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性别差异,引导课外阅读
2017-03-22张丽
初中阶段,男女生的课外阅读取向有着怎样的差异?笔者通过问题访谈和调查分析,力图探寻立足性别差异,引导课外阅读的价值,提高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一、问题访谈:内容选择各有偏好
笔者对初中的男生和女生进行了访谈,发现初中生男女生课外阅读取向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从“内容题材”“语言表达”“阅读感受”三方面比较如下:
“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读过哪些书,决定着他的精神丰富性,决定着他对生活目的的认知和体验。”课外读物选择的差异,是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特质使然,也决定着不同性别倾向的精神特质的形成。
二、调查分析:习惯方法差异明显
笔者从学校两个校区三个年级选取了10个班级作为样本对男女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方法进行调查,共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7份。受调查的学生中男生227名,女生170名。其中“阅读时间”“阅读关注点”“阅读方法”“解决阅读困难”等四个维度的统计结果如下:
为保证取样信息尽可能展现学生初中三年阅读状况,本次问卷调查抽取九年级班级的比例占50%。九年级学生的学业任务安排相对比较繁重,表格后三项数据所占比例均低于50%,显示出初中学生“常态化课外阅读”的比例偏低。但在坚持常态阅读的学生中,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
在“课外阅读时关注文本的哪一方面”调查中,选择“内容情感”的男生比例为81%,女生比例为87%;选择“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的男生比例为17%,女生比例为41%。比之于男生,女生在关注 “写什么”之外更关注“怎么写”。
上表显示,在与作品对话沟通交流的细密与深入程度上,女生占优势;在“阅读输入”到“写作输出”的转换上,女生较为主动自觉。
关于“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如何解决”的问题,46%的男生选择“跳过字词障碍”,37%的男生选择“上网查询资料”,32%和46%的女生选择“查字典”和“询问他人”。这表明,在阅读过程中,女生更注重文意的通畅,并通过与他人的沟通扫除障碍;男生则倾向借助网络拓展阅读解决疑问。
通过以上访谈和调查,笔者发现,课外读物的选择对于学生知识背景的构建、语文素养的形成、个性情趣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则是促使这种影响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三、价值探寻:关注性别差异,引导课外阅读
笔者提倡从以下四个方面关注初中学生的性别差异,针对性引导课外阅读。
1.发挥女生的阅读优势
美国人柯林在《新的性别差异——男生为什么会掉队》一文中说“从一上学起,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就比女孩晚2年。”不少一线教师都会感慨初中女生的心智成熟要早于男生,女生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和自身心绪的变化较为敏感,对于作品精细语言的品味鉴赏能力高于男生。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有意识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女生的阅读优势最大程度发挥群体阅读效益。比如在现代文学名作《城南旧事》的导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女生对人物描写的阅读批注展示,引导男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父亲的坚强与隐忍、严厉与慈爱、宽容与细腻,“我”的稚嫩与成熟、多愁与顽强、惊慌与从容;可以利用女生对于诗歌散文阅读的偏好,有意识补充龙应台的亲情散文,汪静之关于生命体悟的诗歌进行主题性拓展阅读,帮助男生培养领悟作品人情美、语言美的意识和能力。
除此而外,教师还可通过团体阅读共享模式,依托学校阅览室平台,鼓励男女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共读一本书,近距离交流读书心得。
2.培养男生的阅读自信
日本有学者将儿童和青少年读书兴趣的发展分为六个时期,初中阶段是由故事期发展为文学期并进入思想期的过程,男生文学期阅读的到来时间大都要比女生迟1-2年。由于语文学科阅读测试评价多偏向精细的文学鉴赏和情感体验,我们常常认为男生的阅读水平整体低于女生。
据研究,男性的大脑更多依赖空间运动知觉,并且男性大脑中的记忆海马更偏爱理解大量序列式和层次分类的信息,因此,科幻探险战争类的书籍,图画书、漫画书和机械类图书等更受男生的欢迎。 笔者从访谈调查得知,男生对于作品的宏观把握意识,对于历史时政地理读物的兴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读物的解读能力,对于人物传记类书籍的阅读欲望,均高出同年龄的女生,但上述特点在惯常的语文学习范畴中并不被重视。男生的课外阅读自信需要语文教师有意识培养。
