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背景下红军信仰的力量论析
2017-03-22张正霞
张正霞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重庆 400043)
·政治法律·
长征背景下红军信仰的力量论析
张正霞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重庆 400043)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段苦难而伟大的光辉历程,铁一般信仰的力量是红军军心凝聚的答案。长征的史实表明:信仰之门需要开启;信仰之路需要选择;信仰的真理性和人民性是信仰坚守的内在机制,坚定的信仰能产生铁一般的力量,战胜一切困难。
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 信仰; 力量
八十二年前,因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86 000余人实行战略转移。蒋介石以数倍于红军的军队和装备围追堵截,妄图一举歼灭红军。在党的领导下,尤其是遵义会议后,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下,红军虽屡蹈死地、身陷险境而百折不挠,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究其原因,信仰的力量是唯一的答案。
一、信仰的生成机制
“信仰”一词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并不是一个十分流行的词语,它最早出现在汉佛经中,但使用频率不高。只是到了近代,这个词才逐渐流行起来,特别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成为一个热词。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认为信仰与宗教有亲缘关系,就不大使用了。改革开放以后,这个词又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到现在,更是个高频词。
古往今来,信仰的定义不下百种。每种词典都会有一种界定,每位学者也会有自己的提法。本文选取语言学的定义,《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并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
信仰是人类崇高而有意义的精神支柱,它是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但信仰不是人人都有的,也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信仰的生成机制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需求。
(一)现实的基本需求是信仰产生的基本诱因
现实需求是革命信仰产生的基本诱因。没有需求就不会有行动,没有对革命的需求和认同,就不会有对革命的支持和参与。
中国工农红军旗帜鲜明地宣布:“我们是穷人队伍”,“我们是红军,是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这句简洁而明朗的宣言鲜明地标榜红军的阶级性和革命的目的,具有强烈的鼓动性、煽动性。宣言鲜明地告诉那些受剥削、受压迫的穷人,只有红军才与他们是一条心,只有参加红军才能实现他们的现实需求。同时,这句口号有着广泛的阶级基础。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大多数皆为穷人,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红军革命的基本力量和依靠对象。红军的历史也证明,许多人当初就是为满足最基本的现实需求而参加红军的。原红军战士赵新说:“我家是地主的‘佃户’,我刚满七岁就给地主家放羊、哄孩子,吃尽了苦头。就是为了打败匪军我才参加红军的呀。”[1]142原红军战士曹思文在《兄弟争当红军》中写道:“前几年,那些南来北往的赶脚汉和串乡的货郎就讲,南方有朱毛红军为穷人打土豪、分田地,闹得可红火哩!人们听了虽然开心,毕竟半信半疑。去年刘志丹的队伍闹到我们县了,地主老财慌忙往县城里搬,像丧家狗似地夹着尾巴躲了起来。人们心里可晴了天了,常常聚在一起眉飞色舞地悄悄议论。有的说,我要红军给我报大仇。有的说,红军来了,我要夺回杨阎王霸去的那二亩地。有的光棍汉说,红军能给我娶个婆姨缝衣服做饭就好了。”[1]158
由此可见,20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大多数人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得不到满足。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衣食住是人的生理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佃农、放牛娃们尽管吃尽了苦头,可仍然食不果腹,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为了能活着,为了能满足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他们加入了能满足基本需要的红军队伍。党和红军很重视人的基本生存需求,部队颁布了制度和纪律来保障官兵的生存需要。据聂荣臻回忆:“第四次反‘围剿’时,红军每人每天由地方供给一斤六两粮食,供给部发六分钱菜金,到月底还能分‘伙食尾子’,生活很有保障。”[2]可人毕竟区别于动物,不能仅仅只满足于吃喝等生理需要,他们应该有更高的精神需求,这便是催生信仰产生的内在动力。
(二)教育引导是催生信仰生成的内在动力
信仰是精神的核心,具有执着性、真理性、示范性、稳定性。信仰不是人人都有,也不是人生来俱有的,信仰需要通过教育来引导、开启。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党和红军传播革命道理的经常性工作。原红军战士王恩清在《情如山水》中回忆了毛泽东教育红军战士学文化、学革命道理的故事。“毛主席笑了,拍拍我的肩头,亲切地说:‘要好好学文化,学革命道理。中国人不仅要懂得中国,还要懂得外国。像苏联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苏继埃,像共产国际、无产阶级这些词语,不仅要会读会写,还要懂得它们的含义……’他忽然停下来,两眼望着窗外,好一会儿,才意味深长地说:‘一个红军战士,只有对中国革命、对世界革命都有所了解,才可能真正懂得应该怎样战斗……’”[1]5毛泽东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党很重视对红军战士的教育引导。党要让红军战士掌握文化,懂得革命的道理,做一个有崇高信仰、有远大理想、有坚定信念的人。
