部分对小动物的生命存在漠视的现象,体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看法,这需要从社会、道德、法律等方面加强教育。
第四,在对生命质量的体验。大学生大都拥有快乐的心态,这与生命质量密切相关。面对压力有着理性的态度,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遇到问题懂得通过或求助他人或自我调整等各种有效的途径去解决,化压力为动力。但我们还发现大学生普遍面临压力,九成多的大学生感到压力的存在,而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不到两成,身体素质堪忧,大学生生命质量有待提高。少部分大学生对生活感觉不佳,抗压能力弱,视压力挫折如洪水猛兽,或自暴自弃,或选择逃避甚至走上绝路,虽然这些大学生为数不多,但恰恰是高校进行生命教育最需要关注的群体。
第五,在对生命教育的需求。在调查中,有九成以上的大学生表示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非常必要”,并认为这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令人感动和振奋。同时,大学生希望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形式多样化,而不是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方式。
[1] 苏忠钊.从大学生自杀现象探析高校生命意识教育[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4(2):35-38.
[2] 何碧如,王占岳,俞林伟.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 :22-23.
[3] 余晓敏,李春方,章劲元,郭晓丽,雷光辉.中国生命教育现状、问题与建议[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31(5):120-123,128.
[4] 兰桂萍.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的问题审视与对策思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5):27-31.
[5] 颜伟红,孔志学.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广东药学院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52-153.
[6] 宋兴川,刘慧.生命教育的核心: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17,39(3):91-95.
[7] 盖世洲,李蔚娅,王倩.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与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6):127-129.
[8] 梅萍,宋增伟.“90后”男女大学生生命意识与人生态度比较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4):88-92.
[9] 朱耀华, 汪玉丰.由青少年生命意识现状引发的生命教育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6(5):110-117.
[10] 岳修峰.当代大学生敬畏生命意识培育[J].人民论坛,2014(8):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