笔者曾在班级共读经典名著《老人与海》后开展主题辩论活动。具有“硬汉”精神的老人是读者心目中的成功者,然而小说中的老人最终捕获的战利品只有一副空骨架。老人究竟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笔者在指导学生准备辩论稿时,有意识鼓励男生紧抓作品的宏阔主旨,敢于突破性思考。辩论过程中,双方男生辩手阐述的“精神的充实胜于物质的收获”“失去不等于失败”“精神的强大不能掩盖失败的真相”“海明威的创作意图就是将老人塑造成战争时代的悲剧英雄”等觀点,新颖透彻,极具创造力。
组织主题辩论、演讲,在班级文化角设置“男生阅读成果展示”专栏,编撰班级文集时注重男女生入选作品的均衡,在语文测试中有意识增加男生课外阅读擅长的阅读素材,都可以起到提升男生阅读自信的作用。
3.重视经典阅读,打好精神品性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生理的性别差异之外,都需要培养具有男性倾向的果敢、坚毅、大度、冷静和具有女性倾向的温和、善良、细腻、柔韧等精神品质,阅读经典名著,是培养上述优秀品质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比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后推荐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莫砺峰的《漫话东坡》以及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就能调动学生阅读苏轼的积极性,培养乐观积极、旷达疏朗的个性。笔者还曾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绿》时制作使用集音、画、文于一体的微视频《满贮诗意,至真至诚——朱自清的散文艺术》,学生对朱自清先生蕴涵在文中的质朴真诚、不矫饰不做作的品格莫不深有感触,心生向往。
台湾教授曾志郎先生说过“阅读是教育的灵魂”,语文教育要完成“立人”的使命,就必须重视经典名著的阅读引导。
4.倡导“越界”阅读,扩展精神空间
台湾出版家郝明义在他的《越读者》一书中说“我们置身人类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丰饶的阅读时代”,“阅读却局限在越来越狭窄的范围内”,“阅读环境条件的丰饶与实际阅读的贫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那么,如何走出“深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至死”的阅读困境,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终身的阅读者?笔者认为,立足男女生课外阅读取向的差异,关注学生不同的性别特质,可将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空间。
我们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可以在满足学生学科学习需求的同时,兼顾学生生存自理、休闲消遣、个性发展、道德完善等各方面的阅读需求。比如向热爱探险的男生推荐贝尔的《荒野求生》系列书籍与电视节目,向喜欢烹饪的女生介绍焦桐的《台湾舌头》,向有意探寻宗教源头的男生推荐房龙的《圣经的故事》,向有志于真相调查的女生介绍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我们还可以运用自媒体技术,通过构建学校微信平台,借助家校共读、亲子阅读、同伴助读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扩大课外阅读交流空间。“在人生的起点上,通过读书打开一个足够开阔的文化空间,从而达到精神空间的扩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阅读的力量能够影响学生终身,笔者提倡关注初中阶段男女生课外阅读的差异,并非要将男女生的阅读作绝对的界限划分,其意在提醒一线的语文教师引导课外阅读时,更多从立“人”的角度出发,辨明两种不同性别特质的阅读取向,针对性地引导课外阅读,从而将刚性与柔性、感性与理性、广博与精细等不同性别特质的阅读进行优势互补,切实提高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译者:杜殿坤.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95﹒
[2]郜云雁. 别让偏见阻碍男孩爱上閱读[N].中国教育报,2011-03-17
[3]郝明义.越读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30﹒
[4]钱理群.《越读者》序[M]∥郝明义.越读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7﹒
(张丽,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初中部,224001)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