自三湾会议以来,党支部建在连上,从组织上保证了党的宣传教育工作。长征时,红军面临着数倍于己的敌人、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装备等巨大的困难,党紧紧抓住宣传教育工作,从领导力量、组织机构、宣传教育内容、具体措施上下了很大功夫,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长征中,从中央到基层都有党的组织,中央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基层有连党支部、 列宁青年组、政治战士、十人团、地方工作组和青年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革命理想信念教育。红军因为失去根据地而长途转战,生存条件异常艰苦,党开展了反逃跑投敌的斗争和理想信念教育。原红军战士游胜华《在人民军医的摇篮里》中回忆道:“大家对政治课都十分感兴趣,因为每次都能听到许多新的革命道理,或了解到全国各地的斗争情况……何叔衡同志做报告,说:‘革命总会有牺牲的,我们每个同志都要时刻准备把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献给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一个人倒下了,另一个人接着冲上去,前仆后继,不断战斗,反革命势力才能被彻底消灭,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即使我们不能亲眼看见社会主义,但更多的人,我们的子孙后代却再不用当牛做马,可以过上美满生活,我们的血不也流得很值吗?’接着,他又给大家讲了李大钊、肖楚女等烈士在敌人的屠刀下大义凛然的英雄事迹,鼓励我们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做到为受苦人求解放视死如归。”[1]105原红军战士吴华夺在《我跟父亲当红军》中回忆道:“因为我年龄小,就叫我到少先队去当小兵,也没有枪。三四十个小鬼在一起,除了行军,就学文化,上政治课。什么是阶级,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这些最基本的革命道理,很深地印在我脑子里,更坚定了我要干革命的意志。”[3]4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也非常灵活,有政治课、谈话、谈心等教育手段。
这些史实表明,长征中党非常重视对红军官兵的教育引导工作,不仅内容有针对性,且教育方式灵活,深入浅出,使不同身世、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能理解革命的道理,接受共产党的革命信仰。
二、信仰的选择机制
社会是复杂而丰富的,信仰的内容也是林林总总。就其形态看,信仰有原始信仰、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和哲学信仰,信仰的选择很重要。而一个人信仰的选择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的影响是信仰选择的学理依据
在价值多元、信仰多元的社会中,往往会有主导思想和主导价值观。这种主导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人们的信仰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主流文化中吸取思想信仰的营养,或者直接以主流信仰作为自己的信仰。
中国自鸦片战争失败后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曾流行过各种主义和学说,都没能改变中国受压迫受奴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处境,“长夜难明赤县天”。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和先进分子,马克思主义以其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逐渐吸引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进步分子,并最终选择科学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
(二)家庭和个人际遇的影响是信仰选择的内在动力
信仰是个人的精神追求,信仰的选择还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和个人际遇对信仰的选择具有很直接的关系。原红军战士叶志泉(叶青山)在《指路》中回忆了自己选择信仰的过程。“我家住和田农村,父亲早逝,日子过得很苦。我十几岁投奔长汀舅舅家,一面在基督教小学校里做杂活,一面读书。我亲眼看到劳苦大众受压迫、遭剥削,冻死饿死在野郊的惨景,对基督教宣扬的自由、博爱产生了怀疑,盼望着世界公道、人人平等。现在红军解放了长汀城,给劳苦大众带来了欢乐。看到身边的同伴一个个报名参加红军,我也曾动过心。无奈家中有老母,还有弱小的妹妹,参军的愿望只能埋在心里。”[3]76红军攻克福建长汀后,毛泽东亲自到福音医院动员叶志泉参加红军,叶志泉鉴于家庭的情况和个人的际遇,更因为对红军的革命信仰不了解,处于信仰选择的犹豫期。这时候毛泽东来到他的身边,耐心宣传共产党的信仰和革命的宗旨。毛泽东对叶志泉说:“穷人,包括你们这些为革命服务的知识分子,是我们推翻眼前这个旧世界的基本力量。有了你们,就等于在旧社会这座倾斜的大厦下又多埋上了一颗定时炸弹,只要一声爆炸,就会崩它个底朝天,迎来一个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饭吃的崭新社会。”[3]75在毛泽东的引导下,叶志泉明晰了信仰,彻底抛弃了虚伪的基督教,选择了共产党的信仰,坚定了革命的决心,毅然参加红军,走上了解放自己和穷人的革命道路。
三、信仰的坚守机制
信仰的终极价值和终极目标具有排他性、执着性、专一性。一个人一旦确立了某种信仰,一般很难更改,正可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然,信仰属于一种意识形态,其存在有应然和实然形态,正如人们说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一个人信奉的终极价值与现实价值产生激烈的矛盾时,人往往会趋利避害。因此,筑牢信仰的堤坝,坚守信仰是信仰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什么能使信仰坚定呢?
(一)真理性是坚守革命信仰的学理力量
信仰是一个人、一个阶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的核心,审视一个信仰是否有意义,要看其怎样对待理性,怎样对待科学,怎样对待现实生活,亦即是否合乎自然、社会、人类的规律,昭示事物的本质。
