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CT诊断的肺段隔离症患者临床观察

2017-03-20孙永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3期
关键词:肺段连通性情形

孙永梅

(吉林省大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吉林 白城 131300)

肺段隔离症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多见的先天性肺部发育畸形病症,通常也被称作为支气管肺隔离症,在肺部病症中占比为0.15%~6.39%,在肺切除情形中占比约为1.8%。目前,临床上通常运用放射平片及放射CT诊断手段来实现对肺段隔离症的临床诊断过程。本次研究将我院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接收诊治的肺段隔离症患者26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对肺段隔离症患者应用放射CT诊断方式的临床诊断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肺段隔离症患者26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肺段隔离症患者。选取患者中包含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23~57岁,平均年龄为(44.5±3.2)岁。

1.2 治疗方法

检查过程需要借助于多层螺旋CT诊断仪实现,对仪器相关参数实施设定,对患者开展动态增强扫描过程,选用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作为造影剂,应用剂量保持在80ml,确保造影速率在每秒钟3 mL,注意控制层厚及层间距,对获得的影像作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法处理。

1.3 观察指标

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给予全部患者放射CT检查方式,探究对肺段隔离症患者应用放射CT诊断方式的临床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对全部26例肺段隔离症患者应用放射CT检查方式,产生病变的位置为患者双肺下叶后,其中左下肺情形与右下肺情形对应患者例数为17例、9例,占比分别为65.38%、34.62%,肺段隔离內型患者与外型患者对应例数为19例、7例,其中內型肺段隔离位于肺叶上,占比分别为73.08%、26.92%。见表1。

表1 临床诊断结果

3 讨 论

肺段隔离是指在胚胎发育阶段,患者部分肺组织与正常的肺主体发生分离现象,独自发育且接收来自机体循环动脉的异常动脉血液供应,产生不具备呼吸功能的囊性包块[1]。肺段隔离症由叶内型肺段隔离及叶外型肺段隔离组成,其中叶内型肺段隔离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脏胸膜组织内部,临床上比较常见,叶内型肺段隔离症患者的囊腔病变可以与正常的支气管具有连通性,同时也可以不具备连通性;叶外型肺段隔离主要为囊性包块被自己的胸膜所包裹,单独存在于正常肺组织之外,叶外型肺段隔离症患者的囊腔病变与正常的支气管之间不具备连通性[2]。对肺段隔离症患者运用放射CT诊断技术实施诊断扫描处理,有助于观察人员对患者病症的发展情况、病灶体积、形态、密度具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与掌握,同时也能够对患者病灶附近组织的相关情况有所了解。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肺段隔离症患者26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给予全部患者放射CT检查方式[3],研究发现,对全部26例肺段隔离症患者应用放射CT检查方式,产生病变的位置为患者双肺下叶后,其中左下肺情形与右下肺情形对应患者例数为17例、9例,肺段隔离內型患者与外型患者对应例数为19例、7例,其中內型肺段隔离位于肺叶上。

综上所述,对肺段隔离症患者应用放射CT诊断方式实现临床诊断,具有显著诊断结果,操作过程相对简单、准确性较佳,且对小动脉异常情形具有良好的检测结果[4]。

[1]肖 捷.放射CT诊断的肺段隔离症患者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5,(9):273-274.

[2]叶丽燕.肺段隔离症采用放射CT诊断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6):222.

猜你喜欢

肺段连通性情形
偏序集及其相关拓扑的连通性
中国自然保护地连通性的重要意义与关键议题
关于丢番图方程x3+1=413y2*
有限二阶矩情形与重尾情形下的Hurst参数
拟莫比乌斯映射与拟度量空间的连通性
临界情形下Schrödinger-Maxwell方程的基态解
k元n立方体的条件容错强Menger边连通性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感染性病变
高稳定被动群集车联网连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