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旋转DSA技术在脑动脉瘤介入造影以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17-03-20许冰华蒋莉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7期
关键词:纵径三维重建瘤体

许冰华,蒋莉莉⋆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江苏 盐城 224006)

颅内动脉瘤属于动脉壁的瘤状突出情况,主要是由于脑动脉内腔发生异常的局限性扩大所造成的;大多数患者的发生基础是脑动脉腔内发生了压力增高情况或脑动脉管壁本身存在先天性缺陷而引发。颅内动脉瘤的主要病因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头痛、肢体抽搐等,若不能进行及时的医学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旋转数字减影造影技术具有十分高的诊断价值性,将其应用于脑动脉瘤介入造影及治疗的领域之中,可以大大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研究意图在于:在脑动脉瘤介入造影以及治疗中应用旋转DSA技术,分析旋转DSA技术的应用价值;下方文字阐述和具体数据报告是相关研究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30例。30例脑动脉瘤患者中,以男性患者例数居多(20例),另10例患者均为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39岁,最大年龄为59岁,(49.99±7.03)岁是患者的平均年龄值;按照患者的Hunt-Hess分级情况又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有患者例数:7例、11例、7例和5例;按照不同的首发症状又分为:颈项抵抗、呕吐、头痛,分别有患者例数:15例、8例和7例;其中,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情况患者例数分别有:20例、10例。

上述所有患者均经过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瘤患者。

患者均经过手术证实了具体的病变部位,分别有:后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分叉处瘤和前交通动脉瘤,分别有患者例数:15例、9例和6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介入栓塞治疗,在患者治疗前后均分别进行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旋转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检查;

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取得仰卧位的检查姿势,将头部放在头架上,对肘正中静脉予以穿刺,将高压注射器进行有效连接,使用370 mg/mL的优维显造影剂,之后实施增强扫描,从主动脉弓直至颅顶均为扫描范围;待扫描结束之后,将检查数据发送至工作站之中,以此得到减影原始数据,并重建有骨结构和去骨结构,借助MIP、MPR重建三维脑血管图像。

旋转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借助C臂机5 s旋转200°进行检查,设置X线曝光在6.6幅/s左右,使用300 mg/d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于颈内动脉造影管之中,使用的对比剂总剂量为18 mL,共计共6 sec;使用VE、VRD、SSD、MIP进行图像重建[1-2]。

1.3 观察项目

分析2种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动脉瘤瘤体纵径、动脉瘤瘤体颈宽的评估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种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动脉瘤瘤体纵径、动脉瘤瘤体颈宽的评估情况数据指标均统一纳入到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分析系统为SPSS 21.0版本;资料类型存在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分别的表现形式为:(均数±标准差)、(%);当数据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时则用P<0.05表示。

2 结 果

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与旋转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之间的诊断符合率、动脉瘤瘤体纵径、动脉瘤瘤体颈宽的评估情况数据指标存在巨大的统计学差异性,P值均小于0.05,且旋转造影三维重建技术的各项指标更有优势性。相关数据见表1、表2。

表1 诊断符合率分析表(n,%)

表2 动脉瘤瘤体纵径、动脉瘤瘤体颈宽分析表(±s)

表2 动脉瘤瘤体纵径、动脉瘤瘤体颈宽分析表(±s)

方式动脉瘤瘤体纵径动脉瘤瘤体颈宽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5.11±3.023.01±1.55旋转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检查7.03±3.124.36±2.11

3 讨 论

与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相比,旋转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具有十分高的诊断优势性,如:可以从多个角度对颅内血管内部的动态结构、形态位置进行清晰显示[3-4],能够对瘤周围血管组织情况进行辨认,可以判断瘤壁薄弱的组织结构;除此之外,可以对动脉瘤的空间位置进行有效确定,能够对动脉瘤三维解剖结构进行多角度观察,经过对应的技术处理之后,可以对血管的形态、走向进行全面观察,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瘤颈的宽度等细节结构关系,以此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信息[5-6]。在患者手术治疗之前应用旋转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可以明确动脉瘤和周围骨性结构之间存在的三维关系,以此帮助术中安全分离动脉瘤颈,大大降低了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但是,旋转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毕竟属于侵入性操作,因此,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性的[7-8]。

此次研究中,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与旋转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之间的诊断符合率、动脉瘤瘤体纵径、动脉瘤瘤体颈宽的评估情况数据指标存在巨大的统计学差异性,P值均小于0.05,且旋转造影三维重建技术的各项指标(分别为:90.00%、7.03±3.12 mm、4.36±2.11 mm)更有优势性;由此可见,旋转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脑动脉瘤介入造影以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十分显著,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诊断符合率。

[1] 胡伟盛.浅谈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11)∶2023-2023.

[2] 薛晓刚,杨东旭,张文博.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3)∶197-198.

[3] 何 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用于经DSA行脑动脉瘤栓塞的麻醉管理[J].医学新知杂志,2016,26(2)∶137-138.

[4] 郭百灵,杨立崇.旋转DS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及栓塞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6,37(11)∶2739-2740.

[5] 李淑静.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0(19)∶122-123.

[6] 赵 亮.DSA仿真内窥镜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5,30(9)∶949-951.

[7] 高 鹏,胡 宙.旋转DSA技术在脑动脉瘤介入造影以及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2)∶250-251.

[8] 朱彦军.飞利浦极速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研究[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9)∶93-94.

猜你喜欢

纵径三维重建瘤体
更正
3个金柑新品种果实发育动态观察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富士’和‘国光’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初步研究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澳洲坚果果实生长发育研究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