中国共产党有着崇高的革命信仰,其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价值形态是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的信仰是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彻底的唯物主义、坚强的党性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为一体的崇高价值追求,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先进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是人类科学的政治信仰。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知识水平、年龄差距、思想认识、社会阅历上存在巨大差距,又处于非常艰险的境地,可他们却能转败为胜、转危为安,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共产党革命信仰的科学性、真理性。
长征初期,由于李德、博古照搬马列理论,无视中国革命的实情,在政治路线上坚持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在军事路线上采取阵地战,湘江战役后红军力量损失惨重,由出发时的86 000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战斗力的锐减,革命兄弟的牺牲,使广大红军官兵对当前领导集团的领导能力产生质疑。在民主生活会上,官兵提出恢复游击战,取消阵地战。尤其是遵义会议,恢复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广大红军官兵抛弃个人情感和喜好,以党和红军的前途与利益为重,一致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几十年后,聂荣臻元帅还清楚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说:“给连以上干部传达,是在仁怀县一个叫什么场的镇子里,在一家地主的场院里传达的。传达的那天正下着小雨,谭政同志还帮我撑着伞。干部都很集中精力听,传达几小时无人走散避雨的。大家都拥护毛泽东同志出来领导。”[4]
历史证实了遵义会议决定的正确性。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横跨大渡河,翻越雪山草地,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北上抗日。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遵义会议体现了共产党革命信仰的真理性。长征铸就了坚强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锻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二)人民性是坚守革命信仰的情感力量
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表明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信仰的核心和终极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坚定,是因为相信人民必胜;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永恒,是因为始终与人民同行。
红军长征时,党和红军能战胜一切困难,源于其信仰的人民性。红军的一切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红军能战胜一切是因为有人民群众的支持。1934年11月6日,红军长征经过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红军姑娘借宿穷人徐解秀家。临走时,女红军把她们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留给徐解秀。后来,有人问徐解秀老人,什么是红军和共产党?老人说,红军和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我们老百姓的好人[5]。
无论在何种困境下,红军官兵始终坚守着信仰,因为他们知道这种坚守是为了家人。红军战士梁昌顺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儿在外只有坚决一致地粉碎敌人五次 ‘围剿’,才能保障分田胜利。”[6]
中国共产党信仰的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别的政党的本质。20世纪初期,中国大地上流行着各种主义和主张,怀揣各种主义和政治信仰的政党,似乎都相信自己拥有未来。但是,几十年来,大浪淘沙,又有几个政党能历经磨难终成大事的呢?只有中国共产党。因为只有她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利益。
四、余论
当人仰望星空,追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到哪里去”时,便是信仰萌发的星光。只有当这点点星光得到指点,信仰之门才会打开,否则,那点点星光就会湮灭在沉沉的黑暗里。世间信仰林林总总,信仰的选择至关重要,只有能妥善解决人与现实关系的信仰才是积极的信仰。信仰不是束之高阁的神器,而是见之于行动的实践。现实中,信仰与矛盾总是交织在一起,价值的取舍便是检验信仰的利器,情感的升华便是激励信仰的动力,崇高的情感使信仰具有超出人的肉体,生出铁一般坚强的力量。
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中指出:共产党既是一个组织体系,又是一个信念体系。这意味着共产党具有信念或信仰的属性,共产党员是有信仰的人,共同的政治信仰是党组织存在的精神纽带。加入共产党,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还必须在信仰上入党,亦即毛泽东同志说的思想上入党。共产党的信仰就是科学共产主义,亦即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最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主要内容是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和价值目标)、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信念和道德要求)、自由而全面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和人生境界)。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政党,因此,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信仰。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信仰的唯一性、纯洁性铸就了信仰的坚定性。坚定的信仰产生铁一般的革命力量,使之能战胜肉体不能承受之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遭受强敌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的生死相逼、内部路线斗争力量的无情消耗时,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正视现实,直面矛盾,采取恰当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措施,将党的远大目标和近期目标有机结合,成功地战胜了一切困难,有了栖身的根据地,走上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
党在长征时期非常重视红军干部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从组织上、方法上都留下了成功的经验。组织上,从中央到连队的班排都有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机构,如代号为 “红星纵队”的军委纵队负责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军各总部和直属机关,政治部负责军团的思想政治教育,连党支部、列宁青年组、政治战士、十人团、地方工作组和青年队负责连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形成了红军干部战士人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宣传家的良好风气。长征途中,红军既要行军打仗,又要宣传动员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情况千差万别,却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拥护红军、支持红军,就需要采取灵活的、接地气的宣传教育方式,“半条被子”的故事正是红军长征途中思想政治工作成功的范例。
当前,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坚信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但是,有少数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主要表现在:“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难以企及的幻想;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遇事‘问计于神’;有的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过日子;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甚至故意模糊立场、耍滑头;等等。”[7]正因为这些少数腐败、堕落分子败坏了党风,败坏了党的优良传统,影响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影响非常恶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建设。他强调指出:“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八十年前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其领导的工农红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革命信仰的伟大作用。历史证明,坚定的政治信仰才能产生铁一般刚强的力量,使人战胜自然、社会、自我的困难,到达自由的彼岸。八十年前的长征实践证明,经历过长征锻炼、淬火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革命的精华,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八十年前的长征及其所产生的长征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后勤部政治部.为了红色中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2] 聂荣臻.聂元帅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165-166.
[3]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文编辑委员会.我跟父亲当红军[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9.
[4] 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上[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3:249.
[5] 罗开富.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87:22.
[6] 宁高宁.王金昌和他的红色收藏[J/OL].[2016-10-15].http://www.gmw.cn.
[7]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08.
OntheRedArmy’sPowerofFaithUndertheBackgroundoftheLongMarch
ZHANG Zhengxia
(Chongqing Hongyan Revolution History Museum, Chongqing 400043, China)
The Long March is a great course of suffering and glory in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ironed power of faith is the answer to the red army’s condensation of their hearts. The facts of the Long March shows that the door of faith needs to open; the road to faith need to choose; the feature of truth and people is the innate mechanism of faith insistence; the strong faith can produce the ironed power to overcome all difficulties.
the Long March; the Chinese red army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faith; power
张 璠)
2017-01-22
张正霞(1965—),女,重庆人,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和川东地下党历史、红岩精神。
K264.4
A
1674-0297(2017)06